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红平,孙兴林,解 云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1+3”教学模式
窦红平,孙兴林,解云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摘要:针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的“1+3”教学模式,从“1+3”教学模式内涵着手,深入分析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该模式下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3”教学模式;核心课程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8年被学院确定为院级重点专业,2011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015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同时被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联合确定为大客车驾驶人职业教育试点单位。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是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特色办学”[1]要求,是本专业教师多年孜孜探讨的课题。在具体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中,摸索和探讨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课题组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采用的“1+3”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注重素质的原则”[2],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设置,优化组合,探索出“1+3”的教学模式。
1“1+3”教学模式概述
1.1“1+3”教学模式内涵
“1+3”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1)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3];(2)合作学习理论,一方面是“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合作授课要求两名或多名教师同时到场,共同承担授课责任,共同处理课堂事务”[4];另一方面是“以生生互动特征的合作学习”,即“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4]。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采用“1+3”教学模式。“1”表示1个自然班级的1次理论课(2课时)教学,在普通教室进行,由1名本专业骨干教师讲授;“3”表示将原来1个自然班级分为3个小班的一次实践课(2课时)教学,3个小班在实验室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由原来的1名骨干教师作为主讲另加2名辅助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1.2“1+3”教学模式主要特点
(1)教室与汽车实训室相结合。结合当下社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需求标准和高职教学特点,本着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适度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教学在普通教室完成,实践教学在相应的实训室完成。同一门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交替,教室与实训室交互使用,一方面,有利于由单纯书本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本专业优质实践资源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
(2)汽车实训室与维修车间相结合。目前,学院可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使用的实训室有18个,这些实训室建设兼顾教室和维修车间,所有的教学仪器设备都是汽车行业比较先进的,实训室按照标准的维修车间建设,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和情境性。另外,学院有自己的汽车修理厂,拥有标准修理厂房的各种维修设备,面向社会从事货车、客车、小型机动车的维护、维修等业务,修理厂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开放,是该专业学生由书本知识走向实际技能和工作岗位的桥梁。
(3)学生与教师、企业维修技师相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思路,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技师指导”原则。理论教学时,要求主讲教师对理论知识讲透,“少而精”,实践教学时,要求主讲教师在必要的示范教学后,放手让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同时,聘请优秀的企业维修技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学生边学边做,他们在反复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掌握扎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1+3”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2.1成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合作团队
专业核心课程采用“1+3”教学模式时,首先由主讲教师、助课教师和企业维修技师组成教学合作团队。其中,主讲教师是合作团队负责人,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参与一个小班的实践教学,同时,肩负对助课教师的培养工作,起到示范和传帮带的作用;助课教师一般都是新进的青年教师,协助主讲教师,负责一个小班的实践教学;企业维修技师都是从企业精心挑选出来的维修专家,在主讲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负责一个小班的实践教学。这样的合作团队,既有理论专家,又有企业行家里手;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又有新入行的教坛新兵,如此组合,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和专业教师梯队建设,又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2.2合理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
目前,每个自然班级约有45人组成,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性的特征,在实践教学时,采用小班教学,将一个自然班“一分为三”,即15人左右,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每个小班再分成3~4个小组。在这两个层面分班或分组时,充分考虑到“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即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4]。如此组合,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3“1+3”教学模式实施
由于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省教育厅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汽车实训实习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该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面积共19 219 m2,目前设有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中心、汽车性能检测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实训中心、汽车车身实训中心、汽车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汽车美容与养护实训中心等18个实训室,从而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目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4门课程采用“1+3”教学模式教学。对于这4门课程教学,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教学本着“必须、够用”原则,实践教学坚持“针对、实用”原则。
2.4学习成绩考核
在每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理论考试(笔试,占40%)+实践考试(操作考核,占40%)+平时课堂表现(占20%)”方式为学生评定期终成绩。
3“1+3”教学模式教学成效
3.1促进教学改革
“1+3”教学模式教学顺利通过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重点建设项目验收,成功获批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的省级特色建设专业教学研究项目;已完成《汽车发动构造与维修》[6]、《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7]、《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8]等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现已成为教师教学成果相互交流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帮手。同时,与企业合作研发了《汽车发动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4种校本教材,并已在2013级学生中使用,师生反映良好。
3.2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良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首先,在各级别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本专业的学生多人次获奖。其中,2012~2015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或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所参加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测”、“发动机机械参数检测”、“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项目多次荣获团体奖或单项奖。通过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在校园里营造出“学技能、重技能、爱职业”的良好职业教育氛围,提升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竞争力。其次,学生“双证书” 获取率较高,学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考核合格,都能取得“毕业证”,而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考取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的关键,由于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有机衔接,加强学习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甚至有部分优秀学生都能考取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近年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居省内同专业之首。最后,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一些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涉及汽车维修企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企业(4S店)、汽车制造、改装企业,就业质量比较高,并且近几年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3.3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与该专业合作的企业有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风之星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五菱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与这些企业由实习基地起步,逐渐走向合作办学,探索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进行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为主导,根据合作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组织实施教学和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学生毕业到企业后上手快。基本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9]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N].中国教育报, 2014-6-24.
[2] 张钱斌. 高职汽检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8(2):129-135.
[3]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45.
[4] 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 9, 4-5, 127.
[5]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M]. 2版.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
[6] 解云. 汽车发动构造与维修[EB/OL].(2013-11-01)[2015-07-25]. http://60.174.198.84:8080/C015/.
[7] 桂玉燕.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EB/OL].(2013-10-25)[2015-07-25]. http://60.174.198.84:8080/C004/.
[8] 耿川虎.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EB/OL].(2013-10-28)[2015-07-25].http://60.174.198.84:8080/C005/.
[9] 涂家海, 李祥富, 王德良.“引企入校, 校企共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ASEP项目合作为例[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2(1):17-19.
“1 + 3” Teaching Mode for Core Curriculum of Vehic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Specialty
DOU Hong-ping,SUN Xing-lin,XIE Yun
(Hef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8000,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into the “1+3” teaching mode for the core curriculum of vehic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specialty in Hef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1+3” teaching mode,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mod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vehic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specialty, "1 + 3" mode, core curriculum
文章编号:1007-4260(2016)01-0157-0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6.01.041
作者简介:窦红平,男,安徽无为县人,硕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E-mail:dhpch@163.com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jyxm676)。
*收稿日期:2015-08-28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5 17:0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150.N.20160315.170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