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制作原则
——以《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为例

2016-03-20 13:15:22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戏情思含义

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 鞠 婷

语文微课制作原则
——以《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为例

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 鞠 婷

语文微课具有微课的普遍特征,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以《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为例,进行具体探讨。

微课 语文微课 社戏 制作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随之出现,各级各类微课比赛层出不穷。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微课学习和制作心得,以《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为例,浅谈语文微课制作的一些原则。

对于微课的界定,目前学界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张春一和焦建利教授的界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认为微课的共同特征有:①微课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标;②微课以短小精简的流媒体形式为表现方式。笔者在制作微课《情思蛊惑下的旧来意味——〈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方法》时,考虑到微课本身固有的特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选题要小,切题宜快

微课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标。笔者选择鲁迅的小说《社戏》的教学难点——突破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为微课的达成目标,从而做到小角度选题。只有选题较小,学生自主学习时才能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才能学得轻松。教师选好题进行知识点突破时,应少些铺垫,切题要快。笔者开始这节微课时便直接告诉学生本次微课的探究对象是《社戏》的结尾句,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自己即将要学习的目标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时间精短,思路明晰

一节微课的最佳时间应为8分钟左右,时间越长,学生越容易走神。微课之“微”本身应有时间精短的要求,如果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实解决某个重点或者难点,微课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的性质,其设计方法应有所区别。有些文章已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不同的设计方法,如教学内容分为明显可动(动作技能、操作过程等)、隐形可动(工作原理、技术路线等)、不可动(理论、写作、解题等),与之分别对应的微课设计方法应依次为直接呈现动态过程、按照内容的逻辑次序动态呈现信息、按照问题分析的思路动态呈现信息。根据这个划分,微课《情思蛊惑下的旧来意味——〈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方法》应参照最后一种设计思路,即从发掘人的思维动态性过程入手,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本节微课的设计思路如下:顺藤摸瓜(圈画有关“豆”和“戏”的相关句子,体会“我”追忆童年的真实情感);拾遗补阙(还原《社戏》全貌,在对比中体会“我”对故乡的怀念),旁征博引(引用相关资料,在补充说明中深刻体会鲁迅对温情社会的呼唤)。

三、学生中心,教师主导

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定做到眼里有学生,即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笔者制作微课《情思蛊惑下的旧来意味——〈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方法》时,每一分钟都不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视频开始呈现《社戏》结尾句后,教师要求“请你也有感情地读一读”,要求学生用笔圈画文中有关“豆”和“戏”的句子,并停顿十几秒,给学生的勾画活动留足充分的时间。当学生给出有关“豆”“戏”的相关句子后,教师提出“你能初步回答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那夜的豆好、戏好吗?请你将答案写下来”。这样切实具体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思考中。

学生学习、思考的思路不是无中生有的,其行动、思维的背后是教师不断地引导。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能得到有效保证。

如果说,微课普遍要遵循以上三个原则,那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应要求微课有更多的制作原则,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和其他如物理、生物等学科相比,较难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如果语文教师将微课处理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语言动情,营造意境

动情的语言能使微课增色不少。有人说微课是一种听觉艺术,声音不但用来传授客观知识,更应成为营造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鲁迅的小说《社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充满美好的回忆。回忆中有深沉的思索,笔者录制这节微课时语言节奏平缓却不失深情,感情重音处理得细腻,使学生全方位、多感官地沉浸在微课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字诗意,陶冶性情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艺术性等特征。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基础字词的识记、重点句子的理解、文章思想情感的探究,还应在一些细节处给予学生语文人文、艺术性的熏陶。笔者制作微课《情思蛊惑下的旧来意味——〈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方法》时,将每一个突破层次以一句诗的形式呈现,依次是“旧来意味心头绕,顺藤摸瓜笔下明”“旧来意味心头绕,烟云人事无计消”“情思蛊惑余几分,拾遗补阙见端倪”“情思蛊惑更深处,旁征博引终清明”。这种诗化细节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学语文于无形,陶冶性情于无形。

为进一步全面丰富语文微课的制作,教师可以适当添加音乐、图片等,但是音乐、图片的种类不宜过多,要与微课内容相呼应,否则会喧宾夺主。笔者录制这节微课时,每当呈现突破层次(上文提及的诗句)时,会放一段5秒钟的《禅院钟声》轻音乐,从而强化《社戏》带给学生的回忆以及深深忧愁的情绪状态,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理解。

以上是笔者制作微课《情思蛊惑下的旧来意味——〈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方法》时遵循的几点原则。微课制作刚刚起步,语文微课的制作更是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所有语文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总结微课的形式及内容。

相方莉.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软件工程师,2014

ISSN2095-6711/Z01-2016-10-0010

猜你喜欢
社戏情思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6
一湖情思
心声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十月情思
当归寄情思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8
虚荣的真正含义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5
拗九粥情思
海峡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42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8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8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7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