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路遥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国古典园林与戏曲舞台空间布景的共通性
樊路遥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因此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戏曲艺术的研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的关于古典园林和戏曲舞台空间布景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并不丰富。通过对二者空间布局的层次、置陈布势的常用手法和艺术性进行共通性研究,希望对古典园林和戏曲保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戏曲舞台;空间布局;共通性
园林涉及美学、植物学、地理学、工程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门学科内容,而戏曲则是由音乐、唱腔、武打、舞蹈、美术、文学等融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形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戏曲舞台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在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戏曲艺术在时间维度上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奴隶社会殷末周初的“囿”(圈养禽兽的场所,供王室狩猎兼顾娱乐和军事训练等功能)和“台”(用土推筑的高台,园林中主要的建筑物,可登高远眺以观天象,如吴王西施的逍遥之地姑苏台)[1]。戏曲则始于先秦的巫术,二者兴盛于明清,同时在近代开始丧失生命力。二者的表现手法、传达的精神境界都有着惊人的相近之处。
因为园林艺术和戏曲艺术的紧密关系,中国江南园林的许多亭、台都兼顾戏台功能,或是依水而建,或是将主要厅堂靠水而布设。园林家陈从周在《园林美与昆曲美》一文中写到“苏州拙政园的西部,过去名补园,有一座名‘三十六鸳鸯馆’的花厅,它的结构,其顶是用‘卷棚顶’,这种巧妙的形式不但美观,可以看不到上面的屋架,而且对音响效果很好。”在戏曲艺术作品中也不乏对园林美的描述和介绍,如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阑芍药牙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二者在空间布局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时常使用相似的空间布局手法,在空间布局上追求层次的丰富性与艺术性。目前在二者空间布局共通性领域的学术研究还不够丰富,二者共通性的研究对古典园林文化的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参考。
1空间布局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景物在空间组织上常用对比、掩映的手法创造景深,虚实相生,藏露相宜。在院子中游览,不论是近处的亭台水榭,还是远处的假山置石,都讲究半藏半露,相映成趣。苏州的留园,从门厅进入一个狭长的夹道,到达一个半开敞的空间进而来到著名的古木交柯,其间虚实、明暗、宽窄不断变化,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伴随着游人的移动,置景空间不断展开,产生了丰富的景观体验。在苏州园林的造景中,常使用植物、置石、建筑等遮蔽视域,尤其是在园林的入口处,为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绕过遮挡屏障,主景隐约可见,此为半藏半露,伴随着游人的脚步,主景映入眼帘,此为全露,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无限的天地,制造丰富的层次美。
戏曲的空间层次一般分为自然空间、审美空间、舞台空间。自然空间即是剧场空间;审美空间是角色表演出来的需要靠观众想象才能体会到的空间;舞台空间则指演出中演员借助道具、布景、灯光、音响,通过道白和动作展示出的,能够引起观众自由想象的审美知觉空间。3层空间造就了虚实相交的空间层次。戏曲与其他艺术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戏曲能在狭小的舞台上发挥演员的表演技巧,演员是戏曲空间布景的一部分,其以时空的迅速转换来带动观者,创造出了可视空间和虚拟想象空间。不难发现,戏曲是由简单的层次变至魔幻般的丰富多彩层次[2-3]。
2空间置陈布势的常用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折射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蕴涵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发展水平,并且以江南园林的艺术价值为代表。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将自然景观浓缩在园子中,给游览者造就了“咫尺山林”之感。在空间布局上常常使用空间分隔、相邻空间对比、总体性与空间序列性等手法。
作为有着国粹之称的戏曲艺术,戏曲舞台的方寸之间就是瞬息万变的故事情节。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布景讲究时间、空间的虚拟性和舞台的装饰性等。戏曲舞台的自然空间是指客观存在的演出场地,既通常所说的三维空间;审美空间指的是自由的精神领域,是一种审美心理空间;舞台空间介于自然空间和审美空间之间,是自然空间和审美空间之间的桥梁。舞台布景是舞台美术的一部分,舞台美术的概念也适用于戏曲舞台布景。“戏中可能是自然风景或者室内景,也可能是工厂或人物的家,也可能是登场人物的服装或茶杯,或者放在景上的花瓶中的花,或者放炮声中的烟雾和奔驰的汽车,与演员、道具、化妆、服装、灯光、影响效果等构成舞美美术的有机整体。”[3]
2.1广延性手法园林布局常用的借景手法,如近借、远借、邻借、仰借、俯借、互借。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这就是对空间的无限延伸,大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举个例子,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魄。在戏曲里面,这种手法使用得更为强烈,演员在舞台上视有为无,视无为有,视近为远,视远为近,视真为假,视假为真,无限扩展了舞台的空间,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正如戏曲表演者通过优雅的一颦一笑,或是兰花指轻轻向前一点,说前方有山,前方便是峰峦叠嶂,说前方有水,前方便是碧波荡漾。演员叼起一支花,舞台便可变得姹紫嫣红,满是花香,体现出自由高远的境界[4]。
2.2向心性手法园林中常常用向心性突出主景,比如说台阶所构成的空间就带有明显的向心性。台阶越多,向心性就越强,空间感也越强。例如,颐和园的佛香阁低处高位四周景物大有向势集中之态。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都有类似的特点。而在戏曲中,演员利用道具制造景象,主演就是这个“心”,吸引了整个剧场的目光。在舞台表现上,主演和几个龙套就能呈现出八十万大军的盛大场景,主要靠的就是演员带动情节发展,吸引剧场观众的作用,达到万众瞩目的效果。
2.3韵律、节奏手法园林布置讲究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迂回起伏,节奏丰富,大有“一转一折,一折一妙”之风。在格局上忌讳平铺直叙,有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为例。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高潮、转折、结尾。拙政园在构景上通过收放、对比、藏露、围透、借景与对景、虚实对比等手法,营造了一个开合有致,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空间。有建筑围绕的封闭空间,有池水为主的开敞空间,有植物与构筑物相间的半开敞空间。这些空间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序列组合。空间非常有节奏感,表现出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的景观韵律性。在戏剧里正戏上场之前总得让观众经历一番小戏、龙套、配角的过场,角儿才在千呼万唤中上台,一上台便是惊艳的亮相,博得阵阵喝彩。这和园林非常相似,百转千回,或温柔婉转也好,或荡气回肠也罢,讲究节奏与韵律。场景之间的转换需要配以锣鼓,或是强调,或是过渡,舞台行云流水般转换景致。上一秒还千军万马,下一秒就归于平静,整个场面流畅舒展,一气呵成。
2.4以小见大的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和戏曲舞台的空间布局基本上都是时间、空间、感受的浓缩。在园林里大有“缩三万里于尺寸之间”的说法。苏州园林的“一卷代山,一勺代湖”就是比喻园林之小。例如,苏州有个袖珍园林名叫残粒园,面积仅140多平方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苏州园林。其将树木、道路、建筑、水池、假山叠石等错落有致地布置于空间,形成丰富的层次感。进入园子需先绕过湖石叠成的屏障,中央置清水一池,环池设石,园子沿墙垒石,山西北角最高,最高处筑有园林唯一的建筑——苍亭。小径蜿蜒起伏,两旁植有榆树、玉兰、桂花、蜡梅、薜荔、蔷薇等花木。依靠苍亭俯瞰全园,雅致自然,层次丰富,天光云影,水光荡漾。残粒园布局紧凑,充分利用空间,独具匠心地展示了苏州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而在戏曲里面,规模有大有小,大的是帝王之家,利用宫殿建筑的空间画地为场进行表演;小的则是金门绣户,利用自家的厅堂水榭,围坐四周而观之。最早用于演出的戏台起源于北宋,叫作“勾栏”,具体尺寸无法考究,但从其形态像鼓楼也可以推断出舞台不大。正是在这不大的舞台,却有“三五步踱万里河山”的气概[5]。
3空间布局讲究艺术性
园林和建筑、音乐、文学、书法等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园林将几者交融升华,呈现了厚重的中国艺术。显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展示了其深厚的艺术性。古时园林选地常常与起伏地形、山水树木、名胜古迹相关联。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多变的造园手法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园林善于抓住景观的特点、性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其形象化、艺术化,得到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园林粉墙黛瓦,竹影婆娑,层林尽染,兰香沁心,石岸斑驳,咫尺天地,涟漪轻荡,院因水而飘逸、灵动飞扬,水榭依池而筑,小径曲幽蜿蜒,布局灵活,师法自然,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讲究心物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
各种不同的艺术在戏曲中是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布景也不例外。戏曲表演自古至今都十分注重舞台的陈设,以帮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同时渲染气氛。在鲁迅《社戏》中有着这样的记述:一座戏台屹立在临河的空地上,模糊在远处的月光中,似真似假,犹如梦中的仙境,需乘船而观。这就是我国传统的三面而观的舞台,上有辟邪神兽貔貅麒麟等,柱子多贴有寓意吉祥的对联,幕布上有繁琐精致的刺绣,以龙凤和传统纹样为主。艺术要有意境才能发人深思,产生联想。比如上海越剧团的《红楼梦》,一山一景似乎是把大观园搬到舞台上,美轮美奂的布景,人物时而穿梭花树中亭台上,时而利用手中的道具渲染气氛。戏曲舞台的陈设是一个综合演员、道具布景、音乐灯光的综合艺术[6]。
4结语
当代人们的生活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便捷信息”,在这样
的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化的受众群似乎越来越少了,出现了文化的缺失与断层。中国古典园林和戏曲都承载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它们在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萌芽、发展、转折,直至达到巅峰与衰败。由此表明,共通性或许不单单出现在园林和戏剧领域,应该有更多的文化载体都有着相通的地方。该课题在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与戏曲舞台空间布景的共通性的同时,更希望唤起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为之传承做出贡献,促进园林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园林、风景、景观[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蓓君.论戏曲舞台空间结构[J].文艺研究,1988(2):92-100.
[3] 陈子平,倪荣泉.布景技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4] 王柯军.浅谈戏曲舞台飘渺变换的虚与实[J].魅力中国,2009(11):130-131.
[5] 张连.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6] 倪韵.戏曲舞台艺术的视觉美[J].大众科技,2010(5):209-210.
作者简介樊路遥(1990-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收稿日期2016-03-22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3-231-02
Commonalit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the Space Scene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FAN Lu-ya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orking people’s wisdom of a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western culture.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culture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with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Chinese opera art as the representatives. Research on scenery of classical gardens and traditional opera stage was not rich in China. Convergence studies on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and artistic quality of spatial arrangement were carried out,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and guidance for the classical garden and opera protection.
Key wordsClassical gardens; Drama stage; Spatial arrangement; Comm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