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硕士研究生“本科化”倾向及改进策略

2016-03-19 13:41米也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米也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00)

浅论硕士研究生“本科化”倾向及改进策略

米也纳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00)

高等学校研究生扩招的过程中,硕士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本科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教育泡沫化现象、学术风气的功利化商业化、招生评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其“本科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硕士研究生“本科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硕士研究生;本科化;改进策略

自从1999年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扩招并且进入到了“大众化”的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伴随着本科生源数量的增加而迅速的上涨,但其增长速度却远远大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同时,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愈来愈明显的出现本科生化的趋势,对本科生的教育与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趋同现象。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应有的区别

在近几年,我国研究生在扩招的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出现了硕士研究生“本科化”趋势和倾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区别

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我国研究生教育以下的层次越来越起到基础性教育的作用,高等教育中层次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理应承担起培养各领域精英的责任。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偏向精英化,本科生教育应偏向大众化。

(二)知识建构:概念建构和问题建构的区别

在本科生阶段应该实施概念建构的模式。概念建构,顾名思义,指的是从相关专业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着手,进一步的启动相关的专业教育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保障基础知识全面性与完整性,但不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与热情。该模式有利于激起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但很难确保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学习。本研究建议,在我国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该主要实施问题建构的模式,该模式指的是通过专业问题的提出来进一步启发当代研究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对问题的创新意识。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知识的问题建构为主,以概念建构为辅;本科生教育应以知识的概念建构为主,以问题建构为辅。

(三)课程设置: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区别

本科阶段的教育应该着重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与此相比,硕士阶段的教育更应该定位于对新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因此,本研究建议,硕士教育的重心是在专业性创新性,而本科教育的重心则是在基础性全面性。

(四)教学方式:讲授式与启发式的区别

讲授法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建立起该体系最高效和全面的方法之一,本科生阶段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学科领域中建立起专业知识的体系。因此,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仍应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包括学术沙龙、课堂讨论以及案例教学等形式。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本科阶段的教育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同时呈现出愈加明显的本科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目标方面,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后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中包含两个核心的教育目标:一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二是为社会培养核心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2.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的“本科化”主要体现在缺乏思考性及专业前沿性,不能有效引导或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很少能及时有效地参照目前最前沿先进的理论与经验,问题建构也未能得到明显体现。

3.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一部分仍采取课堂讨论为辅、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科中文科类专业更为明显,讲授方式仍然是具有很大优势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仍然是课程的主流,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课程比例不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均需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部分虽然采用研讨法,但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成效不大。这样的教学无异于把硕士研究生下降到本科生的水平。

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泡沫化现象

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对一所高校学历真实性及其声誉问题有所影响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发生在个别的学校的局部的质量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那些较大规模的教育方面的泡沫化现象。教育方面的泡沫化现象指的是由于过多的教育消费方面的需求去追求有限的教育方面的资源,而导致教育资源的增长难以超越教育规模的增长,造成大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文凭,引发了文凭上的普遍信用危机。这种现象在追求快餐的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急剧扩展中,最容易被引发。

(二)学术风气的功利化、商业化

首先,学术固然有其非常实用的价值,但是过分的强调实用的狭隘主义是一种不正常的学术风气。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无用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科技上的含量低的小型实用型技术服务型课题则颇受青睐。

其次,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商业上的投机心理和浮躁的风气也正在侵蚀着学术方面的深度研究。一些学者急功近利,甚至有的人丧失了学术道德底线,以抄袭剽窃的手段换取一时的名和利,甚至是忘记了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

(三)招生、考核、评估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招生制度不完善。有些培养单位降格以求,“宁滥毋缺”。更有甚者,有些培养单位的个别人士利用手中权力进行非法招生,导致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其次,淘汰率低。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几乎是一试定终身的,只要通过了入学考试,经过规定年限的研究工作、学习和论文答辩,一般都能获得规定内的学分,淘汰率几乎低于5%。本研究认为,没有淘汰率,就很难有危机感,很容易滋长惰性的发展,影响教育质量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研究成果评定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近年来,几乎各大高校都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只是为了找工作、评奖评职称和完成学业上的任务而忽略了其发表文章的质量和知识的积累。

四、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一)推进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协调统一,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共同发展

数量与质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数量的增长不能以损质量为代价,而质量的提高也不能以损数量为代价。现实发展既需要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也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而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就要既关注数量的结构性增长,又要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标准。即要对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区别对待。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选聘、考评、激励机制

首先,完善高校导师选聘机制。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指导能力,能活跃在学术前沿,并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在选拔导师时对于能力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考虑。

其次,完善高校导师考评激励机制。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把动态管理、量化考核、跟踪评估等一系列的督导措施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与导师任职资格挂钩,促进教学培养质量的提高。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导师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调整课程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

要防止硕士研究生教学“本科化”倾向,必须调整其教学内容。正如谢安邦教授所说:“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即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

此外,应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借国际化促进学习内容的前沿化,这也将促使大学办学的理念更加开放,有效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国际间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

(四)改进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多样性

研究生教育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要把研讨式教学贯彻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学习是前提,批判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为了丰富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途径和平台,可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讲座、研讨会等,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索不同领域知识,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本领域内较为前沿或国内较为普遍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因此通过这一学习交流平台,研究生能够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主动探索、发现并试图解决问题。

(五)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招生、考核、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招生机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应真正落实优中选优的原则,从而保障生源质量。若有发现个别人士徇私舞弊非法招生,应予以严惩。

其次,严把科研成果质量关。防止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对学术研究的侵蚀,杜绝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手段。学者们需要潜心研究,潜心积累,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再次,适当提高毕业考核淘汰率。要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对研究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或实行分流,或推迟毕业或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简基松.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目标差异对教育模式之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93-94.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65.

[3]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68-72.

[4]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3(5):99-102.

[5]赵忠令.防止本科化倾向——实施研究生教育结构性扩招[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6]阳荣威,胡陆英.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及其应对措施[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1-16.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ster graduate education show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endenc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Specific performance i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etting,teaching methods,etc.Education bubble phenomenon,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utilitarian and commercialization,admissions and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due to i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endencie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endency of master graduate.

Master graduate education;Undergraduate education

2096-000X(2016)15-0170-02

G647

A

猜你喜欢
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