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跃(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水电站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补偿对策
李跃(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当前,水电站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不得不进行研究的问题就是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当地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等问题。本文首先对水电站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消除或者是减小这种影响的补偿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水电站;生态环境;补偿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各行各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也使其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兴建水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相比较而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范围广、地域大,会对众多的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其对于当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从当前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比较严重,因而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较大,而水电站引起的生态问题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认真地对待,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甚至是消除这种影响。
2.1对河流以及下游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
水电站对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主要能够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水电站的相关控制,能够使下游的流量、洪水频率、水位等水流量发生变化。举例来说,在对三峡水电站以及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非洪水期下游最高水位而言,其有了明显地降低。三峡水电站的防洪库容量有110.8亿m3,还使得下游洪水发生的频率有了明显地下降,而且还从很大程度上使水位时空分布不均的现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于下游水资源的分配逐渐趋于均匀,不仅对于枯水季节下游航运的维持以及灌溉活动的正常运行十分有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能够降低下游洪水爆发的频率。②随着水电站对于流水的拦截,上游的泥沙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沉降,如此一来,会使得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泥沙淤积的几率得以降低。
2.2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破坏
水电站的兴建,会对大片的土地进行占用,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树木、植被以及其他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直接的后果就是会造成动植物的数量减少,还有可能对其他重要的物种有所危及,造成生态系统不平衡的问题出现。而这些问题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电站的建设对于土地的占用以及其他影响,造成了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生存环境的损坏。
2.3对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
水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对于大坝的修建,其实是对河中的流水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其形成断流,如此一来,势必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会严重影响到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从其繁衍后代方面来说,这种影响很有可能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绝种。②在修建大坝的过程中,会使得河中流水速度减缓,这种变化使得水温、水位以及流速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河中原有生物的固有习性,使其生活的周期发生变化,最终对整个河流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③大坝的修建还会改变水生生物的分布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水库在大坝进行修建的同时,会使得原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发生变化,水库中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的水流会使得原来上下游流动的水生生物无法进行资源的交替,如此一来,会改变生物的栖息环境。
3.1对更加符合实际且合理的修建计划进行制定
全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着水电站的建设,其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从目前全国水电站的修建情况来看,建设的规划远远跟不上实际项目的建设。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规划所起到的政府宏观指导与调控作用将会失去原有的效应。鉴于此,在对水电站进行修建之前,对修建计划进行制定并保证其科学合理十分重要,同时,还需要做好兼顾政府调控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划。
3.2对引水建筑物进行合理地布置
在对水电站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通常会在一条河流上对上下游能够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水电站进行修建,这些水电站也被称为梯级水电站。一般情况下,梯级水电站会在上游梯级对龙头水库进行建造,而且这个水库通常规模比较大,通过对引水建筑物的利用,能够在水电站中引入水库或者是上游河段中的水,并进行发电。目前,在部分已经建成梯级水电站与引水式的水电站中,由于引水建筑物设计与布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没有对当地的水文特征进行充分地考虑,从而会造成引水建筑物的引水口与下游水电站间河段出现干枯的问题,进而产生断流,并对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会造成鱼类的大面积死亡。
3.3鱼类的保护措施
(1)尽可能地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鱼类产生的影响得以降低。在对水电站进行修建的过程中,所有的工程剩余用水、生活污水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才能允许其排放到水域河流当中,否则,未经处理的污水势必对水域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当地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水电站兴建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地遵守国家以及当地的相关规定,并对污水废水处理装置进行设置,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达标之后方能对其进行排放。
(2)对过鱼建筑物进行修建。为了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更好的维护,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可以对过鱼建筑物进行设置来对鱼类的多样性进行切实地保护。举例来说,在对水电站进行兴建的过程中,应该对回游性鱼类的产卵问题进行一定的调查与研究,并将此作为依据,来对过鱼建筑物的设计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3)严禁滥捕。随着水电站工程的兴建,作为配套措施的公路也会得到一定的修建,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水电站所在区域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得以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鱼类的捕捞也会有所增加。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水电站所在区域的鱼类,例如,禁止采取炸鱼、毒鱼、电鱼以及拖鱼等一切毁灭性的捕鱼法进行捕鱼活动,同时,要对水电站所在区域尚未开发江段的林地以及河床的保护进行加强,从而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宝贵的栖息地。
3.4在库区对人工浮岛进行修建
在对水电站大坝进行修建的过程中,大坝蓄水使得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发生了变化,原河道径流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上也将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局部水环境产生恶化。同时,水库的蓄水淹没,会使部分的浅水鱼类、水生生物以及鸟禽类等失去生存与活动的场所。而针对以上修建挡水建筑物可能会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在水电站的库区对人工浮岛进行修建。所谓人工浮岛,实际上就是在水体上对浮岛进行建造,并在其内部进行植物的栽种。人工浮岛能够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表1所示为不同浮岛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此外,人工浮岛也能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的地方,能够使水域生物多样性得以增加,并且对于水域景观的美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1不同浮岛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3.5利用生态法治理进行修复
所谓生态法,实际上就是在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式来达到恢复原貌的目的。生态法治理进行修复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①要对水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降低,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改进施工中的各项环保措施,从而使自然环境对工程施工产生的干扰得以有效地降低。②通过对自然手段的利用,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地区,主要可以通过采用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使水土流失问题得以改善,利用植被来对水土进行稳定。
3.6部分坝体采用植被护坡
水电站的坝体通常使用混凝土护坡,与附近的环境不协调,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周围生物的栖息地。为了增强水电站的美观程度与保护生态环境,可以采用生物控制来创建坝区坡面工程。植被护坡重点是利用活性植物并且融合某些特定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上建造一个具备自身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支撑、自我组织与自我修复等性能来实现坝坡的抗滑动、抗冲刷、生态修复与坝坡加固,从而实现降低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与美化环境等功能。
综上所述,水电站的建造与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实际上是人与大自然关系在水利方面的具体表现。从水电站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所有水电站建设工程的本质都是生态工程,水电站工程在改变大自然的时候,不能够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是水电站建设工作应尽的义务。因为广泛修建水电站以及其使用均会引发有关生态环境上的问题,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探讨水电站引发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关的措施就变得愈发关键了。
[1]赵建达,李志武,吴 昊.欧洲小水电站环境设计典型案例研究[J].小水电,2008(02):7~9.
[2]范继辉,刘 巧,麻泽龙,张军彦,等.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J].四川环境,2006(01):23~27.
[3]王晓峰,张 晖,董小平,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0(03):230~232.
X322
A
2095-2066(2016)20-0025-02
2016-6-27
李 跃(1980-),男,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及项目前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