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园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借鉴
李存园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早,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探索包括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统一的管理和质量监督机构等方面。发达国家推动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经验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借鉴,包括政府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质量管理与监督等内容。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为社会培养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表现为两者在规模、结构、质量三方面供需相匹配。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荒”、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等现象表现出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客观分析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有益探索,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做有益的借鉴。
(一)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
发达国家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方面采取很多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如德国政府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和《企业组织法》等等通过相关法律的颁布明确参与职业教育各个主体的权责利的分配机制,保证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立法保护职业教育学校和学生的权益。澳大利亚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法》确立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培养方式,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和韩国也积极颁布相关法律确保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日本相继颁布了《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1999.10)和《产业技术力量强化法》(2000.04)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联系。[1]韩国政府在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法方面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产业教育振兴法》(1973)确定产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与权力。《在企业中获得学位》条例,赋予企业培养人才的权力,同时规定企业学位授予的各项规定,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无论是与我国毗邻的韩国、日本,还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和澳大利亚健全的法律体系无疑成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二是构建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政府主导构建完善的经费筹集法律体系和确定经费来源渠道。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都比较大,OECD国家投入经费比重都在国民经济收入的1%以上,其中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经费投入比重达到国民经济的2%以上。[2]纵观发达国家的经费投入都是有政府主导建立完善的法律作为保障。德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双元制”的主体之一的企业要承担起职业教育的一部分经费。澳大利亚通过《拨款(学校资助)法》和《拨款(技术与继续教育资助)法》以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来企业必须由工资总额的2个百分点作为职业教育的培训费用,从而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2]。美国政府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有政府(联邦资金、州资金、地方资金)、个人投入(学费)、企业投入、学校社会服务收入等组成,其中政府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的经费的主要来源。英国政府专门成立“职业教育基金会”承担英国国内职业教育的四分之三以上的经费投入,其余有行业和企业支出。由此可见发达国家政府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方面主要为系统的法律体系和构建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
(二)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发达国家在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措施中,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以及澳大利亚的“培训包”都是其职业教育面向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重要方面。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学徒培训机构为学生安排理论和实践指导老师,一般而言,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会有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技能。学徒培训机构一般都会专业的资格评估人员对学徒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估,学徒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招生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对各个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招生,获得的职业资格为国家统一认证,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因此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直接满足对接市场需求,同时政府的经费承担确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外在保障。德国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成为其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典范。德国“双元制”以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办学理念,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办学定位,培养的学生拥有职业学院的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理论学习,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内容与企业行业的需求无缝对接,因此能够很好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以“培训包”的培训体制为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典范,澳大利亚培训包的实质是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的能力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是由行业和企业为主导开发,由国家颁布,能够很好的提职业业资格的迁移性和权威性。据统计2003年澳大利亚就有半数学生接受培训包培训。[3]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制度是以明确的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标准,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有效保障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质量需求。
(三)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进入市场的等级证明,是劳动力价值的外在体现,因此权威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比较完善,其中英国的职业证书,以职业标准为核心,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培训使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5个等级的学历水平,且等级证书是由行业专家通过学生的现场实践表现来确定。英国职业资格证的确定标准、名称、培训机构的注册条件等都是有国家法律条文来确定具有权威性。[4]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历教育相衔接,与学历文凭具有同等的社会效力。并且具有行业企业的充分参与,在英国150多个行业的数千种职业标准都是有行业企业参与制定的,行业企业的参与度高。此外,还有严格的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是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机构,在考核管理中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以国家推行的“培训包”制度为核心,确立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将行业的技能素质需求与培训包的能力标准结合,从而使得行业需求的能力标准与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有效衔接。[5]因此,发达国家推行的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行业企业的充分参与,是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
(四)建立统一的管理和质量监督机构
统一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是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英国为了保证两者的有效衔接,1986年成立了国家职业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制定国家职业标准、保证企业行业的参与以及进行职业资格的质量监督等工作。此外,英国还先后成立了行业技能委员会(SSC)、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UKCES)。行业技能委员会主要满足雇主的技能需求,提高每个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4]主要负责更新和开发职业标准,检查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职业资格的接受程度。英国国家就业与技能委员会主要是平衡英国的劳动力市场,提出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的改进建议,能够使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受益。英国的行业技能委员会、就业与技能委员会以及行业技能协议(SSA)成为英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衔接的新机制。芬兰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是其教育改革的重点,《2011—2016年教育和发展研究规划》中强调教育要反应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芬兰通过教育部、就业经济发展中和省政府办公室三个机构以地方委员为协调者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预测机制,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6]
(一)政府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政府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政府首先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明确职业教育参与主体义务与权力。政府可以通过颁布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管理文件来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其次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经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完善的经费投入能够保障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可以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的参与主体,从而分担职业教育的经费,扩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其三是政府要积极促进和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的交流平台,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服务于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方式关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规模不断扩大,如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产教融合专业达到80%以上,但是我国产教融合一般由市场自发形成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因此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是加大办学体制改革,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和指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桥梁作用。二是通过颁布相关法律确保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明确参与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使得产教深度融合有法可依,消除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顾虑。三是鼓励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院校,调动市场活力。
(三)建立完善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价值的外在体现,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着证出多门,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内容与劳动力市场技能的需求脱节,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权威性和适应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完善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是通过立法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保障体系,保证证书的权威性。二是行业企业参与资格证书的能力标准的制定,使资格证书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兼顾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设立专门机构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行规范,引进第三方监督结构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7]四是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互认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有利于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四)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与监督
从供需关系来看,职业教育作为供给方其培养的人才质量应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加强对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和监督,一方面能够在人才输出时严把质量关,将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毕业生输送到劳动力市场,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质量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将其反馈到职业教育培养机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内容、方式、目标等内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而更好的满足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在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和监督方面经验和做法,一是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机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加强企业行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企业行业是吸收职业教育人才的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监督,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1]武新胜,发达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2]广东省教育“十三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专题研究报告,华南师范学大“广东省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组,2015.
[3]王全旺,赵兵川.澳大利亚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83.
[4]刘育锋.英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匹配的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13.
[5]蒋凯.英国职业教育:性质定位、运行模式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6]刘其晴,周谊.芬兰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的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3):60.
[7]孙玲.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瑞士高等职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1).
G 719
A
1672-402X(2016)12-0088-04
2016-09-20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研究》(主持人:陶红;项目编号:2014JKZ017)阶段性成果之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研究生创新课题“广东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途径研究”成果(主持人:李存园)。
李存园(1989-),女,河南安阳人,教育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