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定 张君涛 孟祖超(西安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研究*
李谦定张君涛孟祖超
(西安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有自己特色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探索。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教材建设、强化科研技能训练、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内外学术交流、完善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制定了有利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套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生教育;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改革
国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技文化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的尤为紧密,一方面为国家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1]。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时刻树立创新意识,以期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需要结合自身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特点,致力于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研究人才[2-3]。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各个层面的改革驱动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作者就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工艺”两个二级学科分别于1996年、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4年获得“化学工程”工程硕士领域授权,2011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本学科为陕西省优势学科,目前拥有供研究生使用实验室面积近3000平方米,大型实验仪器50余台套,取得了一批显著的科研成果。截止2015年底,共授予250人硕士学位,目前在读学术学位研究生105人。
围绕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学科荣校”的发展战略以及创建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以油气煤清洁加工过程、油气田应用化学、催化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石油工业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为支撑学科方向,明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探索具有化学化工学科特色、有利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本学科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较宽的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发展方向及研究前沿;在实验技能、计算能力、应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解决本学科科学与技术问题等方面经受培养和训练,具有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化学化工过程生产与管理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以国内各高等院校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教改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基础[4-8],同时针对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具有化学化工学科特色、有利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构建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研究型人才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李谦定(1959-),教授,长期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和应用化学研究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国内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学改革比较有特色的院校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有本院特色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探索(如推进开放式实践教学;鼓励和资助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等)。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将科研融入教学,并以科研带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性学习平台,并且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套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规律、社会需求及专业领域发展前沿,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内容前沿性,保证学生系统掌握基础专业理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研究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考虑构建“平台+模块”的模式,即根据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方案,设置基础课程平台;综合考虑生源类型、所学课程、研究方向等多方面因素,设计油田化学或石油炼制等选修课模块,搭建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案例为主的课程培养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有一定影响力、结构合理、有较高水平和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强化学科带头人作用,建成适应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团队。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等方式加强学院师资力量,从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聘请高水平专家作为兼职导师等措施,加强师资力量;(2)遴选高水平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作为梯队人才,构建年龄层次合理、专长互补的学术团队,加强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学院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3)为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借鉴其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积极开展“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资助计划”,努力聘请一些国外的著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短期讲学。
(三)积极推动教材建设
将研究生教材建设纳入学院教材建设规划,编著一批反映我院水平和特色的研究生教材。参照本科教材编写资助规定执行,划拨出适当的经费资助研究生教材(讲义)的编写和出版,按年度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生教材立项评审,主要支持对学科建设提供较强支撑、通用性强、能够跨二级学科开设课程或前沿学科的教材。对满足条件的教材,上报学校相关部门争取纳入学校教材立项和出版规划。努力使所学课程在工程实践与先进理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不仅要使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正确地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还需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四)强化科研技能训练
加强研究生的系统性科研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各类科研任务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的素养和能力。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确保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特别是纵向基础研究项目,使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所从事学科发展现状及相关实验方法有详细了解,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积极组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和完成各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在对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实验素养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将老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科研的价值和乐趣。在课堂讲授之余积极开展自主设计实验,分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以科研带动教学,注意科研思路及成果向研究生教学转化。以科研带动教学,将科研创新意识渗透于教学的个个层次,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促使教师在研中教,学生在研中学,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把学生引入到科研中来,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悟科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根据学院现有条件,打造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特色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实验平台,加快了分析测试中心、工业催化实验室、油品检测实验室、炼化工程技术中心等共享平台建设,以此为依托改进研究生的培养条件。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突出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开放学院仪器设备为科研提供必须的研究条件,保证完成高级别项目,促进本学科在石油天然气及煤化工、催化新材料、油气田应用化学等领域形成稳定的优势研究方向。另外,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规划建立校内科研平台和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鼓励和资助创新性试验项目的开展,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六)加强内外学术交流
制定明确的政策支持导师和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访学和企业实践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高水平专家学者,加强人才交流与共享,逐步提高师生的学术水平以及学校、学院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积极组织召开访学报告会,安排归国的访问学者、向全系师生介绍他们在国外一流大学的访学经历。访学报告会不仅会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完善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借鉴本科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学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加强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尝试建立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体系,及时跟踪培养质量。规范导师的岗位责任,对导师进行定期考核,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指标。对首次招生导师的培养工作加强跟踪和协助。建立研究生学业评估制度,对于研究生实行学业考核和培养过程管理,建立学业预警、监管与奖惩机制。加强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强化开题答辩,试行预答辩制度,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学位论文选题、创新型、工作量、实验计划等方面进行审查,由此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在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多年培养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初步的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经验为该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可行性。
(一)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我院学术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紧紧突出石油石化特色为指导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油气田应用化学、石油工业环境化学、油气加工工艺、工业催化过程、绿色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等培养方向,为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二)有较为优化的培养方案
2012年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反映了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特色和性质,明确树立全面质量观念,实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教育,加强基础知识,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具有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专门知识的具体要求。
(三)逐步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
我院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注意与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衔接,兼顾研究生来自不同学校的背景,如来自非石油院校的同学,要求补修石油石化类专业基础特色方向课程,以尽快适应本学科特色与方向,为更好进入和开展论文工作做好背景知识准备。
(四)逐渐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近年来,我院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导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学术成果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院共有研究生专职导师32人,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近三年导师人均年科研经费近30万元,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
(五)具备基本的科研平台
近年来,我院依靠西安石油大学高水大学建设项目、中省共建项目、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陕西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等,在补充完善了原有的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分析测试中心、工业催化实验室、油品检测实验室、炼化工程技术中心等实验平台,为全院师生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优势。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须循序渐进、逐步推行。我们将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王柯敏.当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5.
[2]卓志,毛洪涛,赵磊.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33-36.
[3]郑文轩,杨瑛,孟婷婷,等.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考与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5):61-62.
[4]熊娜.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2):151-152.
[5]黄宝印,徐维清,张艳,等.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9.
[6]陈艳慧,崔议文,李勇,等.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33-38.
[7]尹艳冰,李伟坤.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71-74.
[8]齐艳杰.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征探析与思考——基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教师座谈会[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33-38.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a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disciplines of aca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combining with their own practice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end.Profound thought is given in terms of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active promo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reinforcement of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scientific research skills training,disciplin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academic communication,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o on.Moreover,this article formulate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plan to improve innovation ability,and explores a set of feasibl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postgraduate educ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reform
2096-000X(2016)15-0022-03
G6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