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19 13:38王继辉张杰赵伦芬赫崇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山工业园区火炬

王继辉,张杰,赵伦芬,赫崇飞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中山 528436)

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继辉,张杰,赵伦芬,赫崇飞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中山 528436)

高职教育是一种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教育。座落在工业园区的高职院校以“院园融合”为抓手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院园融合”既能满足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又能使高职教育发挥为地方社会和园区企业服务的作用以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实践,形成了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中山火炬模式”,即学院与工业园区实现深度融合,通过建立董事会制度,构建生产、教学、研发、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校企合作,实行以社会、产业需要为落脚点的“十个对接”等,其成果和经验对其他高职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高职教育综合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同时强调,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总要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因此,加强对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具有时代必然性和重要现实意义。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源于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脱胎于国家“火炬计划”高技术产业的被1000多个企业所包围的、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色的“园区大学”。[1]这所源于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脱胎于国家“火炬计划”高技术产业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其经验值得其它高职院校借鉴。

一、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中山火炬模式”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山市《把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作为中山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的精神,即新型专业镇发展要在技术、商业模式、产业组织、要素资源和产城融合等方面实施系列的创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由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迈进。[2]中山火炬职院以中山火炬开发区为依托,服务于工业园区行业企业,全面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与工业园区深度融合,形成了以“院(学院)园(工业园区)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中山火炬模式”,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深化培养改革等方面。

(一)服务产业升级

坚持高职教育“立足园区、服务园区”的定位,坚持“高、新、特、精”的办学理念,拓展“政、产、学、研、企”合作领域,围绕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融入工业园区的工作实践,为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支持,全面地服务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园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3]

(二)创新人才培养

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就是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实施的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缩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人才规格要求的差距,增强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开展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五位一体”就业模式。坚持发挥资源优势,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发挥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作用。[4]

(三)增强校企合作

学院与园区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特别是实践课程)、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全方位合作,[5]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园区能力。同时在高职教育的实践层面发展多形式参股的实训基地,建成融生产、教学、研发、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

(四)开展技术服务

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技术服务和支撑体系,以协同创新的智慧行为,不断放大高职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能。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提供科学技术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工业园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主动发挥高职教育对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支撑作用,为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助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2]

(五)深化培养改革

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设置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立足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开设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培育特色专业。专业设置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方向。[4]密切联系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依据行业各种工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制定标准,按照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教材,培养学生在工作场运用正确方式所需技能的能力。加强全程化的职业精神培养,使职业规划课程教学真正对学生形成指导与规划作用。[4]

二、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意义

新常态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火炬职院坚持“扎根园区,服务园区”的办学定位,坚持“高、新、特、精”办学理念,服务园区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院园融合”为抓手,进行高职教育综合改革,一方面适应和满足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促使高职教育自身得到成长。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高职教育为工业园区发展服务作用的发挥

高职教育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教育,服务地方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解决和满足地方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源头活水,高职教育离开了服务地方的功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座落在工业园区的高职院校,满足企业需求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其存在的合法依据。高职教育必须遵循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基本理念[1]时任中山市市长陈良贤曾寄语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说:“培养更多适用性人才,助推中山产业升级、创新发展”。[6]中山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也说“中山的定位是‘高、精、尖、轻’,火炬高新区是姓‘科’的,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科技引领、产业先导’。”未来五年,开发区将持之以恒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中山火炬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加大培养紧缺适用人才。加强科技骨干人才的培育,支持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应用技术大学”、“积极探索‘导师制’、‘项目制’等新型培养形式,加强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加快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骨干人才”、“创新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对接企业需求,加强与国内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深入推广‘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7]很显然,座落在中山火炬开发区被1000多个企业包围的中山火炬职院的生命力就是要力求满足工业园区企业的需要,各教学系要与各大总(集团)公司的技术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层面与园区八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立互动机制,专业设置对接园区产业布局、对接产业链培养引领产业转型骨干人才,[1]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服务工业园区的功能得以实现。

(二)有助于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及产业转型升级得以实现

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素质和技术创新。中山火炬开发区拥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50%,规模以上企业有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是拉动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但是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并非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技术更新跟不上社会对产品有用性的价值需求提升的速度。园区多数中小企业既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又缺乏技术应用能力,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发展效能和发展质量,损伤了园区姓“科”的身份和地位。[8]据调查中山火炬开发区企业有四个方面需求:1、企业生产对通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企业生产过程中最缺的是技术工,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相应提升人才的素质和技能;2、企业发展对对口技术人才的需求。一些公司要求培养针对它们公司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3、企业需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大企业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中小企业对技术需求面广,而企业自己技术力量不足,迫切需要有一个技术集聚平台,去给他们解决基础的技术问题;4、企业转型对项目合作的需求。企业希望能与高职学院高级人才进行合作,共同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总之,园区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积极配合和发挥积极作用。[4]很显然,实行“院(学院)园(工业园区)融合”能有效解决工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而火炬职院现有教职工46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及博士教师达3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达70%以上,拥有1000多项专利,建立了中山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光学学会等行业组织,食品包装研究中心、中山市材料表面工程与薄膜技术创新研发中心、数字城市研究院等校企研发平台,具有知识、技术与人才的集聚优势。[8]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倒逼着中山火炬职院必须加快转变:1、从“以人才培养为主”向“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服务并重”转变;2、从“以学校教育为主”向“学校教育和社会服务并举”转变;3、从“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总之,要求火炬职院必须提升技术应用转化和服务能力,成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此,中山翠亨新区管委会主任贺晖郑重指出,招才引项目是翠新区发展的重要工作,将为火炬职院在翠亨新区积极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无障碍的服务平台。[3]

(三)有助于高职院校发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据调查,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的理论基础不牢固、动手能力比较差,学生就业不稳定,学生缺乏严谨的职业精神,毕业生的基本素养与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存在较大差距。[4]

同样,处在工业园区的火炬职院在前进中也遇到一些问题:1、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与火炬职院相对薄弱的基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2、园区企业日益升级的人才和技术需求与毕业生规格的对应性相对不高的问题;3、外部机遇不断增多而内部思想认识、内在动力、能力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火炬职院朝着更高目标发展的因素。[7]基于此,火炬职院以“院园融合”为抓手加强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如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与企业建立牢固的利益链,不依靠财政投入,有效破解实习实训资源瓶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使办学空间延升到工业园区,从而支撑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1]最终使火炬职院在发展中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三、中山火炬职院以“院园融合”为抓手的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探索

(一)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制度

在管理体制上,学院成立了“政、校、企”三方参与的董事会,区管委会主任兼任董事长。火炬开发区10个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部是董事会成员,订立了董事会章程,董事会下设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和第三方评价委员会等4个专门委员会,与学院教学系、专业(群)对接,各系部根据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成立分会,将“院园融合”治理架构延伸到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层面,为强化人才共育提供了体制保障。[1]

(二)构建生产、教学、研发、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高职教育生态系统

学院整合整个开发区资源,为学院提供丰富的实训资源和扎实的技术师资资源,促进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共育模式。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三证书”毕业制度。学院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生产实训校区”,形成融生产、教学、研发、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高职教育生态系统。[1]

(三)发展校企合作

与园区的近300家企业建设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双方的利益链条日益紧密、牢固,其中与中荣公司的合作就扩展到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员工培训等10多个方面。办学空间从主校区、生产实训校区延伸到90平方公里的八大国家级产业基地。[7]

(四)实行以社会、产业需要为落脚点的“十个对接”

实现“十个对接”,即发展规划对接经济发展战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优化升级、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企业需求口径、技术技能人才链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链、教学内容对接岗位任务要求、教学实施空间对接企业生产车间、兼职兼课教师对接企业技术骨干、师生工作室对接行业企业技术研发、继续教育活动对接全民修身行动、校园文化建设对接企业文化,强化产、教十大领域对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创新驱动发展。[1]“十个对接”成为推进“院园融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五)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完全对接市场,按照火炬开发区八大产业基地需要取舍专业,“什么产业落后就淘汰什么专业,哪个支柱产业需要人才配备就增设相应专业”,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1]

(六)建设“生产实训校区”

实行“多形式参股”方式建设实训基地,以股份共建“生产实训校区”。例如,利用工业开发总公司、中炬高新的厂房物业,火炬区、学院、工业开发总公司、中炬高新四方共建“生产实训校区”,构建了融生产、教学、研发、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高职教育形式。这种“多形式参股”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1、以物业和场地入股方式共建“生产实训校区”。工业开发总公司以200亩的工业用地、超过10万平方米的物业,共建生产性实训校区。学院投入启动资金和管理,通过招商引企,引进与学院专业对口的企业。2、以资金和设备入股共建“生产实训校区”。入驻企业投入启动资金和生产运营资金与设备。学院购买必要的检测设备,以降低场地租金等方式引企入股。共计引进企业34家,入驻企业投入总值达8152万元的设备以及605万元建设资金。3、以红利股权方式共建“生产实训校区”。[1]

[1]中国最年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山火炬职院再闯新路“院园融合”打造区域转型升级新引擎[N].南方日报,2016-06-29.

[2]学院科技服务项目助推专业镇企业转型升级,校企合作研发十种新产品,填补国内生鱼和鱼骨加工产品空白[DB/OL].http://www.zstp.cn/site/news/mynews/2016/ 0428/12766.html.

[3]谋划“院园融合”新发展,拓宽“服务园区”新思路---王春旭院长率队赴翠亨新区考察调研[DB/OL].http:// www.zstp.cn/site/news/mynews/2016/0206/12630.html.

[4]立足园区,服务园区,坚定人才培养的定向性与稳定性——服务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专题调研述评之一[DB/OL].http://www.zstp.cn/site/news/mynews/2015/0305/ 11968.html.

[5]中云通董事长蒋旭明一行到学院洽谈创新创业教育合作,[DB/OL].http://www.zstp.cn/site/news/mynews/ 2016/0201/12627.html.

[6]陈良贤市长寄语学院助推中山产业升级、创新发展,[DB/OL].http://www.zstp.cn/site/news/mynews/2016/0322/ 12684.html.

[7]王春旭,院长工作报告——在第二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2016年4月12日)[DB/OL].http://www.zstp.cn/site/news/mynews/2016/0505/ 12778.html.

[8]科研顶天,技术立地,打造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技术储备库——服务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专题调研述评之二[DB/OL].http://www.zstp.cn/site/news/mynews/2015/0306/ 11969.html.

G 710

A

1672-402X(2016)12-0081-04

2016-09-25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一般课题《高职教育与区域融合实现新突破的路径探析——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主持人:张杰;项目编号:GDGZ15Y138);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一般课题《高职思政教师社会服务与企业培训的合作机制研究——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主持人:王继辉;项目编号:GDGZ15Y135)部分研究成果。

王继辉(1965-),男,湖南衡阳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列理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杰(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哲学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教育。赵伦芬(1979-),女,安徽肥西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赫崇飞(1967-),男,吉林白城人,法学博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列理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山工业园区火炬
磐安工业园区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接过火炬高举起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历史上的“中山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