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
刘国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在规划未来发展计划时不可缺少的。有效的预算管理能精控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并能大幅提升企业绩效。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基于企业的战略导向,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总谋略和总方针为方向,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环境的预算计划。本文以供电公司为例,分析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如何在战略导向下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战略导向;预算管理;供电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可以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管控,维持企业收支平衡,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收益,是企业降低资金风险、提高资产现金利用率的重要方法。以电力企业为例,因为所生产的产品单一,以电能消费为主的特殊性决定供电企业要想有长期发展,必须在节约成本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这类企业需要详尽且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基于战略导向,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1.1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根据经营环境,建立一个系统的资金管理体系,针对市场的变化,综合考虑公司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预测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所需的成本花费。并将预算计划落实到公司内部管理中,由此而形成的基于预算成本的管理控制系统。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它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制订出来的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管理体系。它与企业战略管理计划密不可分。②它是通过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市场变化而预测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本,并根据预算成本,对企业进行经营管控。③它与一般的预算管理不同,它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体系,对企业的各分部管理层和经营层都进行考虑,是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全面掌控。
1.2企业战略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的中长期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导向性作用。现代企业的战略制定要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相结合,可以根据公司的未来变化不断调整。所以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充分考虑与公司战略决策的结合,依据战略变化管理企业发展。预算管理系统是一个循环反馈的系统,系统依据企业指定的战略作出财政预算,并随着战略的调整作出反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性相结合,可以连接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使得企业发展更加整体化,企业预算与企业收支情况大致相符,做到企业资金流动的良性循环,提升了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和公司价值。最后,预算管理系统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的量化指标,随时监控企业战略发展的状况。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公司在做企业预算时,还停留在传统的基于记账管理的企业预算,现代的预算管理体系应是在健全的信息系统下,进行预算编制、指标分解、执行审批及总额控制等各部分工作。而当今,某些企业无法做到对自己公司信息的掌控,更无法做到全面的基于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
现以供电企业为例,描述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战略性不足。预算管理在供电公司管理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由于供电企业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所以进行预算管理时多注重如何做到节约成本,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考虑不足,没有做到基于战略目标来建设预算管理体系。
(2)供电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供电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完善,预算的制定实施都是由财务部分负责,与其他的职能部门配合度不高,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够,这样不利于预算的有效实施和与企业战略的结合,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
(3)在预算管理的监控考评方面不完善。制定预算管理体系,就要严格管控,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而很多供电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对于成本控制无具体措施,使预算管控成为一句空话。而且在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没有专门的部门监督各业务部门编纂的业务报告,使财务部门形成的业务预算不能真实反映各业务部门实际情况,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
(4)供电企业像很多传统企业一样,对预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收支管理,没有做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预算管理需要大量的企业信息,并需要利用计算机分析信息数据,才能编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企业的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不完善,阻碍了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
3.1选择合适的预算管理方法
运用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分析方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例如,利用“SWOT”方法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相应决策。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建立中长期预算体系,并根据一段时间内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还可以借助一种管理策略——平衡计分,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进行合理细化,使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目标和方案。平衡计分应用在预算管理上,可以平衡预算中各项目中资源配置。具体实施方法是:利用平衡计分,确定每个项目关键评价指标,细化目标,根据支出预算和经营预算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最后汇总形成全面预算。此外,还可以以企业的经营作业作为基础,制定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预算体系,但要注意这类预算体系管理要考虑弹性,给企业因市场变化而上升的成本留下足够经营空间。总之,企业应适应自身变化选择预算管理方法,尤其是要注意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3.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
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地对经营活动控制管理的过程,所以健全的企业管理体系中一定要有专门的结构多元化的预算管理组织部门。比如企业内部可以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预算管理,负责对预算的审批监督、协调预算在各部门的执行和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等工作。而具体预算工作可由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负责,财务相关人员要及时向主管预算的管理委员会汇报编制情况,并与企业其余的经营管理部门沟通,获得最新的企业信息,编制基于企业战略的全面企业预算。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组织,不仅需要各部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分别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实施和考评,更需要各部门的整体协调合作,在主管预算管理委员的领导下,实现一体化的企业预算管理。
3.3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
预算管理是一个循环反馈的过程。在企业预算的编制、实施和考评的循环中,预算的实施效果由考评决定,同时考评的结果反馈给预算的编制,使预算能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不断调整。所以预算考评在预算管理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①要制定出合理详尽的考评指标。应针对不同考评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为本部门量身定制的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评价经营业绩,实现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考察。②建立预算考评管理制度,实行企业预算执行的激励奖罚制度,做到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有效结合,实现考评的公平公正。③主管部门要对考评进行监督,及时根据预算执行的差异情况适当调整考评的指标及制度,做到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建立预算体系。
3.4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的管理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掌握好企业的信息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善预算管理工作:①要利用各种信息化处理手段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②要加强对企业信息管理的硬件要求,及时引进先进的预算管理软件,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效率。做好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基于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要与企业的内部情况相适应,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应对市场的变化。所以,其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的长期摸索,一旦建立起这样的预算体系,企业就能在战略管理水平上更进一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1]冯丽娟.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2]李 静.战略导向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0(5):56~57.
[3]邢婷婷.基于战略导向的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016-4-10
F275
A
2095-2066(2016)13-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