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浅薄,没有深度,流于用材料来支撑文章。彰显文章的思想深度,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是什么”和“为什么”层面上做足功夫,最好在“是什么”层面上有独到的见解。议论文要想在“是什么”层面彰显精彩,就需要在概念阐释上下功夫,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触及思想核心,才能写就深度美文。下面介绍几种概念阐释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方法一:概念界定
议论文是彰显思想,以分析说理见长的文体。在思想观点提出后,怎么在“是什么”层面上用力,是体现作者思想力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思想观点提出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概念的辨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概念的界定。
比如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这种对概念界定的方法,在同学们的写作中也是很适用的,也是十分常见的。比如一同学在“童心”材料的作文中,这样运用:
(1)童心是一种态度,用初心,用真心去感受,去对待,于是便有了一份璀璨年华。
(2)童心是一颗纯真的不含杂质的心,它不只属于儿童,成人也应该用一颗童心来审视人世间的一切。
方法二:概念辨析
在“是什么”层面上做文章,除了概念界定外,为了让读者对核心思想有个更为深透的认识,可以在概念辨析上下功夫,一者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度和高度,二者能体现作者的思辨性。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这些概念与“拿来主义”作或相反,或相近的概念辨析,从而让读者对“拿来主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在同学们的习作中,这种相反概念和相近概念的辨析也是经常见到的。比如同学习作《谈尊严》:
尊严,不是面子。所谓面子,是物质上的掩饰,虚伪又欲盖弥彰。可是,尊严是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高洁。简爱追求人格平等是尊严,朱自清不受嗟来之食是尊严,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也是一种尊严!也许你看不见尊严的轮廓,因为它不是功名,不是美酒,不是佳人,不是豪宅,而是一种比生命都宝贵,失去再也回不来的灵魂。
此作文片段在谈尊严的时候,把“尊严”和相近概念“面子”进行了辨析,使得文章思想更深刻,且增强了文章思辨性。
方法三:拆字法
这种方法,首先对核心概念进行拆解,然后分别解释,最后综合揭示概念实质。比如周国平对沉静的辨析:
沉者,沉稳,如水中巨石,不管社会潮流如何变化,终是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静者,宁静,是精神上的归隐,如在胸中筑一篱,隔却尘世浮华,仿佛能听见松子掉落的声音。沉静者,足以见智慧,见本质。
在同学习作中,这种体现文章思想深刻的拆字法也是经常会运用的,比如学生佳作《宁静》:
宁静是心灵对于生命的一种态度,相对于“喧嚣”“纷扰”这些外界的因素,宁静更偏重于个人的心灵体验。宁者,静也;静者,和也。所谓宁静,即在生活中无论何时都保有一份恬淡与平和,给予自己前行路上的心灵居所。宁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的古雅,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是姜太公垂钓的直钩,是颜回箪食瓢饮的自乐,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坚守,是所有默默耕耘于逆境的踯躅。宁静并不是要求你一味脱离尘俗不问世事,更远非逆来顺受的“乡愿”之行,而是无论处于怎样的生命阶段、状态与环境,一个人都能守住内心的平和,并向往着更为美好的境界。
此习作片段向我们展示了概念辨析拆字法的妙用,这种拆字法能对概念进行分解、综合,由表及里进行内涵揭示,让人透过概念表面触及概念核心实质。
方法四:比喻诠释
在对“是什么”层面上做文章,除了以上三个重要的方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用比喻来诠释核心概念,既形象生动又深刻透彻。
比如同学佳作《方向》:
方向是人生行囊中的必备导航书,让人不会在失败、迷惘、诱惑的荆棘中迷失自我;方向是知识星空中那颗最亮的星,让人拨开层层云雾擷取真理的精魄;方向是情感分岔口的路标,让人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留感情的创口。
这位同学对“方向”并没有进行直接界定,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呈现,让读者通过对“人生行囊中的必备导航书”“知识星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情感分岔口的路标”这些形象的喻体来体会“方向”的特征及内涵,实在是妙不可言。
方法五:概念例析
在对“是什么”层面的用力上,概念界定是最为直接的方法,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同学们深厚的写作功力,而且在界定的时候,还很容易出错。所以在概念界定无法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事例来诠释核心概念,不失为明智之举。
比如同学佳作《精神归属》:
当那份归属感不再以地名的形式出现时,我们更多的在寻找着一份精神上的依赖,让我们知道自己属于那儿。王维有他的达摩山水,可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抒怀;陶渊明有他的悠然南山,可以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怡然自乐;苏东坡有他的十里竹林,可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淡泊宁静;而郁达夫亦有他的“风雨茅庐”,可以长啸风雅;梁实秋亦在他的别致雅舍中畅游文海……
这位同学对“精神的归属”没有直接进行概念界定,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精神归属是什么,可谓生动又形象。王维的精神归属是“达摩山水”,陶渊明的精神归属是“悠然南山”……通过事例让读者体会了思想概念的特征和意义。
[例文一]
理性之光
江苏省海门中学郁钧瑾
当你被人潮困囿,你是否能记起那一束厚重的光。
它给你镁光灯的亮度,逼迫你思考、剖析,那便是理性。(提出核心观点:理性。)
从阮籍格竹到杜工部问疾,从张若虚月夜之思到王阳明心灵求索。无不是理性的力量使他们有异于时代的光芒,即使几经历史淘洗,依然熠熠闪光。(事例诠释观点的意义。)
或许有人说,他们探索生活甚至人格都是几尽癫狂的,然而并不是“异形”就能有经久不衰的关注,理性从不是简单的任性或是异类,它是明净的双眸,善剖析自我,更能让世事了然于胸;它是思考尝试之上的慎独,决绝却决不随性;它是一束明亮而不过分耀眼的光,它从不宣言自身的“特立独行”,却如主角一般在人群中依旧能被清晰辨识。(概念界定和比喻诠释相结合。)
正因着对于理性的信仰,冯小刚在掌门多部大片之后,毅然选择在新作《老炮儿》中力任主角,这并不是渴求在公众视野中展现的简单冲动,而是反观职业生涯后的理性选择,勇敢突破。跳出围城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勇气,它需要深刻的洞察,慎重的决断与敢于一搏的勇气与魄力。如此看来,冯小刚的影帝之称更多了理性的光辉。(事例分析。)
也许更多人说理性太过高远,而你太平凡、太渺小,然而,我却说“不”,因为理性在每个人最初的基础都是相同的,差别只是在于你太易放弃思考的脚步,不敢开拓生命的边界。马良从广告业的底层干起,在即将领跑上海广告业之时,选择开着车带着摄影器材去各地为普通人拍照,他说:“现在的世界太易掩盖过去,而我做的是将过去的美好显现。”为自己所不满的世界拼尽所有力气,看似简单的想法又何尝不是理性的结晶,这份思考并不低于苏格拉底的诘问,也并不亚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对比分析。)
其实,那都是我们都可以企及的云端。
既然如此,那么当娱乐化解读历史风靡网络,当“十分钟成功学”叫嚣于街巷之时,如果你依旧坚定地走在你所选择的道路之上,那么你的每一步都会有坚实的力量,你的目光定会饱含深邃又有笑意,因为你知道,你的内心有一束厚重的理性之光,它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展示愿景。)
[点评]
此文最大的亮点是思想深刻,有力度,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概念辨析上做了很大努力。文章在第一、二段提出观点后,第三、四两段对核心概念进行了多种阐释,第五、六两段通过事例让我们明白理性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一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展示愿景,形成首尾呼应的文章结构。
[例文二]
任心之所欲
江苏省海门中学黄诗礼
当默认的条条框框不经意间束缚了你前进的步伐,当生活的枷锁禁锢了你奔跑的果敢,当高峰的火光焚烧了你滋长的萌芽,我们何不任性一些,勇敢一些,跳跃出原本的包围圈,以一种更张扬灿烂的色彩绘画人生?(运用排比提出“任性”的观点。)
是的,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任性一些,无畏一点。任性,不是不计后果的冲动,不是随心所欲的猖狂,更不是待宠而娇的蛮横。“任”是一种任凭心灵放飞,肉体飞跃的恣意;“性”则是人内心的性格品质,不是刻意而为之,夺人眼球,哗众取宠。任性,是一种不畏世俗章法的勇敢,是一种竭心诚意做回自己的真实,是一种问心无愧,光明磊落的潇洒。(概念辩证分析、拆字法和直接界定相结合。)
现代化的生活,功名利碌充斥城市的上空,吸引着人们不择手段地向上攀登。理性的心智告诉我们,生存与生活告诉我们,需要成为其中一员,但一颗“任性”的心会永远如一颗明珠,明亮着内心深处的黑暗,闪耀着人性深处的挣扎。(联系现实,强调“任性”的意义。)
六十五岁的赵暮鹤老人从师范学院退休,在七十五岁时居然当上了背包客,环游欧洲,九十八岁时又硕士毕业,一百岁时他的书法竟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不得不说,赵暮鹤的人生是任性的,不循世俗,挑战自我。如果他未曾以任性之心,打破世俗观念,我们又何能惊讶见证一位平凡老人非凡的晚年经历?是的,当理性已然成为负荷,我们何不再任性一回,抛去杂念,任心之所欲。(事例分析。)
任性并非儿童的专权,不论是三十而立的壮志青年,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只要你的内心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何愁人生无处飞扬?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任性恣意让我们钦羡;窦唯以纯音乐的形式表现自己内心对音乐信仰的任性令人敬佩……怀有一颗任性潇洒的心,或许会与功名成就的方向背道而驰,但内心的丰盈与充实,人生的完满与收获会让你看到不同于金钱之光的另一种灿烂。(展示愿景,观点让人信服。)
任心之所欲,任情之所至,得一世恣意人生。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思想深刻。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引出“任性”的核心观点,并且很好地强调了重视“任性”的必要性。令人更为赞叹的是,文章第二段综合运用概念辩证分析、拆字法和直接界定等方法对核心观点进行内涵揭示,给人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此外,文章联系现实实例,强调“任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作者:史俊英,江苏省海门中学)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