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加强语言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训练能力

2016-03-20 13:15:22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行宫小学何培兰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师应思维能力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行宫小学 何培兰

课堂中加强语言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训练能力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行宫小学 何培兰

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纯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不可顾此失彼。

语言训练 思维 提升

一、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一般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小学阶段,有许多抽象概念学生还没有接触,这些抽象概念如果得不到形象思维的参与,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怎么办?教师应从具体形象事物出发,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为使学生理解“盯着”一词,笔者这样教学:

师:瞧,黄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黄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黄老师在看天花板。

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黄老师是怎样看的。

笔者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们继续举手发言:“黄老师看得很认真。”“黄老师看得很专心。”“黄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既遵循了思维发展规律,强化了词语的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思维方法,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教会学生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抽象概括。如,教学《桥》一课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句话时,有些教师直接说出这句话表达了老汉的不徇私情。多数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另一位教师则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请同学们观看图中老汉的表情,你感受到什么?

生一:是愤怒。

生二:是毫不犹豫。

师:读读文字,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

生三:我从“冲、揪、吼道,像只豹子”体会到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读出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

“排到后面去!排到后面去!越靠后越靠近什么?(死亡)可这个小伙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呀!这时,你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什么感情?”

这样,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一步一步概括出“不徇私情”精神,不仅能够使其掌握句意,而且还能够掌握思维的方法。

三、创设思维发展的情境

教师应主动创设思维情境,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氛围。一要创设问题情境。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二要创设活动情境。情感体会越丰富多彩,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越活跃。教师应指导学生让思维积极地活动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捞铁牛》课前,教师可以先在水中放一个盆,再往盆里放一石块,然后再把石块拿出,让学生观察水盆里的沉浮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船舱了装满泥沙”“向上托的浮力”等现象,并深刻体会文中“装上沙”“铲上沙”“上浮”的因果关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三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则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只注重学生回答的结果,却忽视了思维的过程。教师要舍得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合不合逻辑,能否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激发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儿童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问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又在验证答案和应用知识中不断发展。尤其在低年级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应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学会自己解答,激发思维的自觉性。

五、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切记给学生设定条框,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概括出问题的含义。学生理解角度广,运用面就必须阔,语言文字得到训练,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现象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事物本质则要经过反复思维,通过现象才能认识。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只知道“写什么”,而不明白“为什么写”和“怎样写”,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深入钻研的品质。例如,有的教师教《金色的鱼钩》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老班长不满四十岁,为什么就背有点驼,满脸皱纹,两鬓斑白了呢?”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认真思考,透过表面文字,抓住文章本质。

六、开拓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它的特点主要是求异性、独特性。教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对问题敢于提出独立的见解,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安排创新练习,巧妙进行一些议论、争议,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认真讨 论、各抒己见。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实际,掌握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才能积极、健康地发展,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ISSN2095-6711/Z01-2016-10-0140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教师应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语言文字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