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浅析

2016-03-21 03:15:19张媛辽宁医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阅读教学文章

张媛 辽宁医学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浅析

张媛 辽宁医学院

摘 要:阅读学习,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积累扩充词汇量,获取文章信息,并且促进听力、写作等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简述了国内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的基本阅读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模式

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内的各类语言考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雅思、托福等考试中,阅读的分值占得比例是最大的。由此可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国内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

20世纪中期,随着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随着对阅读的研究和认识的发展,许多新的阅读教学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相互作用”阅读模式。

(一)“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Goodman提出了心理阅读模式,即“自上而下”(Top-down)的阅读模式。他认为读者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在获得文本信息的阅读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是读者根据自己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利用从读物中获得的各种信息,有选择的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提示。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文章时,读者一般先是建构文章的语义图像,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意图,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种种预测和假设。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对预测进行判断,将读到的信息与自身掌握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不断的修改假设,进而从宏观角度分析理解文章。Goodman指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逐字的获取信息,而是猜测,过滤和验证他们已获取的知识,并对他们猜想进行修订,然后实现准确的理解。“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意味着读者使用基本常识,语言知识,和对主题的认识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猜测不理解的文段的意思,然后仔细地研究他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这种阅读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中较难的部分,使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将有难度的文章理解容易化。

这种阅读强调读者的参与,读者个人经历及读者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认知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的体验、预测、验证和判断的过程。

因此,它体现了读者自身对阅读过程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阅读模式过于强调过去经验的作用,而忽视语言知识的作用,这样容易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基本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基本的语言知识,个人相关背景知识再丰富也是不起作用的。

(二)“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由拉伯姆·萨姆尔提出的。该模式是把材料作为信息输入,认为阅读是由低级的小单位符号,即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到篇章,这种从小到大,从下往上的逐一辨认,感知和解码过程。这种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对阅读教学影响很大。由于该模式注重阅读由下而上的处理,因而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先教单词、短语,然后逐渐达到语句、篇章理解的高级阅读水平技能的训练。因此,当我们遇到比较简单的文章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层层递进,对文章加以理解。

该模式把阅读过程看作是简单的语文学或语言学过程,主要强调词汇、语法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读者对文章意思的整体把握及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忽视了语境因素,是一种比较被动的语言解码过程,属于阅读的低级阶段。

(三)“相互作用”阅读模式

事实上,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它们对信息的

传递都是单向的,而阅读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信息传递的双向过程,不仅是文章字面意思的传递,还有深层次的理解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语篇结构及背景知识都会影响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以心理语言学家E. Rumelhart 为代表,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模式。该模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该模式认为一旦阅读这个双向过程出现停滞或被单向过程所取代,阅读理解就会受到阻碍。只有当“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过程相互协调,也就是文章的信息与读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及预料相符时,才能达到对文章较为透彻的理解。该模式更客观地描述了阅读理解过程,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是很有启示的。

二、结语

阅读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对语言符号进行吸收消化的能力。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从最初的语法教学推进到更深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词汇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凭借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和理性判断,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推测出作者隐含的意图。

参考文献:

[1]张英.英语阅读理解过程的模型化[J].外语教学,2000,(2):31~39.

[2]俞丹.从认知心理学看外语阅读技巧[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6):150-155.

[3]方举.英语阅读训练方法探究[J].吉林省家教育学院学报.2008(3):31-39.

[4]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张媛,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阅读教学文章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