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建筑吉凶观

2016-03-20 20:16黄德锋朱清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

黄德锋,朱清华

(1.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330003;2.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试论传统建筑吉凶观

黄德锋1,朱清华2

(1.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330003;2.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人文化,传统建筑中的建筑装饰、建筑镇物、建筑改造等,都表达了一定的吉凶认识,人们以趋吉避凶的形式来顺应自身的生存需求。这些蕴含丰富吉凶观的传统建筑,经过人们的人文化设计、美学式加工,成为先民努力追求和谐生活的重要象征。

吉凶观;建筑意识;建筑装饰;建筑镇物;建筑改造

吉凶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体验,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吉凶观念。这种吉凶的产生是由人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与人自身的主观活动相关。人约束自我的行为、社会规范大众的行为,久而久之,则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意识。因此,吉凶意识是人类在一定文化状态下的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传统建筑多民俗综合信仰中,人们为了获得生存发展,便产生了一种趋吉避凶的观念。先民将趋吉辟凶作为建筑中寻求良好生存环境的本能意识和文化追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将建筑物当作非单纯的住宅,而是包括建筑物实用功能在内的综合文化符号,它的造型是思维模式的再现,是精神的物化体现。”①林嘉书:《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

一、“吉凶由人”的建筑意识

建筑总是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外在环境作用于建筑的吉凶即“利”或者“不利”。吉凶从来都是人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认识,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因此,人们把外界自然环境和内在的人文环境与建筑的吉凶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吉凶由人”的意识,人们由此趋吉避凶、逢凶化吉,这是人类寻求建筑和谐关系的努力。

传统建筑充分发挥“天人合一”观,表达了天道与人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们坚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天道,认为天道的自然运行与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与人的价值理想相通,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义。人们以其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强调了人道要遵循天道,人道与天道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但也要求人发挥主动性来顺应天道,如古代建筑对山水景致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人们对山水自然环境的选择最终还是根据环境形势由自己的文化认知来决定,因为任何景物的外形和特征与人们心理所虚构的景象可能相一致,引起了人们丰富的想象,而想象正好是建筑吉凶观的重要来源。如建筑中对水的认识就是反映了此种想象。“前逢池沼,富贵之家”,遍观中国古村,其村前几乎都有一口或几口汇聚生气的池塘,池塘汇集众水,有防火、排水、灌溉、洗涤等实际功能,也是人们对财源滚滚的心理认同。俞孔坚先生认为:“过去人们对风水只是在科学还是迷信这一表层结构上展开探讨,这种探讨无助于对风水说与‘景观现象——吉凶感应’的本质联系进行解释。事实上,风水的真正含意在于它所反映的景观理想,即一种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①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32页。如在村前营造水塘时,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来设计,池塘一般成圆形或弯月形,有的甚至把池塘设计成太极图,体现的是人们把自己的吉凶意识赋予水塘景观,蕴含了人们对水塘鲜明的吉凶认识。水的流向也具有吉凶意义,古人认为,水抱边为吉,水反弓为凶,意思是说流水呈怀抱状为吉,水直接冲刷为凶,这是人们以建筑的安全意识来表达自己的吉凶观。“尚中秉正”在江西古代建筑中应用广泛,这也是与古代“中正”概念相联系的,这种吉凶观在传统建筑中反映较为突出。一般而言,传统建筑是以平衡中正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建筑不但稳重、大气,而且也是人们对建筑吉凶观的反映。

韩增禄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把 ‘趋吉避凶’看作是人的行为应当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吉凶’者,利害之谓也。‘趋吉避凶’又称‘趋利避害’。中国文化把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身心健康看作‘吉’,把有害于人的生存发展和身心健康看作‘凶’,从而要求人们在创造有利条件、争取良好效果的同时,把不利的条件与有害的效果降低到最低限度。……中国建筑也同样遵守这一(趋吉避凶)原则。其中,除了在住宅的选址与规划、空间的分割与设计、材料的选取与制作等经验技术和自然环境方面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之外,还在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调节。”②韩增禄:《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1期,第24页。传统建筑不仅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也采用各种择吉或辟邪的符号系统。人们根据心理的需要对建筑不断加以调整,努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风水实践表达人们的吉凶观。如在传统建筑中,人们通过装饰来表达他们的吉凶意识。建筑通过一些词语的使用、图案或其他装饰,实现辟邪或祈福的目的,如大门上“照妖镜”的悬挂,路口或墙角泰山石敢当的设置、春节门神、年画的张贴和其他各种镇宅符号,表达了人们辟邪的愿望;牡丹、莲鱼、蝙蝠和葫芦等各种纹饰的利用表达了人们各种纳福富贵的祈求。传统建筑的文化符号非常丰富和独特,从总体上都体现着阴阳和谐这一主题,是人们生活中对吉凶观的认识和取舍。

在古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的内心总会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恐惧,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对变幻莫测的自然与社会的迷茫,这是人所面临的现实。在许多自然怪异现象和灾害面前常常恐慌不已,他们无法回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遇见的各种复杂问题,无法解释一些人类的疾病和死亡的现象,企图从虚构的幻想世界中寻找答案。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情感通过建筑吉凶的形式予以寄托,一旦认为建筑对自身不利,则以择吉或符镇来加以化解。如在江西传统建筑宅门上常见的悬挂镜子、置剪刀,贴符咒,门环打造成猛兽形,以避凶神恶煞,在门外对不详之物砌壁墙以挡之,立石(石敢当)以镇之。人们以这些符号来表达对建筑吉凶观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寄托了对家庭兴旺发达的美好向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表现阴阳变化的规律,“器”则是指事物的具体形体和功用。吉凶观念既是形而上的“道”,也是形而下的“器”。吉凶既可以是人们对整体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观念,也可以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应用。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其形成与发展是和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分不开的。传统建筑在其各个方面都隐含了人类的思想和感情,是人们探索和把握天人关系的重要尝试。传统建筑的各种构造和形制,是建筑吉凶文化符号的一个缩影,如建筑要按照风水的原则来选择环境、建筑前有照壁和池塘、建筑的门上有各种雕刻、建筑的装饰、建筑的朝向、甚至是建筑中的各种镇物等等。这些建筑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赖于生存的住所,而是各种生活中的吉凶符号。因此,在古代建筑中,建筑作为某种吉凶文化的符号,代表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渴望,它把吉凶文化融入到建筑的选址、设计和装饰当中,用吉凶符号来影响建筑的文化内涵。人们通过这些符号来确定建筑的功能,彰显出江西先民的对自我命运的关注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二、“趋福避祸”的建筑装饰

传统建筑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这是天道与人道的融合,也是建筑吉凶的融合。中国现存的古村和古建筑主要以明清时期为主,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代表的“三雕”是传统建筑的鲜明特征。在这些艺术精美的古建筑中,融进的是人生愿望、宗族意识、审美能力和艺术成就,体现了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当然,建筑的首要功能还是在于其实用方面的居住功能,但蕴涵在其中的建筑艺术又超越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建筑表述的是隐含在建筑设计者深层的观念形态,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的哲学和美学观念、文化的系统意义”,①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传统建筑以其富含寓意的装饰表达着人们趋福避祸的意识。

传统建筑是装饰的建筑,其以谐音形成的吉祥图案满载着人们对和谐生命的追求,即使是建筑上的小物件,同样反映了人们这样的心理诉求。一般而言,吉祥图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和装饰设计,其根本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传统吉祥图案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寓意丰富,功能多样,还涉及到建筑中的趋吉避凶等内容,是民众表达吉凶认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象征。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建筑装饰既有神性的一面,也有现实的一面,始终是人们情感诉求的体现。“福”字在建筑上的大规模应用就反映了人们的这些渴望,传统建筑装饰上式样繁多的“蝙蝠”,表达了人们企图融进“福”海洋的人文理想。民间建筑中最为常见的雕刻是“五福临门”,但安义古村中的水南村有一栋名为“字后堂”的建筑,在其天井周边的窗扇和两扇花门的裙板上共雕有一百只蝙蝠,这一百只蝙蝠构成了一幅“百福图”。还有其他建筑的“福”,有的是一百个字体各异的福字,有的是把砖拱雕刻成蝙蝠形,构成各种状态且富有情趣的“百福图”。由于蝙蝠的“蝠”与“福”谐音,躲在阴暗中恐怖的蝙蝠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以这种民间建筑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建筑雕刻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建筑的形式来展示人们丰富的人生理想和文化精神。如佛教文化的“卍”(“万”音)字符图案,就是人们以佛教符号作为建筑物的吉祥表达。道教中的“八仙”图案也是民间建筑雕刻中常常用到的题材,人们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吉安燕坊古村的建筑广泛使用刻有八卦、蝙蝠和寿字的藻井,既扩展了室内空间和增进美感,又带来了吉祥的祝福。有的雕刻还来自于历史故事,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寓意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忠孝仁义”。“民间艺术大量的吉祥主题都以其艺术化、审美性的方式,来宣传道德伦理观念,而且这种认知和教化目的和功能超越了其审美的功能,或者说其认知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是交织在一起的。”②唐家路:《民间造物艺术的伦理观念》,《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第133页。民间工匠把这种吉祥符号艺术化,运用到传统民居的建筑雕刻中,使得传统建筑获得了更高的艺术生命。传统建筑物上的这些雕饰图案不但艺术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人们充满智慧的创造精神和趋吉避凶的生活追求。

传统建筑就是一座充满吉祥文化的艺术博物馆,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吉祥的说法,让自己生活起居在吉祥如意的氛围中。这种建筑满载着象征的符号,体现的是人们的吉凶观。其中如广丰县的王家大院,集“北方建筑大气厚重和南方建筑精巧秀雅于一体,古宅内各种木雕、砖雕和石雕技艺精湛,花窗、檐梁上浮雕集南北建筑工艺精髓为一体,造型生动,画面清晰,被誉为中华第一民宅和江南古民居豪宅博览园。”③徐黎明,卓忠伟:《广丰王家大院申报“国保”单位》,《江西日报》,2014年11月11日,http://www.jxcn.cn/system/2014/11/013427663. shtml。雕刻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的这些雕刻民俗图案,不但具有装饰功能,还有寓意深刻的教化作用。传统建筑雕刻中有些图案就具有这样的象征意义:如以花瓶、牡丹象征“平安富贵”,以莲荷与鱼祝愿“连年有余”,葵花则象征“宫中摘魁”,以雄鸡、鸡冠花来翘盼“官上加官”,多子的葫芦与绵延不断的藤蔓,象征着“瓜瓞绵绵”,而蜜蜂追逐着骑在马身上的小猴,表达的是则对“马上封侯”的向往等。江西传统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为不同的古村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得砖木的建筑获得了血肉,平淡的村庄注入了灵魂,也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审美意识。

在传统建筑中,“太极八卦图在传统时代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富含哲理且意蕴尤深的神圣符号,人们常用它来驱凶化吉,协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有民间称为‘富贵不到头’的放回纹和阴阳反复的八吉纹,都是有太极图演变而来,这些纹饰大量出现在宗祠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里,时时向人们传递着吉祥的祝福。”①刘华:《百姓的祠堂》,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11页。吉安钓源古村不但村庄设计规划依太极八卦图而形成,即使在建筑的装饰、日常使用的家具上,人们见到最多的也是这种具有吉祥意义的八卦符号。受道教文化的影响,民间相信太极八卦图有趋吉避凶作用,在建筑的各个方位铺上或刻上太极八卦图案,就可以保护家宅平安。民间还把这些八卦图案所蕴含的吉凶意识与民间的科举文化、家族观念融合起来,寓意更加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传统建筑经过了这么一番精心的装饰,一座给人们遮风避雨的冰冷住所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人们把自身丰富的情感和众多的人生期盼赋予在建筑之上,融进了这个可以传承于后世的砖木空间。居住此间,人们获得了心灵的依靠和感情的寄托,获得了流传于后世的人生渴望,这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力量。

在“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的古代江西乡村,人文熏陶似乎浸透了建筑的全部。在古村传统建筑中,拥有数量众多的牌匾。如,丰城白马寨的古建筑中就有“文明有象”、“清辉远播”、“世联科甲”等牌匾;而吉水的燕坊古村则有“水木清华”、“秀毓临川”等门楣石雕,这些牌匾上的文字,是传统儒家文化的表征,也是人们承载思想的符号,充满了道德和信仰的力量,在其不经意间流露出人们的精神向往。人们在建筑装饰过程中所演绎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充满了“符咒”的力量,也表达着人们趋吉避凶的生活理想。

中国古村及其古建筑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蔚为大观的艺术珍藏,是古建筑内在生命绵延不绝的精神支撑。那遍布建筑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以砖、木、石为材料的雕刻,描绘在建筑内的书法与图画,无不显示了古建筑具有强大且丰厚生命信息的民间信仰。建筑生命信息的表达隐藏在建筑的那些艺术符号之中,隐藏在砖木材料之中,隐藏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之中,隐藏在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的技艺。而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建筑吉凶的存在,它们是建筑生命的载体,是人通过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与精神沟通,也是人融入建筑的精神收藏。

三、“辟邪纳福”的建筑镇物

传统建筑构造上有许多形象怪异的镇宅符号,这些镇宅实物虽在其实际功能上可有可无,但在人们心理上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建筑的实用构造,是人们将其生活经验神秘化的产物。它给人的心灵带来了居住的安全感,是人们调节与大自然冲突的一种智慧的方式,表达了强烈的吉凶观念。古代民间建筑上镇物是为了避邪,以趋吉纳福。古代风水术中关于建筑镇物法较多,如物镇中既有石敢当、兽面牌、剪刀、八卦镜,还有符箓之类的符镇等。一些普通的物体或图形经过古人的发挥,就完全改变了其原有的作用,成为人们吉凶观念的重要表达媒介。

照壁是古村中常见的建筑附属物,在传统建筑中常用来改变村庄路口和建筑大门的朝向,也改变了村庄和建筑的气口,使得气流改变了方向,以避免煞气直冲。当然,照壁还具有隐藏的意蕴,它保护了人们的隐私。但是照壁在民间的广为采用主要在于它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这平常的一堵墙蕴含了人们强烈的吉凶观念。如婺源民居的建房忌朝向石壁,认为“朝向石壁,非关即押”,忌右边的房屋高于左边的房屋,“白虎压青龙,人散家穷”,这些都要通过照壁来避免。有人在照壁上写有“福”或“紫气东来”等字样,有人还在照壁上画上一幅泰山日出图,显示了照壁的文化涵养。吉水燕坊古村的传统建筑前均有照壁,其中有一处长22米,高9米的气势雄伟的照壁,号称“江南第一照壁”,其巨大的形象和环抱的身姿饱含着燕坊人辟邪纳福的深切愿望;流坑古村的凤凰厅在其前墙建成四柱三间式结构的照壁,照壁正中上方砖刻“正大光明”匾,左右两边还有楹联,照壁下面是一组祥瑞壁画图案,可谓是丰富多彩。在一些村庄,人们还用筑堤植树来作为照壁。如在安福县,许多村庄在其村口都有一排排的绿色“屏风”,这些具有风水林和照壁双重功能的植被,养育着村庄的财富,隐藏着村民的家业。这些传统民居建筑“都充满着吉祥顺遂、平安吉庆的‘超威粒子’,人丁兴旺、富贵延年的‘宇宙波’,妖魔远遁、百神降福的‘功能场’”,人们居住此间,能“感到安心、放心、顺心、舒心,对自己以及家庭的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觉得自己一定能够逢凶化吉、心想事成、实现人生的理想。”①刘道超:《梦筑民生——中国民间信仰新思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9页。

在传统民居中最为常见的镇宅之物是室外大门上方悬挂的镜子,人们称之为“照妖镜”。悬镜于门的镇妖术由来已久,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书中写到:“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神明,故能避邪仵恶。凡人家悬大镜,可避邪魅。”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显然镜子体现了人们镇宅求吉的信仰。民间照妖镜画八卦图居多,以八卦图的威力及镜子照出鬼祟的原形来避鬼,是追求屋宅平安的心理安慰。

牙脊在传统建筑中也是一种重要的镇宅物。牙齿是生命的象征,很多地方都有小孩乳牙脱落以后扔到屋顶或床底的风俗。人们认为牙齿代表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是生命传递的载体。因此,在传统建筑中,古人十分重视这种生命的活力,在屋脊的两端或马头墙头设计成牙齿状的建筑装饰。民间认为,这种牙齿状的牙脊既能够增加建筑物的曲线美,更重要的是以牙脊的强大生命力来辟邪镇鬼,增强生命力量的手段以获取建筑的吉祥。

在传统建筑中,“石敢当”是民间流传甚广的镇鬼除祟的重要镇宅物。石敢当又叫“泰山石敢当”,以泰山的威力来制服一切邪祟的想象。人们在民居四角或村头用大石块砌筑于墙根或路头,以镇妖驱邪。敦煌文书中就提到过以石镇宅的情况:“凡人居宅处不利,有疾病、逃亡,耗材,以石九十斤,镇鬼门上,大吉利。”③《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元人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说过“石敢当”在建筑辟邪中的应用:“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压禳之。”④(元)陶宗仪撰,李梦生校点:《南村辍耕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89页。另外还有一些不镌字、不刻形的石块也可用作镇宅之物。民间风水学说认为,大门不能直对巷口、路口,故若需要补救时,常凿有“泰山石敢当”立于当冲之地,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以压制不祥,使邪神不敢入家中。以石镇宅驱邪,系古代灵石崇拜的产物,这显然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住宅吉凶的一种判断,表达出人们追求平安吉祥之心理。人们一般认为,位于路口位置的房屋,其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煞气太重,为了保护建筑的安全,就要在对着路口或巷口的墙根下放一大石块,这样建筑的安全才能有保证。同时,在路口或巷口放一大石块可以避免建筑遭受外力的冲撞,使建筑受损,但在传统民众眼里,外来的冲撞可能就是一种邪祟,这是以信仰的力量来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兽头吞口,是人们用来驱邪的建筑镇物,也是逢凶化吉的神物。当建筑受到各种条件制约无法避开时,人们将它置于大门的上方,就可以趋吉避凶。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喜欢在吞口神兽的额头刻上“王”字,以增强这些神兽的能量,镇守着家门的平安,而古建筑中多用在檐角的鳌鱼,或是鸱吻,既有独占鳌头的吉祥,也有消灭火灾的寓意。这些诡异的神兽,是人们浪漫情怀和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在人们处于生存困境之中,想象力无疑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撑,它给人的心灵带来了莫大的慰藉,人们用这些想象力来安慰自己,通过想象力来缓和与大自然的紧张关系,这也是面对变幻莫测大自然的一种巧妙应对。人们通过这些神兽来告知、来祈祷,通过这些建筑的装饰来召唤内心深处的吉祥。

建筑镇物是传统建筑的外在符号,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情趣,也迎合了人们关于“趋吉避凶”的文化认识和心理意识,反映出人类试图改变自身生活的努力。人们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与各种邪祟作斗争,改造了建筑的环境,净化了自我生存的空间,获得了营造建筑居住的心理安全,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努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趋吉避凶”的建筑改造

在自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发挥自我的变通意识,主动地改造自然,形成了以自然为主、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传统村落,如钓源古村建筑和家具装饰上遍布的“太极图”,虽然是对普遍规则的变通,却反映了钓源人对传统建筑吉凶观念的理解。无独有偶,丰城白马寨的古建筑也有“歪门斜道”,他们把面向巷道的墙角做成尖锐状的夹角以挡煞气。在吉安卢家洲村,有一幢房屋的大门由于对面有一块石头故将大门做成歪门状,以避免受到石头尖角的冲击。江西古村建筑的大门常常坚持八字形,是为了增加建筑藏风聚气的能量,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在兴国县三僚村,有一幢建于明朝的蛇形祠,人们认为此处穴点是在蛇的七寸上,人们通过建造似蛇形弯曲状的蛇形祠的建筑,来实现对建筑吉凶的把握。建筑的“大门”作为气口,关系到建筑的光线和通风、人员的进出便利,也关系到人们对建筑所赋予的安全功能。这种安全有时是现实的人身安全,有时又是虚拟的心理安全,故传统的人们对建筑“大门”的设计尤为重视,以各种创新的手段力图营造出适应人们心理安全空间的大门,丰城白马寨古村建筑的大门就有牌坊式的门、拱券式的门、贴壁垂柱门、八字形门等,丰富多彩的门形配上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气势雄伟,光彩夺目。其实传统建筑的魅力就在于对环境的适应,在困境中求变,在变化中求通,这些思想观念包含了人们对建筑的理解,是人们基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趋吉避凶的心理反映。

建筑自然方位是建筑择址的重要前提,人们按照当地地形和气候的特征选择生存便利的建筑朝向,这是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重要方式。但自然方位在人类丰富的文化情感面前总是不够的,人们还以文化的形式融入自然方位,这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变通思维,又表达了人们的吉凶观。当建筑的朝向在自然方位上不足时,人们常以文化方位之吉凶意境来弥补,如“正五行”、“纳音五行”、“八卦五行”与“大游年方位”等,这些都是属于文化方位的范畴。自然方位与文化方位的协调,发挥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使人获得某种文化心理上的和谐感与欣慰感。根据一般生活常识,北半球的建筑以“坐北朝南”为宜,并不宜“坐南朝北”,这样才能避免冬季的北风之寒,迎纳阳光和夏季的东南季风。但是在古代,商家的房屋多数大门不朝南开。有些房屋实在是万不得已受地形的限制,不得不把大门朝着南开时,也要想法子把门向偏一偏,总不能使它朝着正南。这是因为五行文化方位的缘故,按照纳音五行方位的说法,“商”字属金,而南方属火,火克金,商家为了自身的“金”不为南方的“火”所克,自然是“门朝南向不吉”。广丰县王家大院的大门向北开,人们分析其原因是与王家大院的先祖来自北方的晋商有关。北方在后天八卦中是坎位,属水,而五行中金是生水的,既然是从商,大门自然是避免向南而朝北了,当然也避免了火(南)克金(商)的局面。丰城白马寨的建筑方位更是奇特,它的朝向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有,人们把大门的朝向与有利于自己命理的方位结合起来,企图通过人为的手段改善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这是人们以变通的文化方位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趋吉避凶的心理诉求。

正是基于人们对建筑吉凶的认识,凡是觉得有不利的地方,人们则通过调整建筑群体布局、改变门的位置与朝向,增加建筑附属物或引水开渠、挖塘筑堤、种植风水林、修建风水桥等方法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黎川县有一幢160余年历史的“船形古屋”,人们借助于吉祥的建筑形状来祈盼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以四平八稳的船屋来避凶趋吉。而客家的围龙屋更为奇特,它以拟人化的建筑空间配置来表达人们对建筑吉凶的认识,“围龙屋的上堂就如人的头部,天井如人口,中堂如人身,后围如人背,化胎如人的肚腹,横屋如人的臂膀,斗门和照墙则如两手合抱的交手。它向内封闭,围而成屋,聚而成族。”①陈文红:《风水实践与客家传统社会的结构与运作》,《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第140页。拟人化的“围龙屋”是人们按照人性化的原则对原来建筑设计进行适当的改造,它是人们心中吉祥的象征。

五、结语

蔓延于大地之上的建筑首先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不可能离开自然的人类住所。但建筑是人为的建筑,是人类按照自身的文化需要而营造的生存处所,建筑就不仅仅是自然的物质,还是文化的载体,包含中诸多人类的思想和感情。正是人类对建筑的文化需要,传统建筑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其中以建筑的吉凶意识最为人们所关注。有了吉凶意识,人们也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建筑进行各种形式改造,不断变通,使得建筑所包含的内涵更加丰富,承载的文化更为深厚。传统建筑的改造实际是对建筑吉凶意识的一种变通,这是对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最大的有利结果,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的永恒愿望。

(责任编辑:吴树生)

[Abstract]Huang Defeng,Party History and Party Build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Jiangx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Zhu Qinghua,Academy of Marxism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the human culture of the building.Architectural decoration,talisman and building renovation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expressed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good and bad,people conform their own survival needs in the form of good fortune.Th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rich in the concept of good and bad have been cultural designed,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our ancestors who strive to live in harmony.

[Key words]The concept of good and bad;Building awareness;Building decoration;Talisman;Building renovation

A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Good and B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Huang Defeng1,Zhu Qinghua2
(1.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of Jiangx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Nanchang Jiangxi,330003;2.School of Marxism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Jiangxi,330013)

K892.25

A

1008-7354(2016)01-0065-07

1.黄德锋(1976-),男,1976年生,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2.朱清华(1975-),女,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伦理。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