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论“供给”

2016-03-21 06:29财经评论人
北京观察 2016年1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供给土地

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年终论“供给”

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于年底时分召开,承前启后。作为最近热词,“供给侧改革”是会议中心。来年,政府将会发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与搞基建、印票子等需求侧的手法不同,供给侧的发力更为复杂,效果也远为绵长。

国内的“供给侧改革”,内容包括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计划生育、科技创新等,着眼点在于“修内功”,虽然见效慢,但旨在固本培元。

那么落脚点有哪些?从年内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供给侧”改革沿着人口、土地、资本、科技、制度等全面展开。人口方面,“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此外,户籍制度也是人口政策中的重点。土地方面,着眼点在农地流转、房地产管理、土地使用效率等。资本方面,清退“僵尸企业”直接对应明年的首要任务“去产能”。科技、制度等方面,政府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意就在于提高供给端种种要素结合的技术含量。

林林总总,中心问题依然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但破除垄断、扩大经济开放度、提高法治水平等更为基本。发改委、商务部、最高法等机构已经在推进相关工作,混合所有制改革、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等多项近期年内重大事件都与此有关。

可以说,“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乃至社会全方面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不简单是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经济治理核心部门的职责。从国际经验来看,“供给侧”改革的艰辛和缓慢是普遍的。中国的改革,很可能漫长而曲折。

我们目前取得的一些改革成果,为2016年以及更远的将来打下基础。从经济总量来看,消费已经超越投资成为国民经济占比中权重最大的一块,以餐饮、旅游,购物等日常活动所催生的企业产值,已经高于以烟囱高炉加上机器人、流水线为代表的企业产值。横向比较,发达经济体普遍以服务业为主,大约占到六成以上;我国刚过半,还可以更上一层楼。从经济结构上看,房地产过热的时代基本过去。接下来的机会,就是如何利用腾挪出来的人力、土地、资金来支持下一个发展龙头。

挑战与机会是同等量级的,甚至可能还更加严峻。人口政策的难点在于农民工城镇化和高端人才国际化。前者决定根基是否稳固,后者决定高度是否超群。土地政策难点在于农村——城市用地矛盾和城镇土地合理规划。资本方面需要顶住就业和稳定性压力来重组、清理“僵尸企业”。科技方面需要引入民间风险资本来承接创意。将这些任务的攻坚主体梳理出来,关键都在于政府自身的定位是否满足现代经济的要求。

美国八十年代的“供给侧改革”之所以成功,在于税收政策、市场出清、国际形势等多方面的配合。相比之下,我国目前改革的难度可能更大。事实上,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供给侧改革都是缓慢而艰难的。“新常态”下,注重根本的“供给侧改革”预计不会只是明年的主角,而将是长期的主题。其间进退,关系千家万户。决策层“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是关键,我们且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刘墨非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供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简政放权:减“权力”之身行“简政”之道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