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 坚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化进程展望
文 胡 坚
摄影 张斯伟
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抓住契机,继续稳妥谨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特别要加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和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年份,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指日可待。
旧年将尽,新年伊始,在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规划出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为2016年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定调,还肩负了为“十三五”开局的使命。会议提出的2016年经济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此外,会议还提出,中国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改善贸易,加强对外资的利用。谈及对外开放,与此密切相关的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和国际化进程由此也变得更为引人瞩目。
在2015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展现出新的特点。在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下半年,人民币出现了两波比较大的跌势。第一波是在8月份,受股市下跌的影响,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资产出现了短暂的恐慌情绪,导致汇率波动。第二波是在11月份开始,到12月下旬终止。在其中,受到对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从12月8日开始至12月21日结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中间价出现“十连跌”,创四年半以来的新低。人民币这第二轮持续贬值是由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由于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开始乐观,美元开始回归强势。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开放程度已经较高,汇率中间价已经走向市场机制,外部环境导致人民币贬值。此外,在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通货紧缩预期增强,也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人民币的第二轮贬值的趋势,应该保持客观和清醒的认识。首先,人民币贬值利弊并存。贬值对于推动出口有利,能够直接带动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物品出口,从而间接促进劳动就业,刺激股市和楼市。但是,贬值会导致资本外流,也会使得国家外汇储备和居民手中的人民币资产缩水。其次,尽管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是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坚挺的货币之一,对于人民币的信心不会轻易动摇。在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下降了4.5%。与此同时,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了10%,澳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了12%,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了7%。第三,从长期的角度看,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空间。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础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的货物贸易还保持着较大顺差,外商对于中国的直接投资和中国的对外投资都在持续增长,中国的外汇储备十分充裕,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只要中国经济实体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人民币汇率将趋于稳定。
摄影 张 涛
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充裕,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
如果说,在2015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令人感到喜忧参半。那么,纵观2015年全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则鼓舞人心。众所周知,一直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即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包括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即被居民作为消费支出的支付手段;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各国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三点可以说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准。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具有稳定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经济和贸易实力不可谓不强大。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已经具备。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已经实现数年,但是由于我国还未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即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还没有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当前,人民币现金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享有一定的流通度。而且人民币信用卡也在境外消费中被广泛使用。可以说,第一个阶段,即比较容易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开始逐步实现。但是,比较困难也更为重要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则在逐渐展开。目前,人民币已经受到较多国家的关注和青睐。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白俄罗斯、俄罗斯、菲律宾、尼日利亚等国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其中,2011 年12月25日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中日双方达成共促本币金融市场共识,同时日本决定购买中国100亿美元人民币国债,开了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购买人民币债券的先河。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完全实现,需要一些更有力的经济实体和组织的“助推”,而这些经济实体和组织之所以愿意“助推”,则需要有合适的契机。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在世界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历史中,“时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上个世纪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的美苏“冷战”对峙,滚滚而来的美元不会流向欧洲,形成欧洲美元市场并凸显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同样,如果没有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美元”四处寻找回报丰厚的投资机会,亚洲的“四小龙”不会如此迅速地崛起,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不会成为亚洲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今,这个难得的机会已经来到了中国的面前: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的持续不振,一直以来在国际市场傲视群雄的美元目前虽然再度出现强势,但是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而欧元由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拖累,前景不甚乐观。此时,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开始寻求“更好的货币”,所谓更好的货币,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体作为支撑基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付本国的国际债务,币值稳定有一定的升值预期,未来的经济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中国人民币在逐步满足这些条件。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2015 年10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英国的国事访问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得到了英国这个有影响力的金融发达国家的支持。近年来,英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初始额度、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领域屡创先河。此次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英双方又达成多项协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中国央行在伦敦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中英双方将双边本币互换规模提高至3500亿元人民币等。不但如此,英国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还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在中英联合宣言中,英国表示“支持人民币在满足现有标准的前提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轮特别提款权(SDR)审查中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同时,中英“双方欢迎伦敦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推动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有了英国的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无疑获得了更强的动力。
摄影 张斯伟
经济竞争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竞争
第二,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篮子货币的第五个成员,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根据篮子货币的价值来衡量人民币。虽然这个“篮子”体现的仅仅是一种相对的技术指引。而不是绝对技术指标。
第三,2015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该改革方案生效之后,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占比将从原来的3.996%升至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认可,市场重振对于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分化了以往市场单边看空人民币的预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抓住契机,继续稳妥谨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特别要加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和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年份,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指日可待。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