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术研究方法论探究

2016-03-19 15:42军,谭
关键词:手稿黑格尔共产主义

张 荣 军,谭 培 文

(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术研究方法论探究

张 荣 军1,谭 培 文2

(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如何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的地位问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聚焦点。要厘定其学术地位,务必先确定《手稿》研究的方法论前提。整体性的方法是探索《手稿》学术地位的首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整体性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看《手稿》,它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开山之作,但方法论和思想内容等方面仍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探索《手稿》等文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整体性方法;马克思主义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学术地位问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始终存在重大分歧的学术聚焦点。在国内一直存在着“不成熟”论(陈先达)、“两种逻辑”论(孙伯鍨)、“转折论”(黄楠森)、“起点论”(王东)、“成熟论”(张奎良)等学术分歧;在国外,甚至还有“顶峰论”或“高蜂论”等论见。[1]在《手稿》写作170周年以后,关于《手稿》究竟是马克思主义的“成熟”或“不成熟”之作的学术争论再度兴起。根据国际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验教训,正确定位《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学术地位,对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如何正确定位《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学术地位,必先厘定研究《手稿》的方法论前提,即我们以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手稿》。

一、探索《手稿》学术地位可能的方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以俞吾金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还应该包括人类学。不管是三部分划分,还是四部分划分,马克思主义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最终解决的是人类解放的问题,落脚到共产主义,故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乃至人类学当作马克思主义来对待。整体的研究视角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又是其本体论在认识论上的反映。

研究《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的地位,是指如何通过《手稿》看马克思主义,或通过马克思主义来看《手稿》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手稿》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毋庸置疑,整体与部分(个别)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方法论的重要维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别(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整体性的方法是探索《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学术地位的重要方法。

整体性方法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性整体。在谈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时,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仅仅局限于具体到抽象,而“具体——抽象——具体” 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最后的具体之为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2]25只有通过对对象、感性、现实等的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多样性的统一的整体,才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二是指任何个别只有与整体联系起来时,这个个别才是这个整体中有意义的个别,如果把这个个别从整体中分离出来,这个个别就蜕变成了另一事物,就不再是这个整体中的个别。

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3]34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整体。《资本论》通过对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总过程的分析,具体呈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只有在这个整体中才有意义。黑格尔:“真理是全体”[4]12。真理不是某一个孤立的、静止的部分,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整体。黑格尔在谈到概念的整体性时,指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象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5]156。这就是说,一个部分要是从整体的有机联系中孤立出来,这个部分就不再是原来意义的部分,而是转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之所以可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有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而存在。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用整体性的方法论述了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整体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孤立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孤立静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是以“现代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整体。现代社会主义与“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根本不同,它是“科学的社会主义”[6]850。

“现代社会主义”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现实样态。脱离现代社会之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就倒退为只是解释世界的科学。恩格斯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7]402。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现代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剩余价值学说阐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而代之,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内在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马克思主义而存在。这里尤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存在。如果把马克思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或某个部分、某篇著作的内容,从整体中孤立出来,割裂其与整体的联系,它们同样会蜕变成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二是不能用外在的甚至自己建构的整体来整合马克思主义。如卢卡奇承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总体性方法,但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他仅用一个摆脱物化意识统治的阶级意识的范畴总体来取代马克思主义。

方法的存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体存在为前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可能之存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内在地存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相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整体存在的整体方法,方法就成了主观臆造的方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方法”时说:“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蒲鲁东先生把种种经济关系看做同等数量的社会阶段,这些阶段互相产生,像反题来自正题一样一个来自一个,并在自己的逻辑顺序中实现着无人身的人类理性”[2]222。蒲鲁东的哲学方法实际上成为了脱离存在的“无人身的人类理性”。这是十分荒谬的。马克思的整体性方法论原理为人们解读《手稿》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文献提供了方法论根据。

二、《手稿》中马克思的整体性方法

就本体论(内容)来看,马克思《手稿》以前的主要论著,如《博士论文》,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语言风格追求“定在中的自由。”[8]50《博士论文》总体上还处于唯心主义阶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理论和现实矛盾的聚集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9]591。在此,马克思解决了“苦恼的疑问”。在方法论上,马克思开始由哲学思辨向经济哲学转换,并且完成了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两篇文章中,马克思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政治解放尚未消除私有制,政治权利只是在不同阶级手中轮转交替;人类解放则要消灭私有制和阶级,这一任务的完成是共产主义,然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0]11,即实现人类的解放需要现实力量和理论的指引。这一力量非无产阶级莫属,而理论指导就是即将创立的新世界观。“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10]17。在这里,马克思虽然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但在方法上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

就方法论(认识论)来看,在《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运用黑格尔式的语言,在哲学的思辨领域去寻求“自由”的王国,较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出发批判黑格尔还有较大差距;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苦恼的疑问”,为解决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开始运用经济哲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批判宗教入手,然后深入批判尘世、法和政治,坚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11]7,即使触犯当权者也不退缩,提出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理论。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而“马克思首次提出这个学说是在1844年”。[12]61

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三者关系中,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列宁说:“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是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在称之为认识论的内容。”[12]12唯物辩证法揭示出客观认识对象的辩证本性,揭示出认识发生发展的社会形式,为科学认识论奠定了基础和前提。近代以来,认识论步入舞台的中央,甚至成为各种哲学体系的出发点。自我与外部世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成为讨论的主要话题,由此形成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为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执一端的弊病,康德试图用“先天综合判断”将感性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但最终走向了折中主义。黑格尔把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在一起,力图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关系问题,但把辩证法和认识论构建在绝对精神的神秘运动之上,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问题。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唯物而辩证地确立了辩证法和方法论统一的基本原则。《手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统一的问题。

在《手稿》之前的所有著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既可以看作是哲学的或政治的,也可以看作是经济学之类的著作。毋庸置疑,这些著作都存在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初胚芽,但都不能看作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手稿》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地标。马克思找到了分析问题的理论武器——“异化劳动”,以此作为分析工具对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人的本质、 共产主义学说、实践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深刻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具体表现为:

第一,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规定性,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从人与物的关系中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这就为生产关系理论作了理论的准备和铺垫,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分析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时说:“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做规律。”[10]155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把本该论证的经济事实当作了理所当然的前提,故此,从同样的经济事实出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得出私有制和私有财产是天然不可侵犯的结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分析和对资产阶级经济的批判,反转了以前的结论: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结果,而不是一般认为的那样,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根源。马克思说:“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因为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总以为是涉及人之外的东西。而人们谈到劳动时,则认为是直接关系到人本身。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10]168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这个分析工具,把私有财产同人类的发展、劳动联系起来,既从经济上为论述人的本质指明了方向,又为解决人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虽然在以往的作品中有过论述,但由于缺少“异化劳动”这个科学的分析工具,不能揭示人的本质。《手稿》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劳动出发,作了较以往不同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10]162,而人类就大不相同了,“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0]162,“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10]163,并且,“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0]163。由此,人的感性、对象性是在劳动中产生、实现和得到确证的,因而,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是类存在物。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这个分析工具揭示了人的本质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解决人类社会的价值归宿——共产主义,夯实了理论地基。

第三,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基础上,揭示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阐述了人的本质。在谈到人类社会最终的价值归宿时,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0]185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述虽然还是沿着费尔巴哈人道主义方向展开,但是力求向历史唯物主义接近,为后来科学论述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

第四,对实践作用的论述。马克思在《手稿》中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论证、互相补充的整体。检验这一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理论来自实践,又必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马克思强调:“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10]192理论难题的解决依赖实践并且是实践的任务。为说明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0]196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得到升华。

第五,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既有功劳,又有不足,功绩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不足之处是看不到否定性辩证法,把否定之否定仅仅看做是哲学自身的矛盾。马克思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11]205在黑格尔那里,人要肯定自己、满足自己,第一就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外化,为自己创造一个外部的对象世界,形成主客世界的对立,通过对立的扬弃,使外化的力量 “客体主体化”,回到自身。这就形成了自己产生、创造、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借助于劳动才得以完成。马克思既肯定了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或者劳动的本性就是否定,又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存在的不足——黑格尔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作用:异化。黑格尔通过否定辩证法,一方面坚持了历史主义的批判原则,揭示历史运动;另一方面又为历史运动找到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述。

《手稿》首次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等理论进行了初步论述,并在“笔记本Ⅲ”,用了大量篇幅加上一个增补,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七个问题。[13]133安启念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第三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是全书的中心部分。安启念说:《手稿》“体现出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共产主义问题、共产主义的实质、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手稿》从经济学入手,中心问题是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但落脚点是哲学。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都是围绕对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问题的研究展开的。这就是《手稿》的文本结构”[14]54。《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否是科学的共产主义,留到下文再说。但从《手稿》的逻辑结构来看,共产主义思想无疑是《手稿》的中心内容。马克思第一次以共产主义为核心从整体上论述了他的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统一。以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存在来看《手稿》,它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开山之作。《手稿》改变了以往把英国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分开研究的不足,力图把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相互补充、相互论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最新的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所作的整体阐释和综合。尽管这种综合和论述还不够完备,但已经预示了新曙光。

三、《手稿》的整体性方法尚未完全成熟

《手稿》究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成熟之作,还是一部并不成熟的著作,由于所持视角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迥异。事实上,对《手稿》文本的解读并不排斥研究者所持视角的意义。伽达默尔认为:“真正的问题也并不是存在以什么方式才能理解,而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就是存在,因为对存在的理解展示了此在的存在特性”[15]12。马克思主义需要语言的解释与理解,但解释总是解释者的解释,而不等同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如果撇开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就先依据某个概念、命题而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这显然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16]249。在《手稿》与《手稿》以前的所有文献中,如果要寻找某个概念、命题等,将其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萌芽,皆无可非议。但是,要认为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产生或成熟的标志,那会导致以偏概全、以部分替代整体。这就是说,《手稿》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成熟之作,既不能单以哲学的视角、也不能只用经济学或社会主义的视角来看《手稿》,而必须从是否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存在来看。

《手稿》的整体性研究是马克思以往的作品所不能及的,但《手稿》在思想内容、方法等维度上显然还是不成熟的著作。

一是方法本身的不成熟。《手稿》第一次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探索。但是从方法论看,在哲学上,虽然他基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初步认识到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遗产的“必要性”,如其中特别加上一节:“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10]112,但是,他对整体方法的内涵尚未完全把握,最为典型的表现是他还未提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坚持研究政治经济学既不能像重商学派、重农学派一样从表象的具体或经验出发,也不是亚当斯密“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最后一个具体作为具体的“整体”,不再是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2]24。这就是说,整体不是部分简单相加之和,整体就是具体的总体,是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相反,在《手稿》中,他不仅不赞成亚当·斯密“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甚至还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完全经验的”[13]3。虽然这里的“经验”,是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场,但是这也说明《手稿》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二是论述共产主义的理论前提与实践前提并不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155。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基础。费尔巴哈以人道主义、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共产主义,只能是假共产主义。但是,在《手稿》中,马克思却认为《手稿》的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的(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他说:“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10]112显然,把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看作是“实证的批判”的理论前提是不科学的。

剩余价值学说是共产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前提,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通过《资本论》等的研究和发表来实现的。在《手稿》中,马克思虽然把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看作根本的对立,但是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并未予以肯定,他说:“国民经济学虽然从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这一点出发,但是它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11]166。这就是说,《手稿》的劳动还不是从经济学意义价值生产的劳动,而是哲学意义的“生产”活动或人的自我创造的对象化活动。

共产主义理论产生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等理论前提,但就其内容而言,首先来源“现代社会主义”的实践。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实践的历史与现实的考察,还不是科学实践观意义的考察。《手稿》虽然也有“实践”观的萌芽,如马克思所言:“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在的有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10]192。马克思把工业实践看作一本打开人的本质力量的书,这里蕴含了科学实践观思想的萌芽。但是,在多数语境中,实践都是一种实现费尔巴哈“人的本质”逻辑预设语境中的实践。更为要紧的是,正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阐明的,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实践视为人的实践。这就是说,《手稿》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不仅不可能论述共产主义理论的实践前提,也不可能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去考察共产主义的实践来源与过程。

三是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缺失。就《手稿》看,马克思阐释了共产主义的内涵,他说:“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10]185。这里的共产主义仅仅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一致的哲学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其哲学基础当然涵盖了人道主义、自然主义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它们可以看作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最初起源。就《德意志意识形态》来看,马克思坚持共产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3]166、“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 ”[3]202。共产主义是不能脱离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形态。可见,《手稿》的“共产主义”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共产主义大相径庭。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18]435-436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中介,而不是相反。严格地说,虽然《手稿》提出了“共产主义”概念,但是,这里的共产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的共产主义,而是哲学的人道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以费尔巴哈人道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还未能对费尔巴哈等旧哲学信仰进行彻底清算的结果,是马克思探索科学共产主义过程中不成熟的思想,不能看作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四、坚持从整体性方法研究《手稿》的意义

(一)从整体性方法研究《手稿》,才能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

《手稿》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著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哲学、经济学、共产主义等理论,还有美学、生态学、伦理道德、宗教观等内容。任何一个方面的延伸和放大,都可以建构一个完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手稿》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聚焦点的一个原因。这些研究并没有影响《手稿》的价值和意义,反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但是,如果要探索《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史中的地位,那就不能从个别引申出一般 ,而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存在出发来厘定《手稿》的学术地位。因为只有在具体的多样性统一的整体中,才可以真正再现和把握好个别,而个别也再不是一个混沌的表象。这就是说,《手稿》只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存在的一个个别,这些个别包含了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元素,但不能等同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看《手稿》,《手稿》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开山之作,但就其思想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如果像苏联戈尔巴乔夫时期那样,离开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峰,从而将马克思主义降低为一般不得人道主义,那是十分错误、也是十分有害的。

(二)从整体性方法研究《手稿》,才能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中国话语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影响力,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手稿》面世以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思潮,不仅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甚至还有国外后工业社会的后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解读《手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成为了21世纪以来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外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也从《手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出发,但是,要么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以阶级意识为总体性范畴的马克思主义(例如卢卡奇),要么把马克思主义诠释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例如科尔施),要么把马克思主义疏解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例如阿尔都塞),要么把马克思主义阐释为分析主义方法的马克思主义(例如科亨),要么把马克思主义说成社会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霍克海默),要么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苏联理论界等),还有把马克思主义解构为后工业社会的碎片化的多元主体的霸权游戏的马克思主义(拉克劳、莫菲等),不一而足。这些研究可以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成果话语体系建构的素材。然则,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言说的话语体系,就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存在和方法,这是与苏联和国外马克思主义都具有本质区别的学术话语。这就是说,无论是对《手稿》还是其他经典文献的研究,只有从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出发,我们才能形成不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话语。

(三)从整体性方法研究《手稿》,才能突显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与意义

《手稿》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几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现代社会主义是其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都是以现代社会实践为基础并与现代社会主义实践需要的维度相适应而建构的学说。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都必须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要求,而为现代社会主义实践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现代社会主义。这就要求,第一,在理论上,无论是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都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服务,共同参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话语体系。第二,由于中国的国情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现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在经济上既要肯定新常态下劳动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也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努力防止资本逻辑下劳动异化现象的出现;在政治上要严厉打击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防止金钱拜物教、权利拜物教等现象渗透社会各领域。

[1] 冯颜利.建国60年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 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4] 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Ⅱ基本内容及全书文本结构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

[15] [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贾镇平,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李长成]

On Academic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ZHANG Rong-jun1, TAN Pei-wen2

(1.College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 550001;2. College of Marx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China)

How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Manuscript in Marxist academic research is a focus of Marxis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focus on the Manuscript research methodology before determining its academic status. The holistic approach is the first way to explore the academic status of the Manuscript. Marxism is based on the holism, hence there are no Marxist philosophy,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Socialism which are out of integrity.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at the Manuscript with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and the Manuscript is the forerunner of Marxism, but it is not yet a mature work in terms of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So to explore Manuscript from the whole Marxism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alism.

Manuscripts of 1844; holistic approach; Marxism

2016-01-0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以人为本实现路径的利益机制协同创新研究”(13BKS027);第58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5M5812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贵州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课题([2013]12)

张荣军(1975-),男,山东临沂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读博士后;谭培文(1948-),男,湖南衡山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4.006

A1

A

1001-6597(2016)04-0035-07

猜你喜欢
手稿黑格尔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丢失的手稿
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