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钟迎春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钟迎春
摘 要:关注高职生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焦点。本文从高职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及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强化思想素质教育践行能力、丰富学生知识架构的构建、融入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注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四个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职业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可以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人;第二个层次是成才。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做人的升华。
高职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到:“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使命,又符合应成为教育政策指导原则公正的需要。”高职素质教育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培养既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职业人,同时还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需要的社会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的人才规格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从就业和企业需求来看,高职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适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需要,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模式。
高职素质教育是一种关系高职学生个体素质结构的平衡、协调的教育。首先,确定各层次人才素质结构的基本框架。其次,分析研究具体个体素质结构上的缺失。最后,平衡协调素质结构的具体活动和教育,最终目标是发展和提升受教育个体缺失的素质,使其结构趋向平衡,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高职学生正处于18~22岁这个年龄阶段,在认知、做事、生活、生存等方面的欲望强烈,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渴望学会辨别是非,积累智慧,提升综合素质。
因此,如何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构建主动发展的要求是高职素质教育必然承担的历史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职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四个方面。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必须建立不以短期功利为衡量目标的长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前期投入巨大而见效甚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对高职学院当前发展收益甚微。在高职院校纷纷求变的历史潮流中,致力于漫长而艰辛的全方位素质教育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受到多方质疑甚至阻挠。但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层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对技能教育的关注和实践。从宏观上看,素质教育还没有探索出长效机制和普适模式;从微观上看,每所院校的育人模式中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国高职素质教育较之过去虽然得到极大改善,但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1.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高职学生大多偏向自我,偏重功利;对国家政治问题的热情不高,对重大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社会责任感;依赖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道路。
据调查,高职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但在实践行动中,一部分学生道德践行能力较弱。虽然学生都明白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但在执行时做不到或者只要求别人做,难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例如,让座问题,100%的学生选择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让座。但在访谈时,许多学生表示真正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人假装闭眼睡觉,装作没看见,自己想让座但总是在观望,希望别人让座。高职院校教师曾多次抱怨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礼仪规范,明知与教师同行还哄抢上车;校园内,有的学生见到教师不打招呼,旁若无人。这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认知较高,社会公德规范熟记于心,但部分学生践行能力较弱,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要求不严格,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与思想道德践行脱节。 这些现象皆表明高职院校的思想素质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将之强化到学生的自觉实践中。
2.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具有导向性功用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如果定位不准确,会导致教育效果出现偏差。不同的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定位有不同要求,有的偏向人文素质,有的偏向专业素质;有的目标要求过高,学生难以达到目的;有的目标要求过低,学生很容易达到,目标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英国有一句谚语:“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目标是人们行动的依据。对于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目标而言,笔者认为,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地位同等重要,不能偏向其一。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定位尚未明晰,存在误区,目标设置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实现;目标缺乏层次性,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
文化素质教育过程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主要是加强对学生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高职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系统过程,不是一门课或一两次讲座就能实现的。
一方面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偏重于专业知识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没有足够重视。部分高职院校领导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文教育作为“软任务”,很少花精力,学校人文教育被边缘化和弱化。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教育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如理工科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文史知识储备相对较少;人文科学专业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基本常识一知半解,知识结构单一,思维拓展狭隘,欣赏品位较低。这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不相称。
高职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扭转和改变学历低的被动局面,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果文化素质过低,高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将会力不从心,缺乏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高职素质教育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但定位与现实需求背道而驰,削弱了学生在求职面试、创造性方面的优势,使学生不能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和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要求。
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缺乏兼容性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结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能型人才,不同产业集群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侧重。如果仅从专业技能素质的单一角度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会缺乏职业迁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能符合职业群要求。
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特殊贡献,但高职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偏差、转换成本偏高、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严重。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一般分成五级:操作等服务一线员工、班组长等主管、部门经理主任及工程师、总经理、董事长。
一般说来,高职生处在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第二层,由此可以确定高职生在现代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把握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三大素质要求:一是职业技能要求,二是人品道德要求,三是开拓创新要求。
职业技能要求中,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是基础,过硬的技术能力是关键。在人品道德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是企业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在开拓创新要求上,高职毕业生身处“班组长”位置,必须担当革新生产的重任。对企业而言,“班组长”是创新的主角。
根据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与主办企业海航集团下的合作经验来看: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的速度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按企业对“班组长”的素质要求,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大部分因自身素质差距落入企业人力资源的第一层,这更增加了现代企业对合格素质的高职毕业生的渴求。
究其根本原因,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相对狭窄,专业迁移性较差,对就业和创业素质环节培养不够,现阶段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建设主要围绕国际通用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展开,缺乏适度本土化,这些都造成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缺乏兼容性。
4.高职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方法不足
高职院校大学生除了具备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身体状况堪忧、缺乏自信心、自卑感严重、对学习不感兴趣、苦闷焦虑、缺乏坚定意志。
据调查,在高职学生心中高职院校不是他们愿意就读的理想学校,不得已才来到这里。考入高职院校的这群学生有的经历了多次失败,目标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家庭比较富裕,觉得学得好坏无所谓甚至有个别家长把学校当作托管子女的地方,只求子女拿到一张文凭。部分高职生入学前和入学后不满意就读的学校,心情沮丧,但又不得不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导致抗拒新环境,拒绝为适应新环境做任何努力。他们的抗拒情绪使自己的适应期延长,表面上不能适应新环境或克服困难,但事实上内心抗拒适应过程,这些不仅导致高职生无心学习,还会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面对新时期高职生身体素质堪忧、入学适应期长、人际关系困惑、学习压力、恋爱和性心理迷茫等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不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但效果差强人意,高职院校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还有待改善。学校应认识到心理学系列课程及体育课程教学只是整体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各教学环节、各门课程以及学校的校园活动相互配合才能造就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氛围。
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培养高职生做人的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培养高职生做人的厚度;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可以培养高职生做人的深度;重视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培养高职生做人的强度。
1.强化思想素质教育践行能力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等思想素质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困惑,加强高职生思想素质教育不仅应重视课程、课堂活动或者言教的方式,更要重视实践的身教和养成。只要施教者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积极引导,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信心,为学生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年轻,可塑性强,社会、学校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自我修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应将基础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校内课程教学和校外企业实习强化思想素质践行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内化和提升;利用“微时代”的特点创新学生管理与服务方式,全方位推进从显性课程教育到以隐性课程状态存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宽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渠道。
2.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架构
许多高职院校都对过去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发现过去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高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导致高职教育丧失高等教育应有的文化品位。进入二十一世纪,“草根”性的中国文化热再度掀起高潮,这显示出国民心理的重大变化,即社会公众普遍要求重建民族精神与伦理道德,要求人才人文修养、品行和人格的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转化为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培养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知识架构。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应从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管理、体系架构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在准确的顶层设计基础上进一步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哲学与人生”“艺术与审美”“社会与职场”模块体系。根据“以人为本”高职教育规律和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培养相应的师资为基础。建立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关注悠久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包括文化经典、哲学和高雅艺术等教育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教养,塑造人格,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不仅应注重岗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文科知识的传授,以平衡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融入企业职业精神和文化培育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思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职业人。高职院校应促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基础技能。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积淀形成的,是企业职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是现代企业发展恒定、持久的动力源,具有导向、凝聚、教育和约束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基地,需要学生进入企业前接受“预熏陶”,了解现代企业精神,而这自然也是高职学院职业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学生基本素质形成的基础上使他们具备相关职业岗位认同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与现代企业的发展变化相结合,突出学生企业精神的培育,把竞争、合作、奉献和创新的现代企业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企业化”,养成职业意识,塑造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提高企业对学校后备人才的满意度。
同时,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从文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通过企业文化教育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动不应只停留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文化互融将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和新理念。
这种背景下,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程教育必须深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构建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这有助于提高高职素质教育效果,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4.注重身心健康教育
亚健康是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灰色地带,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疾病,但却容易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的症状。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目前,亚健康人群比比皆是,高职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呈现出亚健康状态。高职院校应改进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条件,注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加强身体素质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日常课程教学和第三课堂活动,从理念上引导高职生,让高职学生将“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融入自己的生活意识中,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而异进行选择,可以多开展运动会等体育类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运动的激情。心理素质方面,教师可以开展入学心理素质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心理测试等对当前高职学生展开全面调查。一方面,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只有了解自我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总之,在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保持平衡的心态,培育自我价值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任何一种技术,任何一门专业都不可能永恒存在,只有素质与能力是持久的。纵观世界范围内的高职教育,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已形成一股潮流。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科学、合理地注重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及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TirBLdfha mC1G0eYJekjiB3R29lOKk7uIMOgOIGGhSKX_me2JZB9dk-1MydiG9LWBm-HZsV5RmlyfZZAavGv_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唐木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EB/ OL].http://www.xzbu.com/9/view-3333010.htm
[4]李红梅.“企业文化融入”视域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4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项目编号:14B27)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15
作者简介:钟迎春(1976—),女,湖南长沙人,高职素质课教师,研究方向:高职素质教育与高职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