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卢 喜
让数学教学因阅读而闪光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卢 喜
数学阅读指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学生积累的素材、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阅读 搜集与整理 激发和提高
教师研究数学阅读,要搜集和整理数学阅读材料,其中数学课本是首选。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通过阅读数学教材,笔者对教材的编排特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例如,从“你知道吗”栏目中笔者找到拓展学生数学知识面和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突破口。通过阅读数学书,笔者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数学阅读材料包括:与数学有关的杂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的发展等。这些成为笔者的关注对象。数学阅读让走进课堂的笔者更自信、沉稳了。笔者的数学课堂中笑声多了,成为学生的期待。笔者喜欢上了数学阅读,数学阅读使笔者的数学课备受关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爱上数学课,才会对教师提供的课外知识感兴趣。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为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笔者搜集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如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毓佩编写的数学故事系列丛书中的数学故事。
笔者通常选择其中学生喜欢的部分,把它们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临近下课的几分钟让大家共同欣赏。故事结束前,笔者会巧妙地设置悬念,促使学生课后主动阅读,在无形中为学生的数学阅读指明方向。笔者反复进行数学阅读,使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更胜从前,数学学习兴趣有增无减。
学生具有阅读数学材料的动机和兴趣时,教师应教会他们怎么读,授之以渔。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数学教科书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适当渗透当代先进的科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数学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序,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材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题时注意题目的整体性
数学题目的特点是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阅读题目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题目数量之间的整体性,把题目读完整。
2.读题时注意题中的关键词
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解题过程中往往注意不到某个关键词,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读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标出题中的关键词,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3.读题时注意图画、文字、符号的转化
数学题目比较直观,很多题目是图画、文字、符号的结合题。因为题目的图画多、文字少,学生往往只会做而不会读。这就需要学生把符号语言和图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三者的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经之路。数学中三种语言的正确互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各种符号的含义,使学生在做题前就能完整地明白图意。通过把图画、文字、符号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过程,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将原有知识融会贯通,提炼实质,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线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区别开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再次,对比较复杂的或繁多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数学表格的方式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良好的读题效果,使学生快速理出题目头绪。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较差,思维转换较慢,从而使其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体验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使学生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加强信息交流。教师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其认真贯彻于每节课,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这样数学教学才能因阅读而闪光。
ISSN2095-6711/Z01-2016-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