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数学组 邓 亮
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方式探析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数学组 邓 亮
有效的提问方式是高中数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展现有效提问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方式,分别从其内涵、特征、遵循的原则以及产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探讨,以期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中 数学课堂 有效提问 方式
1.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方式的内涵
知识型社会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互动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之上。这种互动形式是有效提问方式,可以使学习双方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学生回应,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方式。
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体现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有效提问方式获得学生肯定后,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的回应做准确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提问积极性。
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方式的特征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高中数学课堂中有很多的专业性知识需要学生学习,但是高中课堂学习时间有限。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明确围绕相关的教学内容,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并吸收。这是众多的师生能接受有效提问方式的原因。
(2)教学内容的启发性
在制定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之下,有效提问方式是众多教育方式中能较好地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存在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往往达到的效果甚微。有效提问方式可以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使问题更加贴切教学大纲的内容,使问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指明具体目的。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提问方式,使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更加强烈,便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根据课堂实际的教学任务,教师制定有目的性的问题,如针对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复习型提问等。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教师的提问有针对性,能启发学生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获得突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学习欲望。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作用发挥的好与坏,取决于有效提问方式有没有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制定的有效学习方式必须要遵守启发性原则。
3.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指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方式要按照课程的编排顺序,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教师不要盲目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方式,不然学生很难完全消化这些知识。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先后顺序,以此得出教学的最终结论。教师如果不遵循这些顺序,学生的思维会被打乱。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必须保证权威性和科学性,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水平有限,教师提问的问题概念不要太模糊,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应的答案必须是绝对的或者唯一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遵循科学性原则。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提前准备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在考虑问题方面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下的教学任务进行仔细分析,以此使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创造相同的意境解决当下的问题。高中数学课堂中所实行的有效提问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考方式。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质疑教学内容,学生之间会对这个疑问进行讨论。之后,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定理和法则对问题进行解释,使学生将这些知识掌握得更透彻,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会使学生产生好问的学习态度,合理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盲目地学习书本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必要联系,使问题具有发散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重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发散性思考,或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探究性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所有学生,不单单针对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要调动全体同学的思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问题。
[1]王 燕.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楚先雷.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究[J].好家长,2015
[3]王 敏.浅谈高中数学进行有效提问的体会[J].学周刊,2015
ISSN2095-6711/Z01-2016-1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