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双音节动词的几个相关问题

2016-03-19 17:21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词词语汉语

李 琳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对外汉语教材双音节动词的几个相关问题

李 琳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学习的主要媒介,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然而,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在词性标注、词语释义、词语翻译等方面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选取国内较具代表性的两套对外汉语教材,以其中的双音节动词作为主要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尽绵薄之力。

对外汉语教材;双音节动词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学习的主要媒介,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汉语教材生词表关乎学习者对生词的理解和运用,成为教材编写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在词性标注、词语释义及翻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给学习者学习汉语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本文选取国内较具代表性的两套对外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以下简称《实用》)[1]和《发展汉语》(以下简称《发展》)[2],对其中的双音节动词从词性标注、词语释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编纂者的注意,供再修订时参考,为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尽绵薄之力。

一、 词性标注有待规范

词性,是指某个具体的词在语法上的性质。教材给词语标注词性,不仅对学生理解词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帮助他们掌握词的特征和用法,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个平面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体系。但是,由于汉语词类问题的复杂性,词性标注可以说困难重重。《实用》和《发展》在双音节动词的词性标注上有着不同的体例和思路。

(一)词性标注不一致

标注词性,“不仅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更要有可信的精确性”,因为,只有这样,“汉语教学、汉语传播、外国人学习汉语,在词类问题上就有了规范性的、权威性的依据”[3]。“词性标注必须准确, 如果词类标注得不准确, 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甚至会误导学生对该词的使用。准确性是标注词类时第一重要的问题。”[4]但是,教材词性标注不一致的现象还很普遍, 甚至比较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不同教材对离合词的词性标注不一致。如“请问、开学、看病、游泳、跳舞、毕业、失业”等,《实用》分别标注为动词、动宾式动词、动宾式动词、动词、动宾式动词、动宾式动词、动词;而“排队、跳舞、洗澡、帮忙、辞职、吵架、发誓、起草”等,《发展》中都标注为动词。以上这些在《HSK大纲》中均未标注词性。

第二,同一教材内部对结构相同的双音节动词的处理方式不一致。如《发展》把“结婚、跳舞”等标为动词,而“唱歌、跑步”等则未标注词性。

第三,词性标注不统一。又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教材的词性标注与《汉语水平考试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不统一。例如:“认识”,《大纲》标为“动词、名词”,《实用》则标为“动词”;“进步”,《大纲》标为“形容词、动词”,《发展》则标为“动词、名词”。②不同教材词性标注不统一。例如:“唱歌”,《实用》标为“动宾式动词”,《发展》却未做标注;“决心”,《实用》标为“动词、名词”,《发展》标为“动词”。据统计,《实用》与《大纲》词性标注不一致的双音节动词共计68个,《发展》与《大纲》词性标注不一致的双音节动词共计146个,《实用》和《发展》词性标注不一致的双音节动词共计55个。

(二)部分动词未标注词性

多数教材生词表的编写体例往往是生词——拼音——词性——释义或例释。但教材中有不少双音节动词却未标注词性。例如,《实用》中“告别”、“减肥”、“离婚”,《发展》中“抽烟”、“敬酒”、“产卵”、“裸奔”等,均未标注词性。

(三)兼类词的词性标注不全面

所谓兼类词,指的是一个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且意义上有联系的词。对于兼类词的词性标注,究竟是标出所有词性还是只标注本课中所出现的词性,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对兼类词的处理方式是将其所有的词性都一一标注出来,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加强学习者对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联系,构造一个更完整的词汇网络,对词语的词义及语用有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认识。也有人主张,兼类词应该只标注课文中出现的词性,“词性标注应当只针对本课课本中出现的具体用例, 应当简单、明确、而不应当超出课文、罗列工具书的词性标注。”[5]《发展》倾向于后者,例如“习惯”一词,在第21课(初级综合1)标注为动词,在第27课则标注为名词。再如《实用》中“认识”、“学习”、“决定”仅标出是“动词”,《发展》中“发现”、“工作”、“交流”、“决心”也仅标出其动词词性。

我们认为,仅标注课文中的词性不利于完整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在教材中, 标注出兼类词的几个主要词性, 就能使学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结构框架, 并自觉地加以联想和比较”,“如果在教材中仅仅标注课文中出现的词性用法, 不利于学生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结构框架。”[6]当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某兼类词在本课中的词性,其他词性的讲解则可以以旧带新,不仅复习了旧知,也凸显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兼类词的词性最少有两个,先标注哪个词性,后标注哪个词性,不同教材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大纲》中“丰富”标注为“形容词、动词”,而《实用》则标注为“动词、形容词”。我们认为,兼类词词性标注的先后顺序应有一个统一的原则。词性标注的顺序原则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考虑词性的常用性。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性,应该将其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第二,考虑课文中所出现的词性。课文中出现的词性,也应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四)离合词的词性标注标准不明确

离合词是汉语中特殊的语言形式,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离合词有400个左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汉语单音词向双音化过渡的中间状态。学界公认,离合词合的时候是一个词,分的时候是两个词[7]。“对外汉语学界对离合词的研究与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重视, 但关于‘离合词’的词性标注问题有很大的分歧, 一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8]

教材对离合词的词性标注有不同情况:《实用》把“开学、看病、散步、上课、睡觉、放假、结婚、跑步、毕业、见面”等都标注为动宾式动词(VO),《发展》则把“毕业、放假、见面、结婚、睡觉、跳舞、游泳”等都标注为动词(V)。而且,哪些标注,哪些不标注,也没有具体标准。例如,《发展》把“见面、结婚、洗澡”等都标注为动词,而“唱歌、看病、抽烟”等词却都没有标注词性。

都是离合词,为什么要做上述不同的处理呢?我们认为,为了减轻外国人学汉语的难度,教材对离合词应作简化处理,统一标注为动词即可。理由如下:

第一,从构词上看,大部分离合词的两个语素中,总有一个是黏着语素,因而拆开使用的机会极少。例如“贬值、洗澡、行贿、酗酒、请愿、做主、道歉”等,这些词的后一个语素在现代汉语中都是黏着语素,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所以分离后尽管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组,但只是以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存在着。

第二,从功能上看,有一部分离合词是兼类词,如“签证、命题、得意、倒霉”等,应依上述兼类词标注原则标注词性。

第三,从语义上看,离合词分离、拆开后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洗澡”在语义上同“洗一个热水澡”、“澡还没洗完呢”中的“洗、澡”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可以认为,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是常式,分离的时候是变式,变式是一种为了某种语用需要的特殊表达形式,有人称之为“短语词”。

第四,从使用上看,离合词拆开使用的频率很低,如“请假、签名、洗澡、站岗”等;而“签证、命题、得意、倒霉”等几乎没有拆开使用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词性标注方面,两套教材均存在词性标注不全面、标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由于离合词和兼类词本身的特殊性,其词性标注更是见仁见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词语释义值得商榷

释义,是词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材编写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对外汉语教材对生词的释义也不尽如人意。

(一)释义不具体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释义往往都采取“同义列举”的方式对生词加注英文翻译,也就是说,一个汉语生词,对译为几个不同的英文生词。这样容易导致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该词时出现偏误。例如《发展》把“多亏”译为“be lucky, thanks to”,学习者很容易就说成“他很多亏(幸运)。”《发展》把“议论”译为“talk, discuss”,就导致学生把“我们在讨论问题。”说成“我们在议论问题。”

对这类词的英文译释更应准确具体。必要情况下,除了英文直接对译外,还可加入图片等帮助译释生词,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并使用词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释义不全面

词语的意义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词汇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这里的释义主要是针对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不包括语法意义。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生词多为词汇意义具体的实词,因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其色彩意义。但是到了中高级阶段,随着词汇量的大量增加和抽象性词语的出现,在译释生词时就不得不考虑词汇的色彩意义了。

教材对一些双音节动词的释义不够全面,甚至译文与该汉语词语的词性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例如,《发展》把“辅导”翻译为“coach, tutor, guide”,其中“coach、tutor”这两个词在英语中常作为名词使用。这样,就容易使学习者误解汉语词语的词性,说成“他是我的辅导(教练/家庭教师)。”

(三)释义不完整

生词的功能信息主要是从语法层面来讲的。只对译生词的词汇意义而忽略生词的功能信息的完整性,会导致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产生语序颠倒、搭配不当等偏误。例如,《发展》将“迎接”译为“meet, welcome”,而“meet”一词最常用的意义应该是“遇到、见到、见面”的意思。简单的英语对译只关注词语的词汇意义而忽视了其功能信息的完整性,导致学生常出现“我要去见面他”之类的偏误。再如,《实用》把“出租”一词译为“to hire, to rent”。其中“hire”的常用意义为“雇佣,租用”,其后常跟人,如“雇佣员工”,这样的翻译就会导致学生类推出“出租员工”。因而,在对生词加以译释时,要注重其功能信息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中高级词,更应如此。

(四)释义方法有待改进

释义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加以解释。“教材生词的解释模式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对教材的面貌影响甚大。”[9]《实用》和《发展》采用的都是媒介语释义法,例如:

发展:to develop 住院:to be in hospital; to be hospitalized

帮助:to help 打扫:to clean

(以上各例见《实用》)

感冒:catch a cold 留学:study abroad

教学:teach;educate 说话:speak;talk;say

议论:talk;discuss 注意:pay attention to;be careful about

(以上各例见《发展》)

采用媒介语(主要是英语)来释义,“目的在于帮助英语背景或以英语为媒介语的留学生理解词义,并充分利用英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汉语词汇学习”[10]。但这些释义方法也存在严重不足:一是过多地依赖媒介语,会使学生产生对母语的依赖,影响他们对汉语的直接感受,“是教材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二是不符合学习者的特点。据王汉卫(2009)对183个动词的考察,适用于媒介语释义法的只有5个,仅占2.73%,这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国别复杂、母语复杂, 我们不可能使用太多种的外语作为媒介。”因此,词语释义应充分考虑学习者和汉语的特点,不同级别的教材采用不同的释义方法。

三、词语翻译尚需斟酌

对外汉语教材“词语翻译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帮助。这种帮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理解,二指导运用”[11]。这就要求翻译一定要准确、规范、科学。教材在词语翻译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如何科学规范地翻译双音节动词,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翻译欠准确

词语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要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就要求译文能准确、充分地表达被译词语的意义”(晏懋思,1994)。为此,首先要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这也是对词语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教材中有翻译不准确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发展》把“休息”译为“take a breather, have a rest”,“breather”的意义为“通气”,用在这里显然是错误的,应译为“take a breathe”;《发展》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有一个朋友,会说好几种语言。”把其中的“好”译释为“a few”,显然也是不对的,这里的“好”作为副词,用在数量词“几种”前面表示“多”,译文与原意相悖。

(二)忽视词义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中,词所包含的内容——词义是不同的。“如果汉语词语和英语词语在语义上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汉语生词的英语译释就比较简单了。而实际情况是,汉语词语和英语词语在语义上的对应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汉英常用词语在语义上的对应关系尤其复杂。”[10]词语翻译“要达到指导运用的目的, 就要求译文能够尽可能提供被译词语的文法、搭配习惯、语体风格等方面的信息”(晏懋思,1994),因此,应避免汉外词语的简单对译,而应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做适当的解释、说明。例如:“打发”[11]:教材译为“(动)to dispatch”。据《现代汉语词典》,“打发”意为“派出去”、“使离去”。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翻译去理解原文, 就会出问题。原文为:

难民:掌柜的, 行行好, 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走吧, 我这儿不打发, 还没开张!

那么,这里的“不打发”就应该理解为“不使离去”。其实,“打发”在这里是“给乞丐东西以使其离开”的意思。

(三)翻译模式单一化

不同语言之间的非对应性,不仅体现在语法结构方面,也体现在语义的语用方面。对双音节动词的翻译如果仅仅停留在汉外语言直译的层面,不利于汉语学习者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很容易导致汉语学习者在语用方面出现偏误。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对双音节动词的翻译也应有所不同。例如:“跑步”、“游泳”等词语,义项单一,在不同语言中的非对应性小,可以使用直接对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准备”、“打算”等词汇意义相对抽象、且又与学习者母语意义不对等,可以用“汉外兼译法”进行注释。外语翻译可以使学习者对该词的意义有大致了解,加注汉语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因汉外语言的非对应性而产生偏误。

另外,就汉语本体而言,一个词语往往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义项。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对具有多个义项词语的注释方式主要是采用外语近义词列举的方式进行注释,但这样容易给学习者造成困扰,因为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能够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也更能够体现出词语的动态性。尤其是对于义项较多的词语,情景法更是一个最好的翻译方法。例如汉语中的“水”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同: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轻盈、柔和)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 (淡泊)

③柔情似水。 (温柔、柔顺)

④光阴如水,岁月如歌。 (不能复返)

⑤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恬静、温柔、多姿多彩)

⑥柔情似水。 (缠绵延不断)

现代汉语中的“水”本来是一个极普通的名词,但在上面的句子中却产生了丰富的动态义,这些意义是凭字典、辞书理解不了的,只能在具体语境中加以解释。

除了对词语的词汇意义进行直接翻译外,还应对该词语的色彩意义和功能意义加以说明。例如“游泳”,由于它本身是一个离合词,具有特殊性,因此只简单地翻译为“to swim”,就会导致学生说出“我今天下午游泳了一个小时。”针对这样的词语,可以在翻译之后加上注释说明。再如“请问”译为“excuse me; may I ask”,但“excuse me”有“抱歉、借过、打扰一下、劳驾”等多个意义,因此,在对“请问”一词进行翻译的同时,还应对它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可以在英文翻译后加注“it is a polite way to make a request”等。

[1]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2).

[2]武惠华.发展汉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07).

[3]何九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面貌[J].语言文字应用,2006,(1).

[4]李晓琪.外国学生现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编纂散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5]王弘宇.教材中词性标注的针对性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

[6]马宏基.对外汉语教材中兼类词的标注问题[J].教育实践研究,2008,(10).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8]方清明.对外汉语教材词性标注问题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

[9]王汉卫.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模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9,(1).

[10]周国光,徐品香.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误[J].广州大学学报,2009,(11).

[11]晏懋思.对外汉语教材中词语翻译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外语,1994,(6).

[责任编辑:康邦显]

2016-05-12

李琳(1987—),女,河南浚县人,教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H09

A

1671-5330(2016)06-0121-05

猜你喜欢
生词词语汉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汉语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找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枚词语一门静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