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记幼儿园大班《清明上河图》主题环境设计与实施

2016-03-21 06:08江苏省无锡市厚桥大诚幼儿园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无锡建构

江苏省无锡市厚桥大诚幼儿园 曹 梅

传承经典
——记幼儿园大班《清明上河图》主题环境设计与实施

江苏省无锡市厚桥大诚幼儿园 曹 梅

环境创设能体现幼儿园的内涵,这种内涵包括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对环境创设的深层理解体现教师对幼儿教育新理念的深层挖掘与思考。如何使环境与建构式主题紧密结合,怎样体现,是幼儿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幼儿教师应从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主题实施中感知能为幼儿做什么,幼儿在环境中能发展什么,同时感知幼儿园的文化底蕴及办园理念。

幼儿教育 传统经典 环境创设

一、遵循教育目标适宜性原则,科学设计与规划主题环境

1.生活是最好的教材——主题课程的来源。阳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大好时光。笔者所带幼儿来自不同的乡镇,他们感受着“阳山桃花节”的隆重,“荡口龙舟节”的热闹。无锡的民间集市活动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的镜头可以从古代集市转换到现代城市无锡。

2.名画为主题切入点——主题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幼儿的问题、探索与发现、创造整理后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清明节的风俗、服装、城市特点、交通工具等。

3.科学规划环境——主题环境的规划框架。《清明上河图》主题环境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主要规划为以下几个方面:主题墙饰展板(记录整个主题的进程)、楼梯走廊墙面设计(感受强调主题氛围)、区角的设置与布局(主题环境的游戏化)等板块。

二、发挥主题环境的教育功能,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实施

1.围绕课程创设主题墙饰展板,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1)提出问题——走“近”清明上河图。教师可以将展板设计成江南名居风格和水乡小桥,以绿黄为主要色调,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幼儿的活动过程,将问题归纳为:衣、食、筑、行四个方面。

(2)探索与发现——走“进”清明上河图。

①清明习俗。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②城市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领略古时汴京的田野风光、繁忙的汴河码头、热闹的市区街道。

③交通工具。《清明上河图》中有各类牲畜60多头,船只28艘,车20辆,于是教师可以从“交通工具的演变”这一线索进行环境创设材料的收集。

④建筑美。教师可以组织假日小分队,带领幼儿来到荡口古镇观摩一座座石拱桥,由此引出“桥梁大比拼”等活动。

(3)创造——走“出”清明上河图。“江南小调”——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带上各种自制小乐器,演绎江南小调。“粉墙黛瓦”——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建构高架桥、高楼大厦,城市。“舌尖美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品尝有无锡特色的小吃,如小笼馒头、馄饨等。“创意作坊”——这里是思维碰撞的地方,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楼房或桥梁。“探索发现”——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原来纸桥也那么给力,能承受住很重的分量。“水乡古韵”——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各种材质、款式的服装,感受古城的人文魅力。“足尖旅游”——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逛无锡,游览我们生活的城市,了解无锡的民俗风情。

2.美化楼梯墙面能增强主题环境的对话功能。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把南禅寺的景点“搬到”楼梯墙面,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3.借助美化走廊墙面,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适时调整主题环境

1.课程活动内容的调整——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收集“现代无锡”图片的过程中,一位幼儿准备了一组比较全面的“发展中的无锡”图片,与班中其他幼儿讲解、分享。

2.活动材料的调整——使课堂材料更易于幼儿操作。活动材料不再局限于绘画作品,还有手工材料、建构材料等。大班幼儿能对桥产生一种想象空间。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项“桥梁设计院”的游戏,配合建构区的积木,幼儿构建自己的“桥”,使设计桥梁的游戏成为幼儿的新宠。

3.活动形式的调整——构建形式更适合幼儿的游戏。创建“音乐角”:音乐角可以和表演角相结合,丰富自选材料,满足幼儿边唱边表演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创建“建构角”: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把教室里的建构展板、插塑、云梯等材料一起带到建构室,鼓励幼儿分工合作,精心建构。创建“小吃店”: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职业模拟,新增厨师、服务员、服装设计、导游等职业,使幼儿成长更贴近生活。

四、利用环境平台,记录幼儿“活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能体现幼儿园的内涵,体现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对环境创设的深层理解,使活动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环境成为幼儿“活动”的纪录片。

1.环境为教学拓宽了思路。环境是教师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教师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教师也要突破传统观念,多通道、多样化、全方位地打开幼儿对经典艺术的感知与鉴赏,让环境为教学拓宽思路。

2.环境让艺术“留”在幼儿身边。主题、空间环境的创设使无形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有形的环境,幼儿每天都生活在富有艺术气息的氛围中,从而将艺术“留”在身边。

3.幼儿和教师都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开放的,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家长、教师都可以真情参与,使课堂充满课程、环境以及材料的积极互动,真实、鲜活地反映一个个主题产生的过程轨迹,每一位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4.环境是幼儿成长的见证。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能全身心参与和投入,这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更是幼儿成长的见证。

ISSN2095-6711/Z01-2016-12-0254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无锡建构
无锡一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建构游戏玩不够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