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炳(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浅淡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张仁炳(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对于我国地勘行业所实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想实施好这一体系建设,就必须在广泛性的收集、采纳并整合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规程标准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对地勘行业危险源的辨识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活动,构建出相关的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1.1总体思路
通过对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其本质目的是为了对地勘工作的日常生产行为予以安全性的约束,从而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安全事故出现,以促使安全生产的质量与水平能够得以有效的提升,传统的地勘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对此,本次研究就针对地质勘查的生产特点,应用以系统化的思路构建,依据序化、最优化、协调统一、反馈控制以及循环发展等多元手段,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观念,使得安全管理能够更加趋向于科学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实施,应当将实用性、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始终贯穿其中。
1.2方法及路线
借助于对所收集资料采取系统性的消化处理之后,并于吸收一些发达国家所编制出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以及相关国内其他行业的安全标准创建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即:①确定具体的指导思想、创建原则以及相关的基础性要求来进行指导原则的拟定;②利用对于地质勘查行业所牵涉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及风险评估,来明确出相应的标准化创建内容及具体的实施依据;③将安全管理、设备、现场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合理性作为着手点,依据PDCA模式所制定出的标准化《评分标准》予以实施;④将所制定出的拟定规范样本下发至勘查单位进行试验运行;⑤通过实地调研等对勘查单位各专业的安全管理、现场作业、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隐患排查,并对勘查单位的安全现状做出基本判断。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资金和完成时间,并予以完成。
2.1科学配置技术人员
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之中除了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之外,同时对于勘查人员的专业要求应当还涵括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矿产地质、遥感测绘、物化探、地灾治理等多项领域,同时要求所有相关参与建设的勘查人员还应当具备有较高的职称水平。由各基层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及本专业生产安全标准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对于标准化创建的公共要素与专业要素特点,开展分工合作,其中公共要素实施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主,各二级单位、物资部门、人事部门、工会、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各指定专人配合。专业要素由涉及专业所属二级单位为主进行具体的实施。
2.2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下发相关文件
在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运行过程当中,制定出了由主要负责人所签发的文件化安全生产方针,依据自身单位的需求对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文件内容予以识别、获取并进一步予以存档处理;依据标准规定成立相关的安全监管部门,任命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安全监管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的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等岗位负责人,同时采用文件下方方式予以落实;在完成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创建工作后,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培训活动,并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之中予以落实。
2.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及其他
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针对重要的危险源分布状况予以核实明确,利用初始与持续风险评价针对风险评价采取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同时针对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应当采取阶段性的回顾分析;依据标准规定针对新参与建设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并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以及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履职培训活动;针对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实施由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档案记录工作;施工作业班组要组织建立班组安全建设登记表格,针对接触有职业侵害的员工要定期予以身体检查;制定出全年性的安全检查计划,并对检查结果予以档案记录;依据规定标准上报月、季、年事故统计表格,并最终就监测结果予以审核,最终形成内部评审报告。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缺乏认识,基础不牢
在一部分的地质勘查单位当中,安全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领导安全意识相对不足,相关的负责人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意义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普通的基层员工对此方面的工作则更加缺乏全面性的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较差。甚至有一些单位仅是为了达标而达标,并未结合以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本质上忽略了对于单位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常是处于政府安监部门的压力,被动式的照抄相关范本进行突击应付,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体系建设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3.1.2缺乏自我约束,管理执行偏差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今社会,一部分地勘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疏于自我约束,在改进体系运行方式以及加强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较少。在遭遇一些较为特殊的勘探环境时,传统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例如,在某些地质勘探项目之中,其钻孔设计往往位于陡峭岩石的边坡位置,受制于野外环境等相关条件的干扰,钻机的工作范围、边坡、排水以及避雷等设施的接地电阻值难以达到实际的规程要求。
3.1.3监管力度不足,运行动力不足
因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在达标之后,并未能够带来直接性的经营与经济效益,同时加之相关的监管、考核措施存在力度不足情况时,一些相关的地勘单位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愿进一步就先行的体系予以改进,从而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存在有部分单位甚至倒退回了创建前的状况。
3.2加强改进措施
3.2.1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体系运行基础
教育培训是确保体系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相关的地勘单位要能够将教育工作始终落实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当中。依据层次、岗位、对象等多方面因素以及需求的差异化来设置出与之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开展长时间、大范围的宣传工作,并且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训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自评人才及储备力量,同时使得这部分人员能够具备以自查、自评、自改的能力。
3.2.2树立正确认识,提高体系运行执行力度
只有单位领导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实现体系的有效运行。各个地勘单位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当就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的要求予以明确的理解,并切实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运行机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管理改进过程,是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规避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单位的最高领导层应当以身作则,管理层应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生产班组应当就标准体系予以贯彻落实,一线的生产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最终确保体系运行能够逐级落实,并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确保执行到位。
3.2.3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性建设是体系良好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地勘单位的日常工作而言,其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构建时互为关联、互相渗透并推行的。一方面,企业的文化集中体现出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行为,并将对实际的生产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工作,对于员工的生产工作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塑造作用,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能够促使安全文化得以进一步的深化,促使安全管理能够由经验性的管理转变为体系化的管理。
总而言之,实施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沟通。只有借助于政府的指导性建设,促使地勘单位开展自我评价、问题整改与制定隐患预案等方式开展常态性的监管措施,并不断增强地勘单位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提升员工的自我约束,最终才能够确保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体系实行的持续性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1]祝俊奇.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5,27(7):184~187.
[2]肖 萧,杨茗尧.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研究[J].城市地理,2016(4).
[3]王京汉,杨社强.新形势下做好地勘单位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4(36):148.
[4]龚忠民.加强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14 (8).
[5]刘亚明.推进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吉林劳动保护,2013(9):38~39.
[6]何仲秋.地质勘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3(12):11~13.
[7]张 旭.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在地质勘探企业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2(S1):80~81.
作者简历:张仁炳(1981-),男,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济师,长期在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参与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安全检查、教育培训、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创建和标准化自评报告的编写等工作。
P624.8
A
2095-2066(2016)20-0092-02
201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