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敏
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柯敏
目的 对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Pilon骨折患者40例,并对其使用后内侧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解剖复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伤口实现一期愈合,36例(90.0%)实现解剖复位,4例良好复位。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6.3±2.2)周。结论 后内侧切口治疗Pilon骨折,可以使骨折的复位以及固定良好、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
后内侧切口;Pilon骨折
Pilon骨折属于一种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远端胫骨骨折,通常指骨折中胫骨远端的1/3波及胫距关节面,出现严重粉碎、远端松质骨压缩及骨缺损情况[1]。该骨折一般发生在车祸骤停、高处坠落及绊脚前摔等情况中,骨折后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并伴有不可忍受的疼痛。临床上治疗Pilon骨折常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突出。为验证这一手术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Pilon骨折患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Pilon骨折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使用后内侧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8.5±6.8)岁。15例高空坠落,14例走路扭曲,11例车祸损伤。患者病情都存在这闭合性外踝骨折,患处畸形患者行动能力下降,活动范围受限等状况。患者均使用后内侧切口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护理手段,对骨折的移位进行纠正与复位。通常使用根骨牵引以及石膏外固定的方式。患者全麻,取仰卧位,进行消毒铺巾后,在患者踝后侧开弧形切口,切开踝管从内测连带骨膜剥离小腿横韧带部分,并剥离消退十字韧带的上束,并且沿着内踝而下,向内踝远端前方,一层层做出切口。牵开趾长屈肌腱与胫后肌,并且移开神经血管束。使得胫骨下段内侧骨块充分显露出来,复位内固定,一般使用螺钉或者加钢板的方法。手术时,以及手术后1d,对患者使用2g的头孢唑林。手术后48h,可以使患者自行活动足趾关节,拍摄患者正侧位的踝关节X线片。手术后14d拆线,手术后40d可以下地行走,但不可负重。40d后复查结果如果显示骨折已经愈合,则患者可以正常、自由活动。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愈合状况以及骨折复位情况,以30d为1个周期。治疗时间为1~10d,平均治疗时间为5.1d。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保持回访,在手术后3周、6周、9周、12周之后保持每年1次的回访。对患者的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使用踝-后足评分系统(Ankle Hindfoot Scale,AOFAS)评分系统,参照患者术后检查的X线片,对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评定。并对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天数与手术治疗时间等进行记录。
对所研究的Pilon骨折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在
8~27个月,平均(17.5±2.1)个月。研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6.9±3.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0.2±3.5)d。40例患者的愈合时间为11~21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3±2.2)周。其中有36例患者解剖复位,占据90.0%,其余4例为良性复位,占据10.0%。对患者治疗后进行AOFAS评分,平均得分为(90.2±2.3)分。
在所有骨折类型中,后踝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踝部骨折的7%到44%。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行动能力损伤较大[2]。临床需要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进行治疗。后Pilon骨折,属于后踝骨折中的一种,属于临床少见的特殊骨折类型,临床治疗后Pilon骨折难度较大[3]。后Pilon骨折,在Pilon骨折中的发病率约占5.6%[4]。既往资料[5]显示,通常Pilon骨折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两何种方式,其中保守治疗以早期功能锻炼为主,而手术治疗则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不同方式,但主要包括有限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外侧切口后路钢板固定等。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受到病情因素影响,均是下胫腓前韧带完整而腓骨下端将实现阻碍,外侧进行切口时没有办法直视关节情况。虽然后侧骨块可以复位,但临近骨折处的胫骨远端的嵌压关节面无法进行准确固定和解剖复位,往往会给骨折愈合后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如果对患者应用有限内固定,则会因为患者的胫骨远端骨皮质疏松,造成骨折移位,并且采用此种方式往往需要采取外固定保护,将无法进行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容易造成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给后期恢复带来严重影响[6]。
通过X线检查,可以对胫骨远端内侧进行观察。典型Pilon骨折的现象是后踝部干骺端的位移,其位移方向朝向内侧[7]。在X线片上,骨折呈现出“双边征”特征。进行CT检查发现后内踝骨折块较大,累及了内后踝的一半左右,其存在关节面塌陷情况。采取X线检查因拍摄不全面,易造成误诊以及漏诊现象[8]。所以,有研究者针对X线对后Pilon骨折的检查准确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X线片的检查方式可重复性比较差,不建议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在实际诊断时,最好结合CT检测结果,为手术方案制定的科学合理做出保证[8]。
在当前,医学界对后Pilon骨折的入路还没有统一意见,对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的选择优劣尚有争议。然而,外侧入路虽然具有并发症较少,对手术部位充分暴露的特点[9]。可是在对后Pilon骨折的治疗上,单纯使用外侧通路,对骨折的纠正复位以及手术后固定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次实验通过后内侧入路的方式,对Pilon骨折进行精确的复位以及可靠的固定。本次研究采取后内侧切口,容易翻开内化骨折块,暴露出关节的全貌,并在直视下进行胫骨远端欠压关节面的整复操作和固定操作。虽然存在血管神经束与胫后肌的阻挡,对固定稍有影响,但可将胫后肌进行分离,可使局部组织张力降低,使操作更轻松。固定采取螺钉或者T型支撑钢板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磨合关节面,防止肉芽增生阻碍关节部位,发生关节内粘连或关节囊挛缩。
由此可见,对于后Pilon骨折患者采取后内侧切口治疗,具有较大优势,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1] 梁荣伟.Pilon骨折粉碎骨软骨关节面手术修复策略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8):953-954.
[2] 黄若昆,谢鸣,余嘉,等.应用数字化技术设计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0):889-892.
[3] 张健,蒋协远,王满宜,等.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13,26(1):59-63.
[4] 陈玉宏,高翔.前侧和后外侧入路治疗Rüedi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92-95.
[5] 蔡康,邓新昌,罗增文.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1):84-85.
[6] 李康养,欧迪军,李艳玲,等.手术治疗Pilon骨折64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3):464-465.
[7] 陈大伟,李兵,俞光荣.Pilon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3):235-239.
[8] 王彦超,徐小雄.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 2014,30(1):88-91.
[9] 李志权,曾雄,陈家鸣,等.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7):74-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50
江西 334100 上饶县人民医院 (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