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在镜头下执法的习惯
【舆情回放】7月26日,公安部举办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其中特别提到,民警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此间,一段河南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允许围观市民拍照,而出手扭打的视频引发舆情关注。
【网络舆情】
@搜狐网:公安部的培训视频刚刚公布,就有这样一段极不规范的执法视频曝光,愈发映衬出对警察进行规范执法培训的必要性。培养一种习惯并不容易,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就更难。而群众的眼睛和镜头的监督,可能是最好的老师。
@安徽日报:要把“镜头下执法”视作民与警之间的“润滑剂”,要认识到手持镜头的群众和镜头下的民警,是向着共同目标努力的统一体。
【决策点睛】人们只有看到标准化执法,才会确认执法者、执法权是值得信任的。对于民警而言,到群众“挑刺儿”不是 “挑事儿”,主动接受监督,更好、更规范地履职,这对执法者本身也是一种保护。行办法》中,监管部门同样最大限度地适应网约车特点,在网约车平台条件限制、经营许可等方面量身定制了相关条件,创新了制度设计,同样体现出对新兴业态的“保驾护航”。
【网络舆情】
@北京青年报:此次出台的新规,正式赋予网约车一个合法的身份,网约车合法之后,相关的监管工作也必须全面落实。有关部门可通过人脸或指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司机混入队伍,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新华每日电讯:网约车只是诸多新生事物中的一个代表,但网约车治理的经验却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网约车的实践证明,政府和市场能够实现理清边界、良性互动,既有业态和新生业态也能够协调发展、健康代谢。
@环球时报:合法化恐怕应被视为拉开了全面改革出租车行业的帷幕,大量工作仍有待开展。比如不要让全国广大出租车司机成为这场改革的输家,而是要尽量帮助他们分享扩大了的出租车行业蛋糕。这一点做得越好越细,越有利于这项改革的全面成功。
【决策点睛】 网约车终于合法了,但地位似乎还是“庶出”,对它的各种限制还如影随行。政策的制定者应当摈弃出租车管理思维,掌握好大方向,而不宜事无巨细去干涉约车平台的具体经营和司机的车辆管理。如果限制越多,管理太细,共享经济就会黯然失色,令社会公共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