陆昌霞 刘锐
都匀经济开发区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增加民生支出,将同步小康创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不断完善调处机制,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和谐稳定的繁荣景象。
寒冬时节,走进都匀经济开发区,目之所及让人热血沸腾:楼房越建越高,城市越建越大,道路越修越宽,农村越来越干净,项目建设争先恐后……生活在这里的人明显感受到开发区的大变化:从干部到群众,从耄耋老人到孩童,写在他们脸上的是笑意,留在他们心底的是幸福。
究其原因,是近年来都匀经济开发区一直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增加民生支出,将同步小康创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不断完善调处机制,用心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和谐稳定的繁荣景象。
“执政为民是开发区工管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黔南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都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吴胜华说,“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把追求自我价值体现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融为一体,把民生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同步小康不掉队。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谱写一曲大爱赞歌
2015年底的都匀经济开发区寒风凛凛,但家中没有劳动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靠着国家低保救助生活的坝固社区羊列村76岁的吴奶奶却不愁过冬,反倒是喜气洋洋。
这一切都与开发区干部倾力民生事业有关。在知道吴奶奶的家庭情况后,开发区干部为吴奶奶和她的小孙子申请了低保,并送去粮油米棉,帮助修缮房屋,还通过微心愿认领,采取结队帮扶。现在,吴奶奶家的房子不再漏雨透风,小孙子学费生活费不愁,家里还添置了像电视这样的电器。
“以前吴奶奶每次见到我们都会哭,一直担心没有经济能力支撑孙子上学,现在知道小孙子上大学的费用都不是问题,能经常看到她笑了。”都匀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王顺芳说。
近年来,开发区开展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紧紧围绕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这一主线,创新思路,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民生保障的“安全网”不断完善。
2014年,开发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723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83%;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金、低保对象一次性生活补贴、优抚金等共计1119万元,11484人受益。2015年,开发区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415元提高到46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2020元提高到2330元,确保居民困有低保,灾有救助,老有所养。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开发区还对全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因突发状况造成当前困难的程度,合理给予不同比例的救助金,对于低保户、五保户、60年代精简职工、优抚对象等民政对象,采取大病按照100%比例救助,非大病按照70%比例开展救助,在五保工作中,特困人员享受五保金的同时还享受最高额度低保金,若满足特殊增发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享受增发金。
聚焦居行惠民生春风化雨润民心
“以前去趟镇上,花的时间长不说,还满身是灰,现在该通路的通路,该硬化的硬化,出行方便,村里很多人家都自己买车每天到镇上、市区做生意,不少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工作了。”开发区大坪镇五星村支书吴国标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相继开展了总投资约6525万元,总长83.746公里的洛邦至义红、营盘大桥至桃花电站等9个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目前,洛邦至义红、洛邦至平寨、营盘大桥至桃花电站、洛邦至马场、马场至马场小学、坝固至甲登、新平至茶山通村公路已全面完工。
此外,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机制,开发区还按照“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工作目标,全面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四大机制,启动农村公路乡镇管理站的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全区范围内连接重要产业园区和民族特色旅游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安保工程和水毁抢修工程,保证公路大中修、公路配套设施建设等县级财政资金到位率100%。
如果说交通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出行和生产问题,那么保障性住房建设则让群众安居乐业,获得幸福感。
2014年底,都匀经济开发区举行2015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采取集中建设、配套建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努力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94亿元,新建安置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共计3844套,先后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近300万元,惠及家庭1612户,100户城区低收入、低保无房户家庭领到实物配租的新房钥匙。
同时,开发区还积极开展棚改货币化安置、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工作。2015年棚户区改造任务数2200户,其中实物安置1056户,货币安置414户,并计划2016年棚户区改造3500户。
“不论是道路建设还是安置房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工作辛苦,但看到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就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保障科科长候忠芬说。
让发展成果惠泽人民全力增强群众幸福感
“现在投入学校的建设资金越来越多,多媒体教室建设起来了,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们都说上学环境越来越好了。”匀东中学副校长龙隆谈起校园的改变笑得合不拢嘴。
2015年以来,都匀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促均衡、强管理、提质量、保安全”为目标,按照“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创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思路来开展教育工作。
不仅投入806万元资金,为中小学配置计算机、班班通、教学实验仪器和图书等教学设施设备,还布局整合优化资源,将大坪中学和洛邦中学整合办学,筹扩建匀东中学,计划建成一座3000人规模的全省示范性寄宿制中学;因地制宜撤销高基小学等6个教学点,新建新平小学,扩大了匀东二小、匀东三小、匀东四小的办学规模。
“十二五”以来,开发区共争取国家和贵州省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673.89万元,自筹资金910.73万元,共2584.62万元用于教育规划建设。新建、改(扩)建4所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乡镇、办事处都有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攻坚工程项目1所,小学、初中、高中生人均建筑面积分别较2010年增长15.15平方米、13.18平方米、0.92平方米。
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上,2013年开发区申请上级资金510万元,新建都匀经济开发区卫生监督所、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急救中心、卫计服务中心,填补了开发区卫生监督机构和农村急救体系的空白。2015年投资180万元改善开发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环境,并于同年底投入使用。
同时,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了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对重大疾病、妇幼保健等病症的防治水平得到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
此外,开发区还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促进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加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进入公益性岗位;对返乡就业农民工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创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截至2015年9月,开发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总数约1278人,跨省人数590人;返乡创业成功户数为91户,人数148人,成功率11.59%,带动就业500余人。
“民生建设一直是开发区工作的根本,我们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基准点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听民心、顺民意,反映百姓愿望,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来投入开发区民生工作,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获得感。”都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大庆如是说。(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