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
从彭湃与中国革命先驱的交往看他领导的农民运动
曹 阳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先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陈独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接触,他们既交流农民运动的思想,又探讨农民斗争的策略,更在实践中互相配合,发展了中国早期的农民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思想基础。
彭湃;海陆丰;农民运动;革命先驱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领袖和卓越的革命家,他所领导的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农运大王”。在他的革命工作历程中,曾多次与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革命的先驱们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往,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很器重彭湃,支持彭湃所从事的农民运动;陈独秀常与他有书信往来,就海丰的农民运动形势交流情况;他还同毛泽东等共同主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培养农运干部;彭湃还与周恩来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与周恩来的配合下建立了革命武装。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更趋完善,也让他在领导农民运动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彭湃曾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期间,彭湃全力开展农民运动,在全省和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很器重彭湃,常常和他商讨农民问题,也对彭湃从事的农民运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标志,宣告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孙中山非常重视农民运动,他把“扶助农工”列为国民党的重要政策,并建议广东共产党人予以大力支持。1924年 4月,彭湃由香港来广州,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期间,他在广州人力车工人中开展工作,又组织了广州市人力车第一协作社,“以引导其立于国民革命旗帜之下”。①《彭湃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5页。同时,他又亲自深入农村,足迹遍及广东各地,先后指导广宁、花县、普宁、潮梅、汕头、曲江等地的农民同地主阶级展开武装斗争,以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4年7月15日,广州沙面华工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的“新警律”,举行罢工。孙中山亲自与外国政府交涉,“谓其仍长此苛待,不仅沙面工友罢工,全中国工人,也都要罢工了。”国外资本家不得不召回工人回厂工作,补还罢工期内薪俸,且减少劳时,增加工价,“新警律”被迫取消。11月,广宁地主压迫农民,不许减租,还打死了十几个同胞。孙中山得知此事,派出自己的卫兵三百余人,并大炮一尊,将地主们打得七零八落。这两件事让彭湃看到孙中山对工农运动的拥护,认为是“是我大元帅给予我们的功绩”。①《彭湃文集》,第82页。
此后,孙中山又大力支持彭湃创办成立农民讲习所以培训农民干部。“通过这些毕业的学员和今后办的其他一些学校,我们就能够把中国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劳动农民协会。届时国民党在广东就会有三百个受过农村鼓动工作培训的干部”。②《孙中山选集》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499 页。6月,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彭湃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建议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孙中山对彭湃在海陆丰开展农民运动取得显著成绩非常肯定,并任命彭湃为第一届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8月21日,第一届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孙中山应彭湃的邀请,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训词。孙中山指出: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必须全国广大农民参加,才能取得胜利。为此,国民党“一大”在宣言中已强调,对农民运动要全力帮助其发展,使农民运动迅速掀起高潮,以便增加革命力量。希望你们通过这次学习,了解开展农民运动的目的是要求农民了解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促使他们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为解除自身的痛苦而奋斗,以促进全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顺利进行。你们毕业后到农村去,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抛头颅洒热血,献身于农民运动,指导建立农会、农军,开展反封建战斗,把自己锻炼成为有主义有纪律有组织的农民运动战斗员。③据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梁复燃的回忆。
孙中山的讲话中提到的“帮助发展农民运动”、“指导建立农会、农军,开展反封建战斗”等要求,与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是不谋而合,同时也对彭湃发展农民协会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意义。后经国民党中央和孙中山同意,第一届农讲所学员绝大部分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分赴各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带领农民减租,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这一年,农会会员发展到十多万人,使广东当时成为全国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他号召农民“从今日起结成团体,挑选各家的壮丁来练农团军”,并表示政府“用极低价卖枪给你们。你们有了枪,练成了很好的农团军,便是中国第一等的主人翁,能讲很有力的话”。④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很迟才传到海丰。4月12日至14日,海丰各界群众分别举行追悼大会,在4月14日工农界追悼大会上,彭湃发表了演说,深情悼念孙中山这位革命先驱。即使在孙中山逝世后,他的关于发动广大人民起来革命的思想一直在彭湃发展农民运动的实践中得以体现。1925年9月,彭湃在《革命政府应如何对付东江问题》的文章里,引用孙中山所说“人民应努力与革命政府合作”,他认为“这句话已以东江的人民实现出来”。东江人民之所以能努力与革命政府合作,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因为东江人民直接地,切身地饱尝了陈炯明所压迫的痛苦的革命要求。并且接着孙中山的话提出:“革命政府应努力与东江的革命人民合作。”
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农民运动也是十分重视的,他曾说过“中国目前需要的而且可能的国民运动中,不可漠视农民问题。”⑤《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前锋》第2号。“农民占全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中国之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加入,终不能成为一个大的民众革命。”基于对农民运动发展的重视,彭湃常与陈独秀交流农民运动的有关问题。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回国,5月23日回到海丰,在参加完他祖母的葬礼后,又到广州住了两个月。当时陈独秀也在广州,二人便时有交往。就在彭湃回国时,党的早期领导人施存统曾写过一封介绍信给陈独秀,而老共产党员潭天度同志也曾回忆说,他在1920年或1921年见过彭湃去找陈独秀。1923年7月26日,海陆丰遭强台风袭击。彭湃原定是日前往广州,应约和陈独秀商量农会事情,因急需处理台风造成的灾情而未成行。①参见《彭湃研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372页。
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二人也经常有书信往来,探讨有关农民运动的策略问题。1924年,减租运动已成为海丰农民运动的主要斗争内容,但是斗争矛头首先指向谁?怎样才能取得胜利?仍然是农民运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海丰县第三区林姓地主,对于佃户,异常苛酷,经常要增加田租,如果农民不同意增加田租他就收回土地,另租给别的佃户,农民为了有土地耕种以获取微薄收入度日,也无可奈何。第三区的农民根据彭湃策略思想:“先择定一个极可恶的田主为敌对”,联络十乡农民,要求减租,如不同意,则全部辞田不耕。林姓地主无计可施,只好同意了佃户减租要求。1924年5月11日,彭湃给陈独秀写了一封关于海丰农民运动的信。信中,彭湃向陈独秀具体讲述了海陆丰农民同地主斗争的具体情况,在斗争中看出农民“晓得团结了”,并赞扬农民“减租的战术是很好的”。②参见《彭湃文集》,第61页。彭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和农民受压迫的痛苦加以对比,广泛进行宣传,向农民算出耕田亏本的帐。在给陈独秀的这封信中,也将农民耕田亏本的帐向陈独秀逐一作了讲述。
当蒋介石反革命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日益膨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际,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却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以致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4月24日,在汉口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彭湃参加了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但是“五大”未能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会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进一步发展,对国民党处处迁就退让,不敢对反动派的进攻进行坚决的斗争,还片面指责工农运动过火,这使得发展中的农民运动也是深受打击。直到七月上旬中共中央才排除了陈独秀的错误领导。由彭湃等人参与领导的南昌起义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在随后召开的八七会议上,彭湃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至此彭湃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彻底分道扬镳,领导农民运动进入了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新阶段。彭湃在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回师广东,担任东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占领潮安,解放汕头,又于10月30日,在海陆丰领导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以中国国民党的名义,先后在广州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先后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毛泽东担任第六届所长。第一届农讲所招收学员38名,均为志愿从事农民运动的进步青年,“在中以‘五四’运动奋斗的经验而觉悟到要‘入民间去’之分子为多,次则为农民已接受本党政纲而做农民运动于前者,次则工人曾参加工会组织运动者”。①《彭湃研究史料》,第182页。1925年9月,彭湃又主持开办了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且首次招收省外学员。
1926年,全国农民运动有了更加迅猛的发展,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于1926年5月至9月,在广州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次讲习所扩大了招生范围,学员共有327人,分别来自二十个省区,人数最多,影响也比较大。在讲习所,毛泽东阅读了彭湃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极为赞赏,并深受启发。6月毛泽东还邀请彭湃给第六期讲习所学员讲课。彭湃向学员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及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总结了做农民运动的十二条要点。这些都是彭湃从事农民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为我党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
毛泽东除聘请彭湃担任教员外,还组织全体学员到彭湃亲自领导农民运动的海丰农村实习调查,学习农民运动经验。通过学习调查,坚定了学员从事农民运动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说,不仅参加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是毛泽东本人在与彭湃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受到彭湃的许多启迪。彭湃的许多关于农民运动与农民革命的思想,经过毛泽东的创造性发挥之后,成为中国农民革命的指导纲领。在这个意义上说,彭湃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是有一定贡献的。毛泽东也曾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热情洋溢地赞扬彭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指出“陈炯明的故乡,历来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猬集的海丰县,自从有了五万户二十五万人之县农民协会,便比广东任何县都要清明……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不然任便怎么样都算不得。全中国各地必须都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帝国主义 、军阀的基础确实起了动摇,不然也算不得。”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彭湃在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同时,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挤出时间撰写《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一书。全书共五万余字,分为三章。它是彭湃开创海丰农民运动生动而又真实的记述,又是海丰农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斗争的光辉记录,它充满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是我党关于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的第一部重要专著。
1926年1月,彭湃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开始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一、三、四、五期上连续刊载。彭湃以亲身的经历,详细、具体、生动地叙述了1922 年至1924 年在海丰从事农民运动的全过程,总结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提出和阐述了关于农民运动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规律性等重大理论问题,是我党最早的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著作。1926年9 月,它被编进《农民问题丛刊》。毛泽东在丛刊的序言中指出:“这部书内关于广东的材料,占了八种,乃本书最精粹部分,他给了我们做农民运动的方法,许多人不懂得农民运动怎样去做,就请细看这一部分。他又使我们懂得中国农民运动的性质,使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民运动乃政治争斗和经济争斗这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争斗的运动。”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0页。这些都反映了毛泽东对彭湃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是非常敬佩和十分推崇的。正是受到了彭湃对广东农民运动进行调查的启发,毛泽东在离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回到湖南之后,就对湖南的农民运动展开调查,于1927年3月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经典文献。直到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还充分肯定了彭湃领导农民运动的功绩,称他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建立农民革命武装的思想可以说由来已久,“从我抵达广州的第一天起我就对此深信不疑”。后来在广宁、花县等地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中,彭湃更加意识到武装农民的必要性。“光有宣传鼓动而无武器是什么也干不成的。”①参见《彭湃文集》,第71页。而这一思想更与一直坚持“战争的实力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周恩来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1924年9月,周恩来从法国留学回国,他与香港地下党联系后来到广州,彭湃前往码头迎接。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使他们一见如故。他们同住文明路71号2楼。彭湃向周恩来介绍了发动海陆丰农民运动,以及在广州越秀路创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情况,当周恩来听到要把农讲所的学员陪养成为“坚韧卓绝的农民运动战斗员”时,赞不绝口。周恩来则向彭湃介绍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他们常常谈到深夜。
1924年10月,周恩来与彭湃同时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时,彭湃参与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的领导,到广宁参加领导农民减租的斗争。当周恩来接到彭湃的报告,得知反动地主纠集地主武装袭击要求减租的农民时,即建议廖仲恺派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开赴广宁,使农民减租斗争取得胜利。周恩来处处支持彭湃在广东开展的农民运动,并给予高度评价。周恩来还鼓励彭湃写出《海丰农民运动》,并亲自为这本书题写书名。
1925年初,广东革命政府决定东征,周恩来与彭湃磋商后决定组织先遣队。彭湃认为“当此镇压反革命之时,农民非有武装不成,而且农民协会之根本问题亦非农民有武装不成”。②《彭湃文集》,第85页。为此,周恩来特写了函件,到黄埔军校领取了步枪、子弹、军服等用品,彭湃在广州人力车工人中挑选身强力壮、政治觉悟高的工人组成了武装队伍,担任东征军的向导,还托人带信给在海丰坚持秘密斗争的农会领导,海丰农民拿起土枪、土炮、尖串、大刀,袭击陈炯明后方,封锁消息,断敌粮食供应,支援东征。后来这支经彭湃和周恩来密切配合组建的队伍更名为“海丰农民自卫军”。农民自卫军是一支新型的农民革命武装,它的建立不仅使农民运动有了保障,而且把我党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在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创建苏维埃政权和保卫苏维埃的斗争中,都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1925年2月28日,周恩来、彭湃等率领广东国民革命军到达海丰。3月,海丰各界3万多人举行欢迎东征军大会,周恩来和彭湃同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10月22日,周恩来、彭湃等率领东征军再次东征后,虽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但仍然存在着暗流。在11月东征途中蒋介石召集了连以上军政人员联席会,要求把所有的黄埔军校以及在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的名字都告诉他,所有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的名字也要告诉他。鉴于当时复杂的斗争形势,周恩来、彭湃匆匆来往于广州、汕头之间,经过详细调查研究,采取了相应措施:建立潮汕地委和各县特支,以加强党的领导;建立政权,周恩来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成立梅海陆丰办事处,彭湃任主任;培训工农领导骨干和武装骨干,成立了东江工农运动养成所和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周恩来和彭湃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在东江地区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应对斗争形势的变化,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彭湃又一同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之后彭湃随军南下又领导了海陆丰第三次工农武装起义,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震惊了中外反动派,鼓舞了工农革命群众。1928年11月,彭湃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抵达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1929年2月,彭湃兼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8月24日,彭湃在上海沪西区新闸路主持召开江苏省委会议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周恩来得知消息后,立刻组织营救,但未能成功。当彭湃被害的噩耗传来,周恩来无限悲痛,立即代表党中央连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愤怒声讨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彭湃等革命领袖的滔天罪行,沉痛哀悼烈士的壮烈牺牲。周恩来在《宣言》中指出:“他这样英勇的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劳苦群众的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①《彭湃研究史料》,第268页。此后,周恩来又亲自撰写纪念文章说:“广大的革命群众虽看不见他们领袖的英勇遗体,然他们领袖之英勇的战绩,却永远光明地纪念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永远不会湮灭!”②《彭湃研究史料》,第333页。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对彭湃的深情悼念和对他的高度赞扬。
从彭湃与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革命先驱的交往中,我们不难看出,彭湃抓住了农民问题这个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全力投入到农民运动当中,他宣传农民,发动农民,组织农民,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爱戴。彭湃在广东以至后来扩展到全国的农民运动实践,以及他总结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写下的关于农民运动和农民问题的论著,都是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对于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的理论发展也有着重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党史办征研三处处长)
D231;K263
A
1626-3570(2016)-10-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