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探析

2016-03-20 04:12周彩英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浙南神龛廊桥

周彩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探析

周彩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浙南古廊桥与民间信仰活动紧密相结合,民间信仰活动贯穿造桥全过程,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活动及表现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设神龛供神像祭拜,举办各种祭神节等,融入到廊桥实体及与廊桥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并通过建筑饰物、书画、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浙南古廊桥;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研究

民间信仰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产生和传承的一套传统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也是人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心理安全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古老的信仰,在民间广泛存在,根植于社会生活之深,是其他宗教所无法比拟的。在浙江南部地区,几乎村村有神庙,家家有佛堂,在浙南地区大量留存的古廊桥也是典型的民间信仰空间。桥梁从功能上能将人们从此岸跨到彼岸,与佛教普度众生之意相符,尤如《华严经》所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为此,桥便有了精神层面的想象空间,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寓意,契合了民间的信仰需求。民间信仰活动贯穿在廊桥营造全过程,从选日、动工、发锤、伐梁、上梁到园桥都有祭祀活动,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自古以来,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

1、古廊桥神龛中供奉的神像调查

笔者对浙南地区现存古廊桥较多的县市:泰顺,庆元、龙泉、景宁、松阳、青田、莲都、遂昌等地的廊桥进行了田野考察发现,浙南廊桥绝大部分在廊屋中间面向水流一侧设神龛供神像。由于木质结构的廊桥易被火烧,因此,为避免村民在桥中烧香火,许多桥修缮后移去了神像。景宁县境内现存古廊桥近40座,修缮后设神龛无神像的有21座,神龛供奉观音像的有4座,供关公像、财神、供文昌的各有3座,供马二仙、陈十四夫人的各有2座,另有个别供财神、土地神及本地神灵何八公、潘九公等。泰顺境内现存古廊桥30余座,有10座余廊桥神龛中无神像,神龛中供奉观音的有8座,供五显神的有8座,供马仙的有4座,供土地神的有3座,供陈十四夫人的有2座,供关公的有2座,个别供有本地神及祖先。庆元县境内有现存古廊桥近80座,部分廊桥不设神龛,修缮后有神龛无神像的有30余座,供奉观音(或送子观音)的有30余座,个别供关公、寿星、马仙、文昌、真武、陈十四夫人、土地公、大禹等。龙泉境内现存古廊桥近30座,修缮后无神像的有6座,供观音(送子观音)有20余座,供关公的有3座,个别供真武等。松阳境内的20座廊桥中部分有神龛无神像,有10座供观音(或送子观音),个别供有关公、地方神。遂昌廊桥中供奉的主要也是观音,个别有大禹。青田廊桥中部分不神龛,有神龛的廊桥供奉的主要是财神、三官(天、地、水)、土地爷,个别供陈十四夫人、造桥公等。莲都区境内的13座古廊桥中,供奉观音的有5座,个别供玄(真)武大帝,其余无神像。

调查数据显示,浙南廊桥民间信仰中神灵崇拜的对象主要是佛教中的观音,还有道教中的五显神、马仙、陈十四夫人及关公、文昌、真武大帝以及少量的地方神灵。

浙南古廊桥神龛供奉最多的神灵是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间认为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拜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保佑。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观音“普渡众生”与桥的“广度一切”之意完全契合。

马仙信俗起始于唐中叶,源自浙南,盛行闽浙,影响赣粤、台港澳乃至东南亚。唐缙云县令李阳冰的《护国夫人庙碑记》中写:“护国夫人马氏,括苍下鸬鹚人也。”①景宁县志(民国续志)第十卷《艺文》。景宁县志(民国续志)还载有国朝景宁邑人潘可藻撰写的《马孝仙传》,称马仙为后唐江南秀州华亭县白马山下马二公之女,后居鸬鹚村,在此地服了仙人黄冠霞仙丹后成仙。后来,当地人把她当作神来祭拜,成为求雨得雨、求子得子的神灵。关于地方马仙崇拜在浙南多地的清朝县志上有记载,泰顺《分疆录》点注记载:“马仙祠,祀孝女马仙。按:马姑,景宁人,见《景宁县志》,今城乡多祀之,龟伏一带最显。”②泰顺档案局,分疆录点注,第125页。马仙也得到了历代皇家的敕封。唐肃宗、宋太宗、宋真宗、元英宗、明正德帝都曾敕封马仙,封号多为“马氏护国夫人”、“护国嘉佑真仙”、“灵泽感应真人”等。李阳冰、朱熹、刘伯温等历史名人曾以碑记、庙祀,或赋诗文称颂。浙南民间马仙崇拜较为普遍,景宁、云和、泰顺一带自古代就盛行祀马仙,泰顺廊桥旁多建有“马仙宫”。

关公即三国时代蜀国武将关羽,民间又称关圣、关王。关公的英勇、忠义形象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历代朝廷敕封为“英济王”“武安王”“三界伏魔大帝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国内外学者对清王朝利用关羽为其统治服务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学界认为:“雍正帝以来,关羽信仰已不再纯粹是民间信仰,同是也是王朝教化的重要工具。”③朱海滨:《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57页。

五显大帝,又叫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等。明代有小说《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称五显被玉皇封为真武部下的护法大帅。传说玉皇大帝封其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并永镇中界,从此万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经商者外出获利,读书者金榜题名,农耕者五谷丰登,有求必应。华光大帝也是道教四大护法元帅之一,另有传说五显神是火神,五显神的传说五花八门,各有说法。廊桥上供五显神,民间从五行相克上来解释,认为“建桥之地属西方肃杀之气,而以火刑之。”④周芬芳等:《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71页。

调查发现,浙南古廊桥民间信仰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廊桥空间民间信仰中崇拜的神灵,有从历代皇朝祀典中掉落下来的圣贤,有从宗教中吸收来的菩萨和神仙,也有民间自已创造出来的神灵,可以说廊桥空间民间信仰也是“传统之混合性信仰”。⑤李远国、刘仲宇、许尚枢著:《道教与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3页。除了无所不能的观音与五显神外,民间信仰中的人格神占大多数,善、信、忠、孝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渗透在浙南廊桥民间信仰观念之中。

2、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中神灵崇拜的特点分析

廊桥区域民间信仰与一般的民间信仰一样具有突出的功利性,所有的活动都是从民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的,具有相应的功利目的,其实质是求吉、禳灾。对神灵的信奉也是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表达心理述求并求得精神安慰的一种重要方式。廊桥空间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崇拜形成有自身的特点。

交通因素造成的区域现象。与其它民间俗习俗一样,供奉神灵有明显的区域性。古时交通的不便,民间往来的区域有局限,神灵崇拜在某一周圈内趋同性较强,差异性小。如泰顺县翁山一带神灵崇拜以五显神为主,三魁镇一带以马仙为主,庆元则以观音居多,青田章旦乡一带廊桥上供奉的主是财神、三官(天、水、地)、土地爷。从大周圈看,在浙南属东部沿海地区,佛教的影响较大,观音崇拜较为普遍。

传统思想和产业因素形成的趋同现象。浙南廊桥中,廊屋神龛中供送子观音的居多。“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通常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而浙南廊桥的送子观音形象是观音,旁加金童玉女。“送子观音”很受中国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观音塑像,或是心中默拜观音,即可得子。佛教创造出“送子观音”来,使之成为天下母亲祈请保佑早生贵子的主要神灵,有非常深厚的思想基础。一方面,中国古代受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认为婚后没有孩子,断绝香火,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另一方面,受封建伦理“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认为子孙满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气”。同时,也受中国传统“母以子贵”思想的影响,儿子升官发财,父母也能富贵、享福。以上三种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可谓根深蒂固。而在浙南廊桥存在的各县市,大多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农耕经济时代,以耕种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出于对劳动力的需求,家家户户希望子孙繁昌。

自然灾害现象形成的特殊现象。浙南山区梅雨季和台风季节易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古廊桥屡建屡毁,桥被水冲毁事态时有发生。如龙泉古济川桥“万历己亥大水,桥仅存十之一二,知县章文标重建,万历丙辰又水,知县陈应良、郑奎光历加修葺。祟正中又圮。顺治六年,知县徐可先建,十八年又圮。康熙九年,巡抚范忠正公至龙捐银盤二面主缘重修,士民德之攺名盤桥。二十五年大水,桥阁并逐鲸波。……五十七年,桥址又厄于水,署县陈世超修葺。雍正五年,邑令孟耀增修。九年六月溪水坏桥。……”①李远国、刘仲宇、许尚枢著:《道教与民间信仰》,第3页。水患是廊桥毁坏的主要因素,人们为求廊桥平安,寄希望于治水神灵,为此,大禹也成为廊桥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平水王大禹是民间对禹王(或大禹)的俗称,传说,平水王大禹姓姒,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戎禹,是黄帝的第四带子孙,为距今5000多年前的部落联盟领袖,是上古治水英雄。

民间信仰兼容性形成的多神崇拜现象。主要是多神崇拜。廊桥供奉的神灵即有佛教、道教,也有地方神和祖先崇拜。不同的廊桥供奉不同的神像,而一座廊桥上往往也供奉多个神像,供奉神灵最多是的泰顺刘宅桥,在桥的两层阁桥上供奉了马仙、陈十四、刘氏祖先、如来佛,观音等有二十余座佛像,可以说是包罗了民间信仰中的大多数神灵。

二、古廊桥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活动形式

祭祀是古代劳动人民面对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所采取的自然崇拜的信仰仪式,是民间信仰活动的主要形式。人们期望通过这类活动,满足生活和生产上的期盼与需求。廊桥从建造开始便与民间信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木拱桥的建造,从伐木开始到最后的完工落成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不同的需求,祭拜不同的神,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工建造选吉日,架马动工祭河神,发锤起拱祭鲁班,上苗梁祭梁,整座桥完工举行园桥仪式请道士或僧人做道场、法事等等,目的是通过活动祈求神明保祐,保证廊桥的顺利建造和使用。围绕廊桥开展的祭祀活动诸多,形式多——主要有节日祭拜、做道场,迎神、走桥等。

1、节日祭祀。各地廊桥都有节日祭祀,初一、十五及各个农历各个节气时节都有烧香祭拜习俗。有分散在不同日子的个别行为,也有较为集中的群体行为。典型的有民间观音生辰祭祀活动,供观音的廊桥,在此日都有大量信徒前来烧香。如庆元举水乡垅桥上的民间观音生辰日祭祀就非常地隆重,有专人组织。期间,桥上挂满红灯笼、贴着各式各样的对联,据说信徒们在头天晚上就住到桥上开始念经,桥旁建活动专用厨房,由组织活动的一户人家为全体参加活动信徒提供食物。百姓生活中很多重要事件也要通过桥中祭祀来完成。典型的有求功名祭祀、借桥祈嗣。在科举时代,读书与仕途相联系,中状元或进士的要在当地建桥等以示纪念,由此也将桥与功名相联系。庆元的双门桥就为一例,由于双门桥为当地进士所建,该村又盛产进士,当地人们坚信双门桥通文昌运,双门桥成为历代读书人进京赶考前祈愿的场所。婚姻为普通百姓的人生大事,“借桥祈嗣”也是浙南古村落的在廊桥上进行的,以祭拜为主的民俗活动。

2、做道场。在桥上做道场也是较为多见的活动形式,见于多地的廊桥。泰顺南溪桥每年农历七月七的桥祭活动较为典型,历史悠久。桥祭活动主要是祭马仙,祭桥的文书叫“七夕文疏”,在现有主持祭桥的法师手中,历年传下来的文书就有好几大箱。泰顺的刘宅桥也有做道场活动,时间大多在每年年边或七月七,主要由村中村民根据自身的需求组织,活动时间的长短由牵头者根据资金筹集情况确定,活动持续一天一夜到四天四夜不等。做道场的目的也是为了求财、保安康。

3、迎神节。迎神节也称迎神庙会,浙南廊桥区域的迎神庙会在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形式。在庆元,迎神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迎神节前,村中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富的食物,为迎神节作准备,迎神节那天,村里派人在天亮之时,敲锣打鼓将廊桥上的神像抬进村子,迎神队伍游遍村里的主要道路,家家户户点香放炮迎神,游完后再把神像摆在祠堂中,接受村民的祭拜。各种活动持续两天后,把神像送回廊桥神龛。而在景宁,迎神节设筹备小组,由六户人家组成,称“迎神头”。迎神节持续三天三夜,在此期间,前来马氏天仙庙烧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迎神分为请神和送神。首先把马氏天仙从庙里请出来,送到“迎神头”家里进行供奉,各地的村民纷纷前来祈福;其次举行各种传统祭祀仪式,村里的祭师设道场,做功德,为全村祈福。最后一天全村村民敲锣打鼓,舞板龙,燃鞭炮,将马氏天仙迎回庙里供奉。在景宁景南乡缪坑村进行的是《何马二仙》迎神节,于每年何八公生辰时进行,缪坑村里有七个村堡,每年轮流办此祭祀活动。何八公是当地传说中的神仙,马仙娘则是道教马仙。

4、走桥。在浙南庆元,有端午走桥习俗。走桥由民间自发组织,参与走桥的大都是虔诚的教信徒。走桥活动时间是农历五月初六,走桥仪式主要有祭祀、走桥、抛粽三个环节。通常是上午祭祀,中午边开始走桥祈祷唱经,午时开抛粽祀屈原,抛粽结束还要再继续走桥数次。整个过程中信徒们不断地唱诵桥经。

三、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其它表现形式

百姓为了满足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在廊桥空间神灵崇拜除设神灵进行祭拜及组织上述各种活动外,还通过廊桥建筑饰物、书画以及与廊桥相关的语言文字来表达。

1、建筑饰物

廊桥建筑装饰除了表达美感外,还通过题材的选用,表达民间信仰的需求。主要有脊饰,窗饰,牛腿、神龛雕饰等,选用的题材主要有龙凤、八仙人物和器物等。

龙凤。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神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渗透在中华百姓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关于龙的定义,《辞海》表述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①《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69页。。龙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不平凡的动物,自古被神化,被作为吉祥之物而被应用。许多廊桥廊屋脊中塑龙或双龙戏珠,如泰顺北涧桥、溪东桥、南溪桥、武东桥等。同样凤凰作为传说中的瑞鸟与龙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在民间被广泛应用,如龙泉垟顺桥神龛装饰中雕有双龙戏珠与丹凤朝阳。

八仙人物和器物。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八仙中的仙人在唐朝就有史料记载。尽管八仙每位仙人出现的时间不同,出身、品性不同,但各自的人格、德行都符合民间百姓的追求而广为流传与应用,就连八仙各自所持的物件:葫芦、扇子、玉版、荷花、宝剑、箫管、花篮、渔鼓也被民间广泛应用,称之暗八仙。八仙雕饰在廊桥上也有不少,如缙云慕义桥,龙泉垟顺桥等,缙云的慕义桥廊屋每个牛腿雕一个八仙人物,无廊屋部份在桥方柱的每面雕一件暗八仙。

2、书画符号

廊桥中民间信仰的书画符号主要在梁、藻井、山墙上,主要有龙凤图,象征道教的阴阳太极图,佛教的莲花图及八仙图等。

阴阳太极图。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作为道教的标识图,在民间被信奉道教的人士所应用。在浙南廊桥许多廊屋的梁上,画有阴阳太极图,有黑白两色的,也有红黑两色的,一般画在梁的正中。

莲花图。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纯结,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莲花作佛教的象征,在民间也较多的被应用。廊桥梁上两头画红色莲花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庆元廊桥,一般在廊桥横梁中间画太极图,两头画莲花。

八仙图。在庆元、松阳、龙泉等地的廊桥中都有出现,一般画在在廊桥的藻井中、山墙上,如庆元咏归桥、后坑桥,龙泉的济恩桥、松阳的永庆桥等。

3、语言文字符号

书梁。浙南廊桥建桥时大都有专人书梁,书梁文字除记录建造时间、建造工匠等以外,大量的是捐资祈福文字,如泰顺刘宅桥梁上书有:“缘首信士刘康毅、江元纶、缘首信士刘新业、××各祈功名”,庆元择树坑桥廊屋梁上书有:“本里信人吴玉潮乐捐洋贰员正祈求子孙隆盛”,带头捐资的称缘首,大部分廊桥上都有捐资祈福墨书。在传统社会,民间认为捐资造桥是结善缘,可“增福”,有许多信男信女参与捐资,捐资目的包含了捐资人驱吉求利的精神需求。廊桥书梁中还有大量的佛语、佛经,如庆元的袅桥、黄坪桥、福星桥等,大小梁写满了佛教用语。如“南无日月珠光佛”“金刚释迦如来尊经”“大乘金刚般经”等。

桥联。廊桥的桥联内容多样,有描绘桥的地理位置和桥景的,有描绘桥梁气势的,但也有不少与渗透了民间信仰的文字,尤其是神龛两侧的柱联,如庆元外村桥的“黄云布雾母心慈,白日飞升仙骨炼”,松阳黄庄廊桥的“遍视法界涌金莲,普济世人垂慈渡”等。

传说。廊桥传说民间故事许多内容与神灵有关,如泰顺北涧桥、庆元大际头村的蛟龙桥与八仙联系在一起,泰顺池源桥与神灵五通有关,庆元石塘底村桥与道姑陈十四夫人有关。

在浙南地区,廊桥还与民间信仰活动的主要场所神庙紧密相连,大都廊桥旁都建有神庙,泰顺、景宁一带主要是马仙宫,也有以廊桥替代神庙的,称之为庙桥。在一些地方廊桥捐建与浙南民间地方神庙相同,信徒们捐款、捐物、捐工是廊桥捐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廊桥与神庙一样成为乡村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四、结语

浙南古廊桥与民间信仰活动紧密相结合,民间信仰活动贯穿造桥全过程,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活动及表现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设神龛供神像祭拜,举办各种祭神节等,融入到廊桥实体及与廊桥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并通过建筑饰物、书画、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间信仰活动贯穿在廊桥营造全过程,从选日、动工、发锤、伐梁、上梁到园桥都有祭祀活动,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自古以来,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丽)

A Probe into the Folk Belief of the Wooden Arch Bridge 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Zhou Caiying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2)

The Wooden Arch Bridge 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closely united with the folk belief activities, which go on throughout the whole building process 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ridge.The folk belief of the wooden arch bridge 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special features as far as the object of worship and the manifestations of activities are concerned.Shrines for idols are set up and ceremonies to offer sacrifices are held,which,together with decorations,paintings and writings,display vigorous folk belief activities.The folk belief of the wooden arch bri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 people’s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

G127

A

1008-7354(2016)05-0091-06

周彩英(1963-),女,浙江缙云人,浙江外国语学院,档案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利用、民俗文化。

本课题系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廊桥记忆为视点的浙南乡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3YJA850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浙南神龛廊桥
口号嘹亮 精神永存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浙南革命斗争档案介绍
神龛纸
去廊桥找你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高考祈福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元气少女缘结神》:我能守护你
Do’s And Don’ts In Malaysia
犹记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