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琛(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
地质勘查单位设备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
陈本琛(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
地勘行业集合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各项资源,是各个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地质勘查单位有效地设备管理不仅对地勘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严重影响,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国整体地矿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以及管理阶段下,地质勘查单位在设备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环境对当前的管理现状提出相关的改进优化措施。
地勘行业;设备管理;优化措施
地质勘查设备是地质勘查单位日常工作中必须会用到的工具,是整个地质勘查单位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地勘单位也纷纷加入企业改革行业来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由于市场环境以及不合理市场竞争等因素,地勘单位的收入利润大幅降低,地勘单位因没有较好的收入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更新和改造地勘设备,严重影响地勘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了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因为地勘部门对有关的现场设施有很高的依靠性,可是中国由旧经济体系向新经济体系转变过程中,留下了诸多问题,因此对地质勘察部门的设施管理状况加以剖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也应当联系开放化与现代化的环境对地质勘察部门的设施管控工作提出有关的改善优化措施。
在地质勘测工作中为了能够保证各项勘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要求各项地勘设备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发挥效用,来完成地质勘查任务,一般的地质勘查设备包括钻探设备、坑探设备、金属切割机床、动力设备以及维修设备等。对地质勘查单位的设备进行管理应当从设施的谋划开始加以管控,包含谋划、设计、制作、购买、检验、装设、调试、运用、养护、修缮、调拨、更新、信息反馈和设施事故处置等方面,其他还有设施的资本筹措组织、养护的开支和折旧的方式等。目前新经济体系背景下,地勘有关设施已逐渐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机电一体化等方向迈进,所以在对地勘单位的设备进行管理时也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下详细介绍当前环境下地质勘查单位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
2.1设备的调配管控缺少科学性
动力机械、物探机械、钻探机器是地勘工作中运用到的4种重要设施。其中,钻探设施是最关键的,可是当前在中国诸多地区的地勘部门享有的钻探机器数量有限,因此便致使现场各种设施的调配管控缺少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稳步增长。
2.2地勘设备老化程度严重
在新中国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就逐步开展起来了,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国家渐渐减少了对地质勘查设备的投入,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地质勘查单位的设备老化严重,有些使用时限甚至达到了30年左右。这些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基本都会发生严重的破损,不见的运行时间往往也会超限,所以运行经常会出现设备故障。
2.3地勘设备保养与维护不力
地质勘查设备是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但是目前地勘单位普遍存在对设备的不够重视以及不够珍惜,致使地质勘探部门的固定资产大量受损。此外还有部分地勘部门对设施的调配与现场管控十分不到位,不重视机械的养护,致使部分设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损毁;部分机械产生问题,也未曾第一时间进行修理。一些地勘部门对勘探设施的修理开支管理方面缺少统一的规则机制,需要大修的机械缺少有关的修理资本,最后致使未曾使用寿命的机械不能继续运用。还有部分机械的修理不充分,修理工作者对待修理的态度不正确,技能水平较低,一些机械刚修理完使用没多久,便又产生新的问题。修理工作者对机械的修理不到位,有关组织缺少对机械的养护,造成机械事故的频繁产生。
2.4设备的维修很难成套管理
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查的工作地点都在环境较为恶劣的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非常艰巨的挑战。在地勘工作现场,由于建设工期较短和配件供给不及时等因素,通常会致使机械的修理不及时和不全面,进而难以全面确保机械的完好率,也便不能对地质勘探机械加以有效管控。
2.5地质勘查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薄弱
地勘机械的管控是以人为中心实施的诸多存在内在关联的管理行为,产生的每一个管理问题假如无法第一时间科学解决,其关键因素必定是人。当前,在地勘机械的管控人员方面大致有两个问题待于解决:①缺少专门的技术管控人员,因此勘探设施的各种管理要求均难以依照指标全面实行;②总体管理理念的匮乏,管控者缺少地勘机械管控的先进理念。
针对以上对地质勘查设备管理现状的分析,要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侧面来积极寻求解决方式,便于让勘探设施全面起到自身应有功能。
3.1地勘管理人员的思想应当改变
从某个层面而言,管理行为是一种思想理念的体现。科学地设施管理应当从改变管理者的思想着手。地勘人员在设施管控过程中,应当全面地依照有关规章要求,仔细、负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构建认真、负责的优良工作作风。地勘机构的管理组织应当尽量激发职工的主动性,有效提升企业活力。
3.2尽快引入亦或增大培训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力度
管理思想的改变是提高管理能力的基础,而人才素养的提升则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点。在现实的地质勘探设施管控过程中,在大部分状况下均需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处理工作中产生的不足:①地质勘探部门可依托市场途径持续引入高技能、高素养的专业型人才,持续充实本单位的管理团队;②能够增大内部职工训练力度,增强由理论到实践的培训力度。在地勘设备管理中,应该充分的借鉴现代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地勘单文的奖惩体系,保证工作职工对地质勘探部门的认可感,以有助于一同提升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水平。
3.3提高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营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管控,一定程度上是指市场化的管控,在旧经济机制环境下的集中配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当前每个地质勘探部门已经经过企业改革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地勘单位需要自己核算成本及收益,不断提高地勘单位设备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机械的生命周期和折旧费等有关问题,此就需要设施管理人员增强对经济管控的认知,可以科学地处置地质勘探设施和地质勘探部门的运营效益间的关系。比如,假如地质勘探单位设施的养护开支和修理开支,已高于机械本身价值的50%时,便应当考虑是否购买新的地质勘探设施。在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不一定是说地勘单位拥有了全部的设备才可以动工,而且要通过融资租赁以及租赁的形式来最大程度上减少费用,另外让收益达到最优。
3.4全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勘部门的设备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计算机可以实施有效地登记记录现场对地勘设备的租赁、库存、转让、使用以及维修等情况。同时电脑的网络连接效能能够全面增强地质勘探各个组织间的交流,防止由于信息沟通不顺畅造成的资源浪费,另外电脑的引入也优化了地质勘探设施的平常管控工作,可以不断地提升员工的素养以及管理效率。最后将计算机引入到地勘单位设备管理工作中,可以很好的解决在日常工作处出现问题。
3.5借鉴全员管理理念
全员管理是指采用集中的方式对所有职工加以教育和培育,初衷是提升管理工作者的主动性,持续提高总体能力的一种管理理念。我国在之前执行计划经济的时候,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人员非常容易忽视下级管理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但是在目前已经实习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类似的管理思想是否真的存下。在地勘设备进行全员管理,就是要强调地质勘查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本单位的任何员工都应该积极落实《设备管理条例》,从根本上实现将机械的养护、修理视为自身应尽的责任。
3.6科学运用资金,保证地勘设施优化配置
在地勘机械的购买方面,应当力争科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机械购买工作。对地勘工作中所要用到的大规模与重点机械均应实施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商讨,保证机械的有效性。对所需要的同种类型的商品加以对比,保证购买的设施可以长时间运用到地勘工作中,为部门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对于部分非关键的、类型较小的机械应当第一时间加以疏导,科学运用部门资本,遵照“用最少的资金,完成最多的工作”的准则,购买机械。如此,在机械的资金投入方面可以科学的运用资本,保证地勘机械的优化配备,确保机械的长期运用。对机械应当及时更换,只要是与当前时期生产要求不一致的旧机械均应当加以科学的改造,将赋闲的机械高效运用,保证机械的有效使用,为地质勘探部门创造可观收益。
3.7综合考虑设备购买与租赁
为了更好的调配地勘单位设备的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损失浪费,地勘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采购勘察设备还是租赁勘察设备。设备租赁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勘察现场设备的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地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三种设备租赁方式:①单租,即仅需要租用单台或者成套的设备,同时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及小修。②全租,即不仅仅租用设备,同时出租方还会配备有维修及操作人员,并负责设备的维护与保养。③包租,即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设备的使用价值,经过双方协商来办理设备包租合同,如果合同期满,那么设备的产权自然就转为承租方所有。以上三种方式,地勘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取用期限。
以上主要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与给予了相关的意见建议。伴随新经济体系的持续深入,地质勘探部门所面对的竞争会持续增强,因此要在逐渐残酷的市场中立足和发展,首先要增强地质勘探单位的管控工作,而其中地勘机械的管理是重点中的重点,理应得到重视,这也是进行地勘设备管理的终极目标所在。
[1]刘秀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国土,2015(09):29~30.
[2]黄跃.浅谈新时期地勘设备管理工作[J].科技风,2015(04):34~35.
[3]金丽双.地质勘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问题浅析[J].科技风,2015(05):58~59.
2016-4-7
F273.4
A
2095-2066(2016)12-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