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
情境评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
鄱阳街小学一直致力于探索怎样在情境体验中评价学生。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构建了学校“情境评价模式”,即从问题出发,基于儿童的认知与生活经验,创设鲜活的成长情境,在情境中予以评价,进而激发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该模式分为五步实施:问题切入、设置情境、情境评价、多元反馈和澄清改进。
第一步:问题切入
学校从“问题入手”,找准现阶段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我校对学生成长的问题有了明晰的定位。
表1 学生在成长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设置情境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情境,在“团队精神”不足问题中创设竞争情景,通过班歌大赛、团队竞技、军姿比拼、平板撑大赛等形式呈现。此外还有合作情境、两难情境、慎独情境、交往情境和尝试消费情境等,来解决相关问题。(图1)
图1 鄱阳街小学针对学生问题设置的生活情境
创设这些情境,再现或模拟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等不同生活场景。发挥这些“生活场”的作用,在不同的“场”中,用情境来治疗“问题”!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是“情境评价”。
第三步:情境评价
每个情境背后都会精心设计出与之相应的情境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境教育,确定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方式和主体。(表2)
表2 鄱阳街小学情境评价内容表
第四步:多元反馈
利用各种反馈形式,如表格反馈,数据反馈,奖励反馈等呈现本次运用情境评价解决问题取得的效果。
第五步:澄清改进
这里面既包含学生问题的改进,也包括对所设置情境以及情境评价过程的改进,从而反思以上运用情境评价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五步法”,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育,学校分别设计有校级、班级的情境评价,从而切实发挥评价在解决育人过程中的导向、激励、澄清等教育功能。
以下是学校通过一个班级设计“情理两难”情境评价全过程案例,具体说明此模式的操作运用。
第一步:问题切入
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明确责任与担当,树立法规意识,懂得尊重生命,做一个懂法治、有道德的社会人?
第二步:设置情景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评析一件事。
情境叙述:近期,某市某农场住户家中发生液化气爆炸,一家三口受重伤,好心人杨某当即开车送伤员前往医院抢救……杨某事后回忆,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伤者中有一个4岁的小孩处于休克状态,大面积烧伤的张某情况也很严重,为了争取抢救时间,他将车开得飞快,一连闯了4次红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医院。杨某说,自己是一位老司机,知道闯红灯是违规行为,很可能造成事故。
对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小声讨论吧。
老师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杨师傅不应该接受处罚,一种认为应该接受处罚。我们今天分成A,B两组进行辩论,A组认为杨司机应该接受处罚,B组认为不应该接受处罚。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观点,选择就坐。
中间就坐的是我们今天评审团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是什么?同意A组观点的举红牌,同意B组观点的举蓝牌。举牌!(四红两蓝)谢谢!我们的辩论正式开始。
第三步:情景评价
学生1:大家好,我认为:生命高于一切!司机杨师傅不应该受到处罚!
学生2:对!他见义勇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极端行为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
学生3:大家好!我的观点是:这位司机应该接受处罚。古有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情况特殊而目无法纪。
学生4:这就叫:有法必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5:当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比比皆是,魏师傅不惜违规也要救人的义举不仅不能罚,我认为还应给予奖励,以弘扬正气。
学生6:对方同学,杨师傅救人,的确值得称颂!可闯红灯,就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如果不受处罚,法律不就成了摆设?!
学生7:的确如此!如果救人成了闯红灯的借口,那么还会有更多花样百出的借口闯红灯,那红绿灯不就成了一种摆设,一种……
学生3补充:一种装饰!那还要红绿灯干嘛!?还要法规何用?
学生8:对方同学,这可不能一棒子全打死了,法律作为过敏的道德底线,它不仅无情,也常常会对行善之人网开一面。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教师:A组认为情有可原,B组认为有法必依。接下来进行自由辩论。
学生2: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杨师傅救人就是好人!不应该受罚!
学生3:对方同学请注意:我方一直强调的是——杨师傅受罚是因为闯红灯,而不是救人。当然,救人也不能成为他违法的借口。下面我来举个例子:假如A为了救B,危害了CBD……等若干人的生命安全,那他们的生命由谁来负责?
评审1:(举手)树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命关天呀!
学生8:假如救人闯红灯被罚,那全国各地的交警就不用上班了,遇到这样的事例,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温暖的行善,而是冰冷的规则了。
学生1:如果救人的时候有那么多顾虑,错失了救人的最佳时机,我想当事人会后悔一辈子的!
学生4:请听一组数据:全国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0270起,共造成41933人死亡,受伤221838人,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其中因为闯红灯造成的死亡事故占1/10。所以不管给违规穿上什么样的外衣,违规就该罚!
评审2:如果我在车上,我当然希望他飞速把我送到医院,他不该罚!
学生6:请问这位同学,你有没有想过正在过马路的我呢?
学生7:假如杨师傅在闯红灯是撞到另一个人,那这个人的生命由谁来负责?难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还等着蜘蛛侠、超人来拯救大家吗?规则是为所有人的生命提供保障!你们就等着煎饼侠来拯救吧!
教师:同学们,自由辩论时间到,经过这一轮后,你们之中有没有想改变原有观点的呢?请调整座位。(A组学生5调整到B组)
教师学生5:XX同学,能谈谈你改变座位的原因吗?
学生5:我想:如果因为某一个理由让规则发生改变,后面就会有更多的理由出现,变动更多的规则,那还要规则干什么呢?我认为反方的思考比我们更全面。
教师采访:所以你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是吗?(是的)
教师:谢谢你的反思陈述。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想评审团的同学也有了重新的思考和想法,请举牌。(四蓝两红)
评审3:我非常赞同反方同学的观点,这位司机救人的行为应该受到表扬和认可,但他闯了6个红灯,违反了交通法规也一定要受到处罚。
评审4:“救人”不是我们违法的借口,该承担的责任就一定要承担。
评审5:我认为,一码归一码。他的善行必须要点赞,但,违规了就要受罚!
评审6:只讲规则不要善行是假法治,只讲善行不讲规则是无法治,又讲规则又要善行是真法治!
教师:接下来请评审团评选出本场辩论的最佳辩手。
评审6:经过讨论,本场辩论的最佳辩手是A组:XXX同学B组:XXX同学评审团:XXX同学
第四步:教师评价反馈
谢谢同学们!这是一场情与理的争辩!做了好事还要被罚,我们于心不忍,可是因为一个“不忍”而变通执行法规,就会引起有无数的理由不去遵守法规,那大家就失去了对“法”的信任,后果就是有法不依。这就是著名的法学理论“毒果树”原理。值得高兴的是,司机杨师傅救人后主动到交管部门接受了处罚。让我们既为杨师傅乐于救人的高尚品德点赞,更为他敢于承担违规责任,主动接受处罚的行为热烈鼓掌!这也是一场精彩的辩论,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每个同学都认真倾听,主动表达,积极思辨,及时修正。老师为你们点赞,也为你们热烈鼓掌!
第五步:教师澄清改进
学校在整个六年级开展了这次辩论活动。活动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78%的同学认为司机不该接受处罚。孩子们对问题的认识是情大于理,己高于众。因此我们通过辩论创设了情理两难情境。(表3)学生在话语评价中主动表达,大胆思辨,不断调整,提高认知。活动中我们观察、记录学生的变化,及时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过程给予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情与理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表4)我想,我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个体在情境评价中成长的内驱力,从而实现德育的有效。
表3 鄱阳街小学六(4)班情理两难情境评价内容
表4 鄱阳街小学情理两难情境评价观察表
通过系列类似上述两难情境评价活动,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他律道德或其外在他力的内化逐渐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准则,进而产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责任编辑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