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读”、“写”再构原生态语文教学

2016-03-20 12:50赵文科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原生态语文课程语文

赵文科

用“读”、“写”再构原生态语文教学

赵文科

“原生态语文教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和解释复杂的语文听、说、读、写等问题的语文教学。崔峦先生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赋予了原生态语文教学以简单而深邃的涵义。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也提出了要还原语文本色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提倡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原生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这之间,“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这一实用功能,凸显的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在这两个方面上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主张”,其中“简单语文”这一语文教学流派主张的是“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倡简”强调从本质上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也就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语文实践又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它是原生态语文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大教无痕,道法自然”这一教育境界的内在指向。

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语文教学从“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中解放出来,变死气沉沉的教师单一讲授为快乐、对话、开放、生动和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直面文本、直面语言、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从而实现“文从心出,心在文中,循文会心,实现心灵的相遇相通”,让学生在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学会语文、善用语文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二、读——构建原生态语文教学的基础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被定位为阅读教学的“热点”。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古人也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的分析讲解是不可少的,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笔者觉得莫过于朗读。朗读具有多种功能,它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探求蕴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使他们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所以,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的途径;大而言之,可以说是衡量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学中的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学生心灵净化、习惯养成的过程。读能促写,读能带说,进而也带动学生其它能力的提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实际中,还应该注意“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是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2]我们要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曾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这正是学好、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我的语文教学原生态阅读观。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阅读的重要性,从中可见一斑。实践证明,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其视野、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目前,以朗读、阅读为起点,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生态教学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笔者在二十年的教育坚守里,一直把朗读、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写——构建原生态语文教学的有力保证

对中学生而言,写作是听、说、读、写这些最基本的技能中最需要掌握的一项。在语言教学中,“听”与“读”是对信息的吸纳,“说”与“写”是对信息的表述。相较于随意性更大的“说”,“写”是整理思想、组织思路、进行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严密而全面,它不单体现了作者的语言素养,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及文化素质、逻辑思维能力、思想深度等。可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体现。通过写作,他们可以训练思维方法,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并为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写作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写作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旨在制作文章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的实质是思维创意和策划成文相互结合、同时进行的系统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应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揭示了“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规律。而笔者觉得,“读”与“写”好比人的两条腿,只有坚持两条腿走路,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学生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他们的写作才能达到较高的审美层次,而语文教学的道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注释: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页。

[2]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5期,第18页。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

编辑:舍予

责任编辑:金润根

猜你喜欢
原生态语文课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文呼唤“原生态”
原生态静宁苹果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