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张亚丽
办学理念引领下的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探析
——以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心小学为例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张亚丽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的精神内核。它是学校关于“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学校是什么”的回答,是支撑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思想与价值观,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 办学理念 特色发展
办学理念是办学过程中,由学校校长和其他“同船人”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它是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的精神内核。它是支撑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思想与价值观,引领学校的发展路径。灌口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体验学习,享受成长”,这一理念是如何引领学校发展路径呢?
“体验学习,享受成长”这一办学理念从人本哲学、生活哲学高度,诠释了学校办学倡导的教育学习方式和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让师生在共同的教育学习生活中体验,在发展中享受成长的幸福。灌口中心小学地处“八闽重镇”的灌口镇,有着悠久的闽南文化底蕴。学校把“闽南童玩”作为校园的主体文化创建突破口,精心打造童玩体验乐园,创设童玩体验课程、推行精彩童玩“四美每”行动,以校本特色评价为激励,走出了一条“童玩体验”特色教育之路。之后,学校确立“体验求真”的办学目标,围绕此目标,深度开展“体验教育”,重点推进“14333”学校管理体系,即“一个特色引领”“四条德育主线”“三个层级课程体系”“三条教师成长途径”“三大学校管理机制”,促进了学校的真实发展和提高。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校努力通过使学生感悟生活接受教育,通过感悟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通过真知的课堂、求真的管理,追求学校师生真实的发展。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灌口中心小学所倡导的“体验性学习”,提倡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体验互助合作、体验情感交流、体验成长。学校重视学生学习的直接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强调“参与”,强调“实践”和“经历”。基于对“体验性学习”的深入思考,学校重点推进如下教育体系架构:即“一个切入点”特色项目引领;“四条主线”的真人教育德育体系;“三个层级”的体验课堂教学架构;“三个途径”的教师成长校本研训;“三大机制”的学校求真管理规范。基于办学理念引领教育体系架构,学校整体规划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真实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整体实力发展。
1.寻找“一个切入点”的特色引领
学校特色发展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灌口中心小学充分发挥周边资源优势,把闽南童玩作为“体验”文化创建的切入点,努力挖掘童玩体验教育的新价值,形成了学校的“体验教育”办学理念及“体验参与”校园文化。
学校以童玩文化为主体,打造校园体验环境。校园环境的一楼一景一物充盈着童真与童趣。楼道上有“童谣配画”的文化长廊、操场上有“跳房子”格、石椅上有“闽南棋盘”,还有“闽南童玩公园”。学校精心打造各种闽南童玩石雕,惟妙惟肖。立足校本特色,学校从师生需求出发,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组织编写童玩教材读本,开设童玩体验课程,编制以体验和成长为主线的校本读本:《闽南童玩(体验篇)》《闽南童玩(实践篇)》等。学校开设童玩校本课程,每周一节,由专任教师上课。此外,学校还将童玩体验活动巧妙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语文课上学生自由创编童玩12生肖的故事,感受闽南童玩的文化内涵。数学课上“陀螺的比例”“铁圈的周长”等计算,使学生感悟闽南童玩的数学奥秘。音乐课上“扒龙舟”、综合实践课中“嫁新娘”的歌曲,使学生在欢快的旋律和热闹的场面中感受闽南童玩的无限魅力。体育课上,滚铁圈、抽陀螺、跳格子,每个年级有不同的项目活动。学校推行精彩童玩“四美每”行动模式,即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每周的“擂台赛”活动、每月的“主题日”活动、每季的“户外游”活动,有效地促进童玩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学校以童玩奖章为抓手,践行体验求真理念,研究制定《特色争章手册》和“闽南童玩特色奖章”。奖章共有为8枚,分别是闽台章(赤)、创作章(橙)、合作章(黄)、棋手章(绿)、吟诵章(青)、巧手章(蓝)、童玩章(紫)、七彩阳光少年章(综合奖章)。学校设置了星级“争”程体系,队员 “玩”齐7枚奖章,即可申请“七彩阳光少年章”综合奖章一枚,获得5枚以上奖章可提名为“七彩阳光好少年”,成为学校的形象大使。个性的评价体系、切身的评价体验,使学生不仅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也学会了做人。
2.构建“四条主线”的德育体系
学校倡导真人教育,主张以“真”育真,构建了四条主线的德育体系。一是日常德育,以校长—德育处—年段—班主任为主线,把各种道德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等常规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使学生从养小德到成大德。二是学科德育,以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线,立足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无痕渗透如平时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三是主体德育,以少先队总辅导员—大队委—中队委—小队为主线,通过少先队活动课程、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文化活动内涵。四是协同德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线,开展家校携手合作实践,形成合力育人模式。
3.探索“三层级”的课程架构
学校构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个层级多样化的体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国家规定课程为基础,以《海西明珠》拓展课程为延伸,以《闽南童玩》校本课程为特色,通过学科整合,建立和完善“必修、选修、活动”三个层级的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活动课程化,保证了课程多样化的实施,为学校的体验教育提供了适合的渠道。例如,数学学科的“生活体验”问题解决教学,语文学科的“故事体验”作文教学,艺术学科的“感官体验”情境教学,还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的各种真实体验。不同课程、不同层级的真知体验课程,异彩纷呈,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心智成长提供适切的机会与平台,有效促进学科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真实发展。
4.确立“三种途径”的校本研训
为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确立了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三条途径”。一是“全员提升”,以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提升为重点,倡导“全员、全面”提升。学校每周的固定校本教研和微学习、每月的专题学习、每学年全员岗位技能练兵等,全面地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二是“师徒结对”,以课堂驾驭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为重点,“师徒带教”立足课堂岗位和日常班级管理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群体的快速成长。三是“跟岗锻炼”,以“科室岗位助理”的实践提升为重点,强化理论提升和思维方式转变,促进管理团队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校本研训立足真实课堂,结合“真问题”,追求教师的真成长。
5.建设“三大机制”的管理规范
学校注重日常管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倡导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人文性。结合校本实际,学校积极推进“三大机制”的管理规范。一是目标导向机制。学校制定《灌口中心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管理手册》《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等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章办学。二是动力激励机制,学校从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入手,以岗位激励、情感激励为主,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三是约束调控机制,学校从人文关怀、服务发展和弹性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控,使全体教师从自觉接受调控到自我调控。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质。这种特质恰恰以文化的方式续存。集美区灌口中心将始终秉承学校传统文化作风,朝着“在体验中求真,在快乐中成长”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以“体验求真”校训引领全体师生在体验中追寻教育的真谛。以“体验+”为办学思路,致力于培养学真人、明真理、做真事的阳光少年。学校在体验中修德、在体验中启智、在体验中健体、在体验中养性,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独具特色的农村精品小学。
[1]王文佳.以德为本追求卓越——贵州省兴义八中办学核心理念诠释[J].中小学校长,2013
[2]顾锁英.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3]梁婷婷.创设有效情境实施体验教学[J].山西教育,2011
ISSN2095-6711/Z01-2016-10-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