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6-03-20 21:39:24高有才迟艳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大学专业

高有才,迟艳辉

(大庆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高有才,迟艳辉

(大庆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与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师范性不突出等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从合理地把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与计算、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入手,恰当地运用“学、研、教、练”四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主要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 JG2013010040)。

随着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政策的出台,国家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等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突出了小学教师实践性的特质,强调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与小学零距离的理念,同时也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一、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包含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是小学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大学数学的学习, 获得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知识,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1]

(二)存在的问题

1. 理论与实践脱离,实践内容缺乏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数学类课程一般具有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掌握等特征,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单一的理论学习,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结论的科学证明,忽视了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很少针对所学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完全割舍开,没有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当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时,其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严重制约着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再学习。

2. 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少深入小学,对基础教育改革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观念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教学中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小学教育的专业特点,整个教学从头到尾就是单一的“注入式”,偏离了课程目标,致使学生产生大学数学无用论的思想,出现了厌学、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学科体系的整体建构与知识的内在联系,甚至离开了PPT就不知怎样上课,不能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不能真正为师范生做好教学示范。教师的上述教学表现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理解数学的精髓和实质,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 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缺乏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大学数学课程目标掌握不好,导致教学内容处理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数学的理论知识、计算与应用、文化价值三个层面的广度与深度的要求处理不好,致使师范生对数学本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导致本体性知识缺失,缺乏对数学学科体系、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整体把握的意识和能力[2];二是基础知识讲授不够,习题课课时过少,使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后劲不足;三是与小学数学的衔接不够突出,学生觉得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无关,学了无用,从而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视角下看小学数学;四是缺少必要的实践内容设计,紧紧围绕书本,创新实践内容严重不足。

4. 教学设计墨守成规,师范性不突出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设计墨守成规,教师的教学预设多以PPT为主要媒体,采用“注入式”的一言堂,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缺乏问题驱动、专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缺乏说、写等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性不突出。于是就有了教师在黑板前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玩手机等情况。

上述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数学知识培养的理智取向,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取向,导致了学生实践性知识缺乏、实践技能较差、入职适应期延长等问题。

二、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尝试。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以突出师范性为原则,以构建理论—实践共同体为目的,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相融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获得实践性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铸造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与小学零距离衔接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设置大同小异,大致可以分为学科理论类、学科综合类与教育实践类三种。学科理论类课程通常指大学数学;学科综合类课程一般包括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等;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等。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是多门高等数学课程的整合,主要内容为一元和多元微积分,其次才是与小学数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概率与统计内容,其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基于小学教师应具有综合、宽广和厚实的数学基础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分注重知识的深度,而应注重知识的广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底蕴,提高数学素养为目的。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在保证知识逻辑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遴选与本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思维训练、蕴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美的教学内容,并相应结合数学史知识;去除繁、难的定理证明和有一定难度的例题、习题,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从数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与计算、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分别将其分成精讲内容、自学内容、拓展内容三个层次[2];以探究数学的本质为主线,突出数学的严谨性和文化价值,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和归纳;以与小学数学衔接为辅线,探究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切实感到学习大学数学与今后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定积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的基本理论,教学时分为三个层次,即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为精讲内容,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为自学内容,定积分的近似计算为拓展内容,相应的应用计算、文化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如上划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教学改革的目标为基点,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学、研、教、练”四结合教学法的设计与改革。

1.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纵观小学到大学的数学学习历程,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不变到变,有限到无限,一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过程,高等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扩充和发展。[2]以“探究数学的本质”为主线,抓住数学知识、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价值四条线展开。数学知识、数学史是两条相互交叉的明线,思想方法是蕴涵于明线之中的暗线。在数学知识、数学史的学习研究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2],在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彰显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深刻认识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修养。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重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经常采用“类比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学,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新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以“与小学数学的衔接”为辅线,探究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就某一部分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探讨其与小学数学的衔接。如,小学数学中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与极限的关系;归纳法、符号化思想与代数思想在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a+b=b+a教学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化归思想与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的应用,等等。通过教学使师范生充分地了解认识这些联系,真正懂得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时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站在一定的高度组织教材、实施教学,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研——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的研究能力,是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小课题研究的题目,然后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资料,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展开研究,学生定期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评价。小课题研究的题目以数学史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文化价值为主,如: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微积分发展的历史等;也可以是针对数学本体知识布置研究性作业,突出“研”,如:大学数学第一节课后布置“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归纳研究,要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还可以是数学本体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如:学完极限后,研究圆面积的教学,等等。此外,小课题研究还可以在考查课学期,以写学年论文的形式来实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写学位论文做准备。在每学期的见习听课活动中,教师可布置“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任务等。总之,在整个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贯彻“研”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

3.教——教学片断的实践

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讲授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讲解一道上节课学过的问题或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2)讲授与上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数学家故事或数学史知识;(3)讲与上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中的运用。然后,教师进行示范、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复习旧知识,又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体会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

4.练——职业技能训练

大庆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倡导依托课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本门课主要是“说、写、教”的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说话、书写、教学技能的培养。概括为“三通三练”即通过讲题、小结练说话;通过板演、作业、练书写;通过“课前五分钟教学片断”练教学。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针对当前为数甚多的大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课,期末考试突击学习”的现象,在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以突出师范性为原则的教学过程中,变革评价方式,打破“一考决定论”的成绩评价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尝试“课堂参与式讨论”占总成绩的10%,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准确性,以百分制计分;小课题研究占总成绩的10%,根据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论文或报告的质量以百分制计分;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0%,根据作业的质量和规范程度以百分制计分;“三通三练”教学实践占总成绩的10%,根据教学中学生在说、写、教三方面的能力表现以百分制计分;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试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计算能力的考核,减少基本理论的考核。这五方面的成绩综合评价方式,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共同体的建设,突出了实践性,把实践取向的理念贯穿到学、研、教、练的各个环节中。

三、实践效果

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以大庆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2012级学生作为实验班,针对实践能力以问卷和实际测试的方法,进行前侧和后侧的纵向对比,并以大庆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2011级作为横向对比实验班级,实验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活跃,思路宽广,课堂上回答问题及参与讨论积极踊跃,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善于总结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准确挖掘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有明确的认识,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实习中,有一部分学生自主深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好评。在校期间,小学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人次获得全国小教系统学生录像课比赛一、二等奖,在校级学生粉笔字大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毕业前夕多名学生考取了正式编制的小学数学教师。

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改以往大学课堂教学的“注入式”,突出了实践性的特点,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共同体的建立,突出了未来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新的启示与借鉴。

[1] 叶新涛,刘娟娟.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高数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2):62-65.

[2] 侯红璆.小学教育专业理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J].大理学院学报,2009,8(4):90-92.

[3] 关文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1):21-24.

[4] 王智秋.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J].教师发展,2010(5),68-71.

[5] 徐乃楠,孔凡哲.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4):200-204.

[6] 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36(4):115-118.

[7] 倪小敏.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1):22-27.

[责任编辑:陆静]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College Mathematics of the Practice-oriented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

GAO You-cai, CHI Yan-hui

(School of Education,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 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like segreg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 failure of linking with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lacking of features of education, etc.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mathematics of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 basic theories, application and computing, and cultural value of mathematics should be reasonably covered, study, research, teaching and practice should be combined in teaching,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do education reform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practice-oriented;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form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4.034

高有才(1968-),男,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数学、教师教育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G642.0

A

2095-0063(2016)04-0150-04

2016-04-09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