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人才培养专题调查为例

2016-03-19 13:41甘瑶瑶安立龙乔玉香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广东湛江524088
高教学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程

甘瑶瑶  安立龙  乔玉香(广东海洋大学 教务处,广东 湛江 52408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人才培养专题调查为例

甘瑶瑶安立龙乔玉香
(广东海洋大学 教务处,广东 湛江 524088)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学风教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针对教学建设和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和体制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建议。

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调查分析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新型工业化的经济转型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实力雄厚、实践能力突出、真正学以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它的本质内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高等教育应用价值的直接载体,是“智慧”转化为“实惠”的关键所在。[2]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主体,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国内对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问题的深入研究始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并且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逐渐延伸到本科层次。现有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的归纳和介绍、对应用型人才涵义的理解与辨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以及从各高校自身人才建设的经验出发,审视和反思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较系统、完整地研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并不多见,基于实证调查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尚缺乏。鉴于此,作者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以此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现实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海洋大学在职教师员工作为抽样范围,考虑到职称和职务的差异对于调查结果的影响,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1.学院领导;2.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3.非正高职称、非博士学位教师;4.学校管理人员。调查实施时间为2014年4月~5月,对上述四种类型人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发放650份调查问卷,收回450份,有效问卷446份,有效率68.6%。其中管理人员111份,学院领导50份,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146份,非正高职称、非博士学位的教师139份。四种类型人员的填报率基本一致。

作者简介:甘瑶瑶(1988-),女,汉族,广西北流人,硕士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等。

(二)调查设计

本研究结合陈锋、吴明晖等人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包括目标系统、执行系统和保障系统,通过这三大系统的共同运作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每一个模块内容,并结合调查的可行性,保证每个调查指标能够被准确理解,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调查指标体系的设计,并根据四种类型人员设计相应问卷。

二、研究的主要发现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教师、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对于学校教学建设和教学运行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平台建设(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教学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学风教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结果归纳如下: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需要分别制定本科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显示,过半数的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赞同按需要分别制定本科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领导和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一致认为:要从“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入手改革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占64%和40.41%)。

对于如何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学院领导认为首先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反映生产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占78.00%),正高职教师则首先考虑“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适当提高实验、实践课程的比重”(占54.79%),其次是“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将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和学科专业竞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二)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活动缺少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在专业、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学院领导和正高职教师认为“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经费使用不透明”(分别占51%和58.90%)和“开展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平台缺少经费支持”是突出问题(分别占78.00%和67.81%),以及“专业建设负责人工作缺少激励与约束”和“教师从事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非正高级、非博士学位教师认为从事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缺少专业调研和教学研讨活动,缺少经费支持”(67.63%);管理人员则认为影响教师参与教学建设与改革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在酬金发放和岗位聘任方面重视不够”(42.34%)。

在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方面,正高职教师和的学院领导都倾向于交流学习(分别占69.18%和76.00%),具体措施如“选派青年教师赴境内外知名大学访学或进修”和“开展学生互换工作,支持各单位派遣优秀学生赴境内外知名大学学习”等,而对于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来我校短期讲学,他们认为最主要障碍是“缺少经费支持”(分别占67.81%和66.00%)。

以上问题充分说明了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必须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并且在岗位聘任与奖酬金方面有所体现,否则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奖惩力度不足,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评估约束激励机制

对于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约束激励机制的设立,学院领导和正高职教师认为应该“公布评估结果,对总分成绩排前三分之一的学院给予一定奖励”(分别占 66%和51.37%),并且“评估结果将作为学院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分别占50%和65.07%)。

在专业、课程评估约束激励机制调查中,学院领导和正高职教师主要集中在“评估效果好的专业(或课程)作为重点专业、示范性专业(或校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推荐为省级、国家级建设项目”(分别占64%和62.33%)和“评估成绩作为专业经费投入、招生计划以及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专业建设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分别占66%和58.22%)这两种方式上。

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约束激励机制的设立,学院领导、正高职教师以及普通教师都集中在“对于评价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和“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岗位津贴、职称职务评聘、境内外交流培训的重要依据”这两种方式上。管理人员则强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狠抓教学纪律,如“组织课堂教学抽查,严肃课堂教学纪律”(49.55%)。

(四)教风、考风和学风有待整顿,进一步严格课堂管理和考试纪律

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普通教师比较赞同的措施有“严格课堂纪律,严格课堂管理,制止逃课、旷课和迟到现象”(54.68%)和“建立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将考勤、作业、报告和论文纳入成绩评定体系,督促学生认真学习”(47.48%)。管理人员认为可以从“抓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4.14%)和“抓课内实践教学管理和课外实践活动及学生学科专业竞赛”(42.34%)等方面入手。

在加强考风建设方面,普通教师认为要强调考试纪律,即“依规严肃处理考试违纪作弊行为,将考风建设纳入院系教学评估内容之中”(57.55%),以及“督促监考员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维护考场秩序,杜绝作弊、替考”(53.96%)。

在加强教风建设方面,教师比较赞同的措施有“认真授课,教书育人,严格管理学生”(61.87%)和“认真学习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56.83%)。管理人员则倡导“抓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养成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38.74%)和“抓教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及考试的管理,养成从严治教的良好习惯”(38.74%)。

(五)需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对于提高专业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方面,普通教师比较倡导的是“以项目形式支持教师赴著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61.15%),以及“借鉴国外教学责任教授制度,建立和完善我校专业负责人和课程组负责人制度,促进教学团队形成,通过‘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51.08%)等。由此可见,普通教师对于对外交流学习培训的需求较大,注重持续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四种类型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出学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上存在不足。针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完善:

(一)分类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均赞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次、分类型构建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如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支持各专业构建各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学位、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为抓手,实施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完善学分互认制度,推进境内外协同培养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同时,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利用“幕课”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二)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并健全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

无论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还是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都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应加大专项经费投入,给予持续建设,鼓励各学院针对自身特色打造优秀学科,树立典型。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规范经费使用,明确考核指标,并将评估成绩作为经费投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通过良好的约束激励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把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三)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和教学模式,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

目前的教师评价机制重科研方面,教学的付出没有显著回报,导致教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应该在奖励和岗位聘任方面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现教学成果。实施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如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其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外沟通交流,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

同时,加强师德教育,严格课堂管理,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监督;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学研究研讨交流例会制、相互听课制等。

(四)严格课堂管理,狠抓考风考纪,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调查显示,教师和管理人员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浓,考风不严,相应的惩罚力度不大。为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建立“学生助教制”,通过朋辈辅导和同伴互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增强内在学习动力。

另外,应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课堂纪律,深入开展优良学风达标班级评选活动;端正考风,严肃处理作弊,加强学生自律。

(五)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责任体系,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将相关权限下放给二级学院,建立教学单位配置和管理主要教学科研资源体制,指导二级学院开展院系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主要教学环节评估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7.

Our countr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nd needs large amounts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s a support.How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We conduct a survey 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to learn more about problem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talents cultivation,and make inductive analysis from talents cultivation reform,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teaching management constraint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learning and teach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rational suggestions which in side of mechanism and system for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talents cultiv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2096-000X(2016)15-0216-03

C961

A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