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6-03-20 02:42:52陈如林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湖南长沙410004
低碳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砂质矿脉粉砂

陈如林(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湖南长沙410004)

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陈如林(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湖南长沙410004)

金是黄色有强金属光泽的贵金属,具有延展性好、导电率高、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等特点,主要用作货币和装饰品,还用于陶瓷、镶牙、金笔等工业,因此需要加强金矿床的勘察和开采力度。本文结合湖南省平江县张家洞金矿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分析。

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1 引言

张家洞矿区金矿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南约8km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13″~113°36′13″,北纬28°36′30″~28°38′45″。本次详查区面积为16.67km2。其拐点经纬度坐标为(1980西安坐标系)。矿区位于汨罗江中游南侧,属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海拨高程86~181.50m,切割深度50~75m,属中等切割,地表水系较发育,矿区南西为江东水库。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2.1.1第四系(Q)

主要为残积、坡积及冲积物,由黄褐色粘土、砂土、岩石碎块及砾石组成,山间沟谷中以耕作土为主。

2.1.2冷家溪群坪原组第三段(Ptp3)

分布于矿段北东部,主要岩性为条带状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根据出露岩性特征分为两个亚段。

(1)第二岩性段(Ptp3-2):由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组成。厚度>240m。

(2)第一岩性段(Ptp3-1):为灰~灰绿色中~厚层条带状砂质板岩夹变质细砂岩与绢云母板岩。厚度20~40m。

2.1.3冷家溪群坪原组第二段(Ptp2)

分布于整个矿段,出露较完整,主要岩性为含粉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变质(杂)砂岩及变质石英细砂岩等。以各种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为标志,又将该段划分为六个岩性段,本区出露的有第二至第六岩性段。

(1)第六岩性段(Ptp2-6):青灰色中~厚层状板岩。厚度180~400m;

(2)第五岩性段(Ptp2-5):下部为青灰色、灰色砂质板岩夹板岩及变质细砂岩。上部为灰色、青灰色板岩夹砂质板岩及变质细砂岩透镜体。厚20~40m;

(3)第四岩性段(Ptp2-4):上部为含粗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部为灰绿色板岩及含粉砂质板岩,间夹含粉砂质铁质板岩;下部为条带状含粉砂质板岩,条带由石英粉砂与绢云母等粘土矿物相间组成,条带宽约3~10mm。岩石中含团粒状同生黄铁矿,偶见包卷状构造。江东水库以西岩层厚度较稳定,往东厚度逐渐变小,厚度360~560m。该层位构造破碎带发育,本次详查主矿脉②、⑧、14矿脉均在此岩性段,说明它是矿区的重要矿源层。

(4)第三岩性段(Ptp2-3):出露中南部岩性为变质砂岩夹砂质板岩;西部则渐变为变质杂砂岩与砂质板岩互层,或为砂质板岩,且厚度逐渐减小。厚度40~340m,本次详查主矿脉13矿脉在此岩性段。

(5)第二岩性段(Ptp2-2):上部为青灰色含粉砂质板岩及板岩;下部以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为主,夹含粉砂质板岩、板岩及变质砂岩透镜体。上部岩层在东部厚度较大,往西逐渐变小。厚度>500m。

2.1.4冷家溪群坪原组第一段(Ptp1)

该段分布于矿区南部,主要由粉砂质板岩和砂质板岩(偶夹板岩)等组成,因岩性较单调,且出露不全,本次工作未予细分。该层位内分布有31、32、33号矿脉。厚度>214.7m。

2.2构造

2.2.1北西(西)向断裂

为矿区内最发育的一组构造,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的含矿构造有10条,其编号为②、⑤-1、⑦、⑧、13、14、29、31、32、33,走向近东西,倾向北,为容矿构造,严格控制了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破碎板岩的产出。

据构造形迹分析,区内北西(西)向构造至少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成矿前,在区域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下,随着基底地层(冷家溪群)褶皱,产生一系列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成矿期,由于局部应力场发生改变,由南北向挤压变成南北向拉张,先期构造转变为张性,成矿热液沿其裂隙带充填交代,形成金矿(化)体;成矿期后,多次的拉张—挤压作用,对前期构造及矿(化)体进行破坏,使矿体(脉)及其顶、底板岩石进一步破碎。

2.2.2北东向断裂

(1)白荆水库-长子坡断层(F4)

该断层北段在区内控制长度超过450m,产状140°∠43°,断层走向34~50°,倾向东,倾角26~43°。断裂脆性破碎带宽0.5~5.0m,主要由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组成,部分发育断层泥,断面较平直。该断层切割29号矿脉,并使29号矿脉东段向南水平位移。

(2)试箭坡-滚子坡断层(F20)

该断层为矿区规模最大的断层,控制长度3000余米,南端向南西延伸超出矿区范围。断层走向30~40°,倾向北西,倾角35~40°。主断面在走向及倾向上呈舒缓波状,两侧岩石挤压强烈,脆性破碎带宽达 5~25m以上,由碎裂岩、构造透镜体、断层泥组成,褐铁矿浸染强烈。根据断层性质和出露位置判断,该断层应属区域戴家洞脆性左行平移-逆断层的北东段。

(3)树山洞断层(F10)

该断层在本矿段内控制及推测长度约550m走向北北东。脆性破碎带宽大于1.2m,岩石破碎强烈,具弱褐铁矿化。该断层切割了⑤-1、⑦、⑧、⑩号矿脉,使矿脉错移10~70m。

2.3围岩蚀变

硅化:发育于石英脉两旁。强硅化地段,石英脉壁极不规则,呈浸染状逐渐向围岩过渡,而围岩大部分重结晶成石英。在完全被石英交代的部位,原岩残块极不规则,但残块仍具鳞片变晶结构、片理构造的痕迹,而且每个残块的片理大体上是相同的。硅化的石英呈等轴粒状,长条状或自形程度比较高,粒径0.04~0.6mm,一般0.2mm,呈曲边或齿状锒嵌。或与石英脉呈过渡关系,有时聚集成透镜体或与片状矿物组成条带。硅化一般发育于砂质板岩中,毒砂、黄铁矿化多生于原岩残块较多的硅化部位或硅化与原岩残块接触处。

黄铁、毒砂矿化:常与硅化、绢云母化相伴生。黄铁矿、毒砂常呈完好晶体星散分布,有时亦组成脉状或细粒状集合体,粒径1~2mm,大者达5mm,细粒者多靠近石英脉,往外晶体增大,蚀变逐渐变弱。

民族文化文本翻译过程中,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术语和意识形态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翻译生态环境的视角看,译者需要维持原文生态与译文生态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合理翻译民族文化生态中不同范畴的内容,这也是译者翻译智慧的体现。

碳酸盐化:主要出现在矿脉附近的围岩中,常迭加于其它蚀变之上。

绢云母化:一种见于石英脉附近,由于热液作用使原生绢云母重结晶,鳞片增大。绢云母原生大小0.001×0.008~0.016× 0.05mm,蚀变绢云母鳞片大小0.08×0.012~0.012×0.1mm。另一种常呈束状分布于矿脉带附近的节理裂隙中,有交代石英脉和白云石的现象。绢云母化多发育于板岩中。

绿泥石化:一般在岩石破碎剧烈的地段出现,绿泥石呈暗绿色鳞片状分布于石英脉壁及裂隙中。

3 找矿方向

3.1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

矿区内矿脉主要分布在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第二岩段区、第一岩段区,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北西(西)、近东西向含矿蚀变破碎带中,受构造控制明显。

根据矿物组合、矿化特征及石英脉穿插关系,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热液叠加特征明显,本矿床大致分为四期成矿作用。

第一期:石英-白云石阶段

第一期主要形成白色的块状石英脉,其油脂的光泽度较高,形态不一,变化较大,常见的有白云石、方解石、白云母等。金品位不高,开采价值低。

第二期中含金石英脉割断了第一期形成的块状石英脉,破碎程度高,由于断层复活出现了较多的角砾岩化,石英结晶程度高,硫化物主要以黄铁矿为主,金品位为4~5×10-6。

第三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第三期是最为主要的成矿期,石英脉呈现为网状,存在于断裂破碎带中,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大多为细粒毒砂、黄铁矿,次为闪锌矿、黄铜矿、车轮矿等,可以看见颗粒较小的明金分布在条状石英脉中。练武功表,在块状石英脉中也可见较大颗粒的金,金品位一般。

第四期:厚层块状石英脉

厚层块状石英脉主要为白色,油脂光泽较强,矿化和围岩蚀变都较弱,可以看见少量的黄铁矿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多分布于远离矿脉带的地方。金品位低,开采价值不高。

3.2找矿标志

①冷家溪群坪原组发育程度较高,岩石中主要以粉砂质板岩为主,同时还存在砂质板岩以及变质砂岩;②和地层产状比较相近的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发育程度较高,并且随着时间变化,构造也发生了多次变形;③构造破碎带和围堰的分界较为明显,可以找到分界面,并且该分界面有泥化作用;④断层破碎带具有一定的宽度,呈中等倾角,顺着走向和倾向呈现为舒缓波状变化;⑤断层破碎带的地表主要为褐红色,且具有较强的褐铁矿化和硅化作用,平行主断裂面有石英脉发育,顺着节理和裂隙面石英细脉不断填充。

4 结束语

张家洞矿区金矿经过技术经济条件论证分析,其外部建设条件有利建矿开采,矿石选冶技术条件较好,开采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区内矿脉带中深部通过本次详查,证实有可供开采利用价值的工业矿体,具有好的利用前景。在未来的矿山开发中,要做好有关环境保护的研究,对废矿石、废渣及污水的处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要尽可能防止开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肖惠良,陈乐柱,鲍晓明,等.南岭东段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1,32(2):107~119.

[2]王来明,熊 乐,郭瑞朋,等.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黄金,2013,34(2):21~24.

[3]杨钻云,郑 辉,李 见,等.康滇地轴北缘新台子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J].地质与勘探,2013,49(5):846~854.

P618.51

A

2095-2066(2016)21-0063-02

2016-6-23

陈如林(196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猜你喜欢
砂质矿脉粉砂
砂质板岩地层下小断面盾构刀盘结构设计方法
河北省砂质岸线修复现状及思考
河北地质(2021年1期)2021-07-21 08:16:10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矿产勘查(2021年3期)2021-07-20 08:02:00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世界地质(2021年1期)2021-04-07 13:11:42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跃进总干渠粉砂地基上节制闸抗滑稳定性分析
中国砂质海滩区域差异分布的构造成因及其堆积地貌研究
急倾斜薄矿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
金属矿山(2014年7期)2014-03-20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