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抵是青•春
人是无法选择时代的,正如种子无法选择土地与季节。
青春大抵是青·春——这么来理解“青春”,来理解人在“青春”阶段与时代的关系,有利于人在“青春”路途上走得清醒一些,更清醒一些。
依我看来,古今中外,只有“青春”的时代烙印不同,“青春”的本质却是基本相同的——“青”即“青涩”,“春”意味着是人生的首季。
真正的人生是从“青春”开始的。如果在此人生阶段,时代迈着稳健的步伐前进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那么,“青春”即使是青涩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好的时代最能宽容青年一代的青涩言行;青涩的一代生逢那么一个好时代,又即使家庭存在不幸,人也还是幸运的。反之,家庭存在不幸,社会乌烟瘴气,对青年一代的青涩言行动辄大加挞伐——这样的青年肯定是双重不幸的,他将自己人生的全部不顺最终归于时代,便往往也是必然的。
三年饥饿、十年“文革”、“上山下乡”之运动——我和我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共同经历了;比之于我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我还背负着家庭存在不幸的重压;还于青涩年华经历着思想的大苦闷,对于一个以读书为第一等享受的青年,大睁双眼看遍中国再难发现一部可读之书,那样的时代能不使我那样的青年陷于大苦闷么?
然而我当年便较为明白——时代再多么不好,也不足以成为放纵自己变得不好甚至向坏变去的理由。因为那么一变,等于自己将自己以后的人生好起来的希望也放弃了。不论什么,放弃无异于断送。人对于自己人生的希望尤其如此。如果一个人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么他的人生则就不仅仅属于自己,还部分地属于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亲友们——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爱人等;不自甘沦落、不放弃之坚持,是不可让渡的权力,在某一时代对于某一些青·年,还几乎是唯一权力。青·年之需要从好书和好朋友那里获得再坚持一下的精神力量,如同生长在劣质土地上的植物需要水分;我庆幸这两种人生的宝贵“资源”当年的我居然都有。好书不但告诉了我以上道理,还使我拥有了比一般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即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朋友。
作为青·年之大忌,乃是有时明明认清了时代中的不好,却为图眼前之利益而拥抱其不好,随波逐流进而同流合污。
故,青春真的是需要自己倍加珍惜的——因为它像青涩之果太容易受到伤害。那伤害倘是时代所造成的令人心疼,倘是自己内在素质所造成的,则令人遗憾。然而,青年既大抵是青·年,“青春”既是人生的青涩初期,那么又是太需要宽容与宽松的成熟期了。
故我祝愿,此时代是一个善于包容的好时代的开端——毕竟,中国之梦亦在青·年们的梦中,中国之希望亦在青·年们的希望之中。
(摘自《广州日报》2013年5 月17日 梁晓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