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石川(资深评论人)
告别网剧的“野蛮生长”状态
文 王石川(资深评论人)
这几年中国的网剧风生水起,发展迅速。去年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已经达到4.28亿,每人每天平均观看视频时间将近40分钟。有业内人士甚至称,这几年是网络自制电视剧的“井喷之年”。
网剧很火,火得发烫,原因并不复杂。其一,接地气。不少网剧取材生活化,不是高高在上,更没有道德说教,离都市白领的生活很近。其二,有趣味。网剧大都短小俏皮,让人们在紧张生活中可以喘口气,“就像一个个舒缓神经、打发无聊时间的小游戏,落入年轻观众碎片化的时间缝隙中,唤起没心没肺的笑声……”
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尽管网剧发展迅猛,但仍没有脱离“野蛮生长”的时代;尽管一些网剧让人念念不忘,点击率奇高,但精品较少;尽管网剧前景明亮,但隐忧不少。
以网剧质量为例。美剧《纸牌屋》虽是一部网络大热剧,但杀入了传统电视领域的艾美奖,第一季获9项提名,导演大卫·芬奇不负众望拿下最佳导演奖,而女主角罗宾·怀特也凭该剧问鼎金球奖视后。可谓创造了历史。试问,我们有多少网剧敢有这个自信?
网剧火,在于施展空间较大,比如审核机制相对宽松,可展现的机会较多。但是,为什么宽松的机制,没有催生更多精品?应从两方面看,一是网剧发展初期,难免泥沙俱下,再加上资金缺乏,罕有大手笔之作。据悉,当前网剧二三十万一集的投入仍居多,甚至连“五毛钱特效都不肯花”。二是一些投资者过于急功近利,渴望变现,比如有的投资方希望资金尽快回笼,大牌演员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钱,常常压缩制作周期。如此一来,必然粗制滥造,捡到筐里都是菜。一个案例是,《盗墓笔记》宣称一集投资500万元,但并没有赢得好评,就连原著作者南派三叔接受采访时也坦言:“都把我看傻了。”
网剧正在迎来大发展时期,这一两年聚敛的人才、资金、技术乃至广告主,已越来越多,这是大势。而一些网络视频公司也雄心勃勃,舍得“烧钱”。不难想象,以往那种“纯粹眼球利益、粗制滥造”的“野蛮生长”时代,终会过去。
曾有编剧直言:“市场的核心是交换。即使观众在网上看剧不用花钱(当然有些剧是需要花钱的),但时间也是一种变相的成本。他们跟你交换了什么?一笑了之,仅此而已吗?他们需要信息、需要尊重,需要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诚然,与60后、70后相比,80后、90后更独立,也更渴望自我价值认同,有好的网剧他们会当“自来水”,如果被差的网剧忽悠,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各种平台上吐槽。因此,拿出精品才有远见,才是明智之举。
最重要的是,对于亿万观众来说,早已饕餮了美味佳肴——比如美国的一些经典网剧,审美眼光提高了,口味也越来越刁,不容易糊弄了。这就给投资者和制作者们以巨大挑战和提醒,必须推出更多精品,才能赚得真金白银;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观众需求;也必须不断把脉市场动向,才能立于潮头,名利双收。
从当前网剧的整体状态看,也是我国文艺创作的一种体现,比如重数量轻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着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的作品搜奇猎艳,低级趣味;有的作品胡编乱造,粗制滥造……怎么办?祛除浮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尊重规律,尊重观众,尊重市场。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