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 行 ·知行有道·
心里有本清楚账
分享经济让更多的人暂时放下手机,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现了“回到过去”的愿望。期待有一天,小区生活变成这个样子:空巢老人寂寞了,有邻居上门陪伴;孩子生病了,有儿科医生来到身边;退休老师可以招收学生,义务发挥余热……总之,互助分享,传递温情。
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出租或借用东西给自己不认识的人,从根本上扩大了人们分享的人际圈,教会人们如何分享与合作。从产业运行模式方面,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大规模生产、排浪式消费、大规模浪费、大规模扔掉”的供给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供给模式和交易关系,实现了消费模式从“扔掉型”转变为“再利用型”。而通过对闲置个人物品的最大化利用,也可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让“绿色地球”和“循环经济”变成现实。此外,从就业模式上讲,共享经济还能将经济生产中的诸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分类、加工、购买和销售,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就业方式共享经济改变了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劳动力的全职就业模式,给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一种全新的在家谋生方式,从而使社会成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和兼职人员的混合体,使全社会成为一个全合约型社会。
(摘自《华声》2016年第8期 Gin/文)
那一年,我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我把原本由母亲负责的烤酒房接过来,烤酒、卖酒。一个15岁的少年,独自做烤酒这件事,还是很不容易的。我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当年那些场景,心里有些恍惚: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
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我经常对那些作业长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井冈山时期驮枪又驮炮,但它什么也评不到,为什么?它不进步嘛。人家求进步的,评大将评上将,对不对?做事情找规律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莫糊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经验都在肚子里,动手做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会拿个小本子记一记,包谷用了多少,燃料费花了多少,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再简单都要记下来;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
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的出酒率高,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我那个时候烤酒经验多了,敲敲酒缸就知道酒的度数有多高,现在这个本事我仍然是有的。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其实就是认不认真,会不会做成本核算。
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认真很重要,成本核算也很重要。
(摘自《褚时健传》 褚时健/口述 周 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