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孝青,丁 宁,袁志全
(安徽省旌德县农村能源办公室,242600)
选用两种生物降解膜配方的上海弘睿化工生物降解膜地膜(1号、2号均为黑色),对照为当地普通膜(济南三塑历山牌、为白色),地膜宽度90cm,共计2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
位于我县蔡家桥镇华川村赵村组叶明辉4.5亩责任田,该田块海拔218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18°30′11.7″,北纬30°17′13.8″。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2℃,无霜期231天,4月~7月降雨量874mm。土壤耕层厚度为20cm,代表面积为500亩;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壤质地为中壤。取样层次为0~20cm,容重为1.13g/cm3,有机质含量为24.3g/kg,全氮为1.233g/kg,速效磷为5.3mg/kg,速效钾为32mg/kg,pH为5.1。(由县土肥站提供)
实验作物为皖南烟叶公司烟叶种植主打品种,品种为云烟97。
观察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效果,对其应用性能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其田间降解情况,对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降解状况进行评价研究。
1.3.1.1 试验设计
上海弘睿生物降解膜(1、2)、对照为当地普通膜(ck),共计4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地膜宽度90cm,每个处理48次重复,共计4个小区。每小区植烟1265株,行株距为120×55cm。
1.3.1.2 调查及观测项目
气象数据(日值):降雨量、气温。(由县气象局提供)
降解膜的降解速度及降解程度:从覆膜开始,每隔10天观察一次膜表面的变化,并采集地膜的样品装入塑封袋留存,最后进行统一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分子量水平测定,从而确定其降解程度。
农事操作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情况详细见表1:
通过表1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数据对比,1号配方膜处理时间最短,2号配方膜仅长一天,通膜处理较降解膜处理大田生育期短,即大田生育期2号>1号>ck。
表1 2016年旌德县烟叶生物降解膜试验生育期田间记载表
表2 2016年生物降解膜试验4-6月气象资料统计(单位:天、mm、℃)
降雨天数等气象资料详见表2:
从上表看出,试验地烟叶移栽前有2次足墒,对起垄覆膜有利。移栽后遭受到连阴雨过程,对烟叶早生快发、团棵及旺长影响较大。6月上中旬雨量较为充足,及时促进了烟叶后熟。
降解膜试验田于3月14日覆膜,前一个月每隔10d左右观测一次,第二个月每隔5d观测一次,第三个月每隔3d观测一次。覆膜30d后降解地膜没有出现裂纹和裂缝;覆膜38d后1号、2号降解膜出现纵向小裂缝。覆膜40d后1号降解膜最大裂缝长8cm,2号降解膜最大裂缝长7cm,普通膜五明显变化。覆膜58d后1号、2号裂解加快,最大裂缝长20cm。覆膜80d后1号、2号处理大部分降解且缓慢。覆膜后至采收完成1号、2号配方降解膜大部分完全降解,仍有靠近垄外缘未降解,但膜已失去弹性。通过为期4个月的观测,1号、2 号处理降解较慢且速度无明显差异,ck(普通处理膜)整个生育无降解情况。各处理的降解程度依次为1>2>ck。
成熟期在每个小区选取5株最具代表性的烟株调查农艺性状,从表3可见,两种降解地膜烟株有效叶、茎围、株高平均数均和普通地膜烟株相似。本年度调查初步认为:1号、2号处理(降解地膜)在促进烟株地上部分生长情况略差于普通地膜,即ck>2>1。
表3 各处理成熟期农艺性状观测记载表
两种降解膜都在覆膜38d之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各处理的降解速度依次为1>2>ck。
单从2016年来看,4亩实验田产量、用工数量,降解膜和普通膜几乎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降解膜成本较高。
根据今年我县雨水较往年偏多的天气情况,试验田块3月14号覆膜,15号移栽,移栽后30d降解膜出现纵向裂解,有微小裂缝,其中,1号、2号处理最大裂缝长度都在5cm以下,大田烟叶尚处于生根期,日均温低于25度,所以,1、2号两种降解膜在此阶段的天气条件下,降解速度较慢,尚不能较好地满足试验地点烟叶生长的揭膜覆土烟艺生产要求。1、2号处理降解膜不适合我皖南烟区烟叶生产。(我县每年在烟叶生长期后30d至40d开始揭膜覆土)
如果按照上海弘睿公司提供实验方案,1、2号型降解膜在腹膜后50d完全降解,每亩可减少揭膜用工约0.5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较为直观地减少地膜的农田“白色”污染。也可基本实现和普通地膜揭膜时间同步,提高了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有利于烟叶内在质量的提高。
一是在降解速度方面。生物降解膜的降解速度受到产品制造配方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不太稳定,结合2016年本项目试验结果,对比更加明显。能否进一步改进生物降解膜的生产配方,减少环境因素对降解速度的影响,有效调控地生物降解膜的降解速度。二是生产成本方面。生物降解膜可在自然条件下实现自行降解,从而减少了揭膜用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减少农田的污染,部分生物降解膜基本上满足本区烟叶生产要求,且有利于提高技术到位率,在进一步降低可生物降解膜的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