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服装行业“两化融合”的必要性与方法初探

2016-03-21 03:15:19金芝花浙江省东阳白云街道办事处
消费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服装行业服装

金芝花 浙江省东阳白云街道办事处



推进服装行业“两化融合”的必要性与方法初探

金芝花 浙江省东阳白云街道办事处

摘 要:十八大提出了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目的是转型升级求发展。服装行业是东阳传统产业,也是白云商贸园区主导产业,服装行业产值占我区总产值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因此如何将“两化融合”这一利器加诸于服装企业,为服装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既是我区企业自身亟待攻破的难题,也是我区寻求经济新增长动力的着力点。

关键词:服装行业 两化融合

一、当前我区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据2015年统计数据,我区服装企业366家,其中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下企业172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50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营业收入、上缴税收,占我区总营业收入、总税收的比例为30.8%、33.8%。虽然我区服装企业数量多,但总体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我区服装行业中居龙头地位的外贸出口型企业, 2015年产值约19.8亿元,占服装行业的82.5%。这些外贸出口型服装企业当中,有自主品牌的仅8家,其余的以贴牌加工为主,国外企业凭借品牌、技术专利优势攫取了大部分利润。由于本区域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资源限制,部分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大量订单流向东南亚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我区服装行业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利润水平大幅下降。我区内销服装企业,以生产西装、中老年女装为主,年产值约3.3亿元。这些内销服装企业都有自主品牌,但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档次较低,同质低价竞争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企业做强做大。

无论是外贸出口的还是内销的服装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优、创新人才缺乏、营销手段单一、发展模式落后等问题,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从改造企业装备、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

二、服装行业实施“两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两化融合”是解决企业“用工荒”、提质增效的需要

服装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据调查,从2010年开始,职工工资年均上涨10-15%,目前在职技术工人平均工资约6000-8000元,一般员工4000-5000元,企业熟练技术工人缺口率普遍在15-20%以上。人工操作一般裁剪工序、成衣工序生产损耗率分别为2%、1%。如何解决“用工荒”、降低生产损耗,是当前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服装企业采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仅可节约劳动力,还可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证产品质量。据出口企业华桥公司介绍,该公司服装缝制作业采用精益化节拍自动化流水线、智能吊挂系统设备后,成衣工序一般可节约三分之一人工,尤其在大批量服装加工时效果更为明显。一佳公司采用智能化生产系统后,裁剪工序、成衣工序自动化生产损耗率下降到1%、0.5%,按年产值5000万元计算,年增加经济效益75万元,2-3年左右就能收回设备投资,且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2015年,我区12个服装企业“两化融合”项目减员增效660万元,减耗增效374万元。

(二)“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服装企业产品种类多,员工多,管理难度大,传统企业组织生产时,单个部门利用计算机解决了部门内部管理,但未形成涵盖全公司的综合信息平台,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各部门信息不能够及时交流,造成库存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不高、财务成本高等各种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利用集成一体化的生产办公智能化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企业内各部门的协作效率,促进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营运和管理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和抗风险能力。

(三)“两化融合”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我区服装生产企业在产量方面已初具规模,但以中低档服装居多,中高档服饰偏少,同质低价竞争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人才缺乏,利用“互联网+”,运用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开发新产品,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优势。我区华桥公司正在与国外客户合作“工业4.0”,开展个性化服装定制服务,通过信息化订单业务处理、个性化服装智能生产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实现个性化服装快速生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服装行业如何推进“两化融合”

(一)从管理网络化出发,制订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角度考虑,按照滚动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全流程的信息化,形成信息网络。所以企业要选好信息化项目,不求贵,寻找适合企业特点的系统方案。当前在有些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中,已经建立了智能化系统总体架构,包括智能化生产系统、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智能化安防系统、智能化办公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等,正在分步推进实施。

(二)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通过实现裁剪、成衣、钉扣、包装等工序自动化生产,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裁剪系统智能化设备,可以采用自动拉布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智能排版系统、自动裁割系统,系统软件通过端口连接自动完成款式排版、排料、铺布、裁剪的全过程。成衣缝制系统自动化流水线设备,可以采用精益化节拍自动流水线、智能吊挂系统,通过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创新。利用“互联网+”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分散化生产,形成网络化制造模式。参照国内部分服装领头企业的先进做法,借助互联网智能定制系统,推出P2C+O2O商业模式,将智能定制直接对接消费者,实现消费者在PC端、移动端自主下单,链接线下体验店,真正实现服装定制O2O。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收集庞大服装消费市场的信息,不但可以挖掘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做到适销对路,避免高库存,防范风险。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服装行业服装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让人心碎的服装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23:16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49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11期)2016-05-23 10:05:50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