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啸
基层党建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孙 啸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基层党建信息化应逐渐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基本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把好思想关,在与时俱进上把好教育关,在联系服务党员上把好能力关。近年来,上海基层党建信息化朝着标准化、机制化、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基层党建以信息化为支撑,与区域化党建朝着融合方向发展;以信息化为平台,与互动式教育朝着趋同方向发展;以信息化为载体,与多元化服务朝着创新方向发展。“互联网+”下上海基层党建的信息化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对碎片化的党建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搭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平台,积极转变党建工作方式和理念,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新形势下党建信息化发展要求适应政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深刻反映党执政的基本规律,牢牢巩固党执政的根基,运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党建”,有效发挥党组织思想阵地的作用。随着“单位制” 的解构和“社区制”变迁,区域化党建逐渐打破单位和地域的限制,在区域内通过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构建党建模式和格局,信息化在区域化党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基层党建信息化与区域化党建开放性的融合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新业态,在党建领域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式扩大执政党的影响力,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区域化党建的开放性强调在组织形态、资源整合、机制运行、功能覆盖等层面加强横向结构的内部流动性和纵向深度的外部耦合性,实现空间的结构转换和时间的网络链接。如今的基层党建信息化正是在空间上打破单向联系,在时间上通过互联网发挥聚合功能的有效性,推动基层党组织内部实现协同发展、外部实现联动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区域化党建要求摆脱基层党组织“离散化”“空心化”“悬浮化”等现象,打破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带来的路径依赖,实现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融合。在时间演变上,区域化党建顺应了基层结构变迁和社区制发展的新要求,突出党员主体性地位和基层党组织动态化管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枢纽作用。基层党建信息化与区域化党建在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上的要求不谋而合,信息化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技术手段与党建功能的良性互动,推动区域化党建向纵深方向发展,有效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作用。同时区域化党建的资源整合、功能延伸、路径拓展、平台搭建加速了信息化融入基层党建的速度,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宗旨作用和聚合功能。针对有一万多个基层党组织、近26万名党员的基本情况,浦东新区构建“浦东党建”微信平台,设置了“益浦东、服务地图和点赞一线”三个互动模块,主推这三个模块融入“双报到”“微心愿”“社区梦”,及时向党员发布党务信息,着力提升互动服务功能,助力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推动区域化党建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将信息化技术转化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2.基层党建信息化与区域化党建适应性的融合
政党的现代化特征赋予了政党的适应性功能,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内适应和外适应的基本路径,主动适应执政党内部的逻辑规律和外部的环境变化,走出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的生成逻辑路线图。上海推动区域化党建聚焦于城市发展、社会管理、社区治理、民生保障等问题,始终围绕党委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组织保障、功能提升、凝聚人心的作用。基层党建信息化适应了网络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趋势,在内部逻辑上要求利用互联网生成网络党建新格局,在外部逻辑上要求发挥互联网大众化和互动化新趋势,将网络党建工作基本路径嵌入到执政党的政治属性中。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入调整,社会治理的视角不断外延和下沉,城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空间结构,面临着多元主体如何加强合作,有效发挥居民的自治作用和社区的共治作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和发挥利益协调机制,形成政府治理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党建信息化不仅顺应了社会治理对社会关系重构和区域共治的新要求,还有效动员区域内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基层党组织适应“互联网+”的系统覆盖、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等,增强服务型党组织为民服务、为党员服务的意识。面对党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长宁区着力打造全覆盖、全动态、全共享的党建信息系统,试点并推广“一网覆盖”,逐渐扩大到党组织、党员、居民区、商务楼宇等8个党建数据库,基本实现区域党建信息收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开发党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子台账联动党建数据库,推动基层党建朝着电子化和流程化发展,为区域化党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互联网+党建”作为一种党建模式探索,并不是因为贴上了“互联网+”标签,更重要的是这个“+”在党建工作中能加什么,加什么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阵地作用。
1.基层党建信息化与互动式教育在资源整合上的趋同
“互联网+”下基层党建信息资源更加丰富,需要通过资源整合路径优化各种信息资源,摆脱路径依赖的固化思维和非理性选择,构建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党员的理论学习和能力提升是现代互动式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党员主体影响力的路径选择。激发党员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唤醒党员党章党规意识,发挥党员在思想阵地中的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塑造新时期学习型党组织的新形象,增强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交互性是党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既需要面向党员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主流意识形态,还需要面向党员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党员与信息化的交互作用。一方面,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思想相互交锋,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一些党员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党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在实体与虚拟空间中实现互动式学习,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政党现代性的学习型政党。“互联网+”下互动式教育面临着信息资源更加复杂多样,信息来源层次不齐,信息渠道更加开放,所以需要在资源整合的路径上进行筛选,让优质的信息资源进入到主渠道阵地。因此,从党建信息化的开放性与互动式教育的交互性来看,二者在资源整合路径上不谋而合。
为了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黄浦区外滩街道以信息化为手段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建设和利用资源库体系,编制网络授课的课程教材,引导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系统化、资源建设专业化、课程内容优质化方向发展。建立居民区党员服务站,适时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远程教育,通过政务微博、微信、QQ群、云课堂等平台,通过信息整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广大党员,推动电子党务工作规范化、公开化、民主化。社区群众通过信息共享将社情民意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党员通过网络党建增强了服务意识,群众通过网络渠道增强了监督责任,这种双向互动教育和交流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基层党建信息化与互动式教育在平台搭建上的趋同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碎片化加速了党员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学习,同时也冲击着一些党员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重视和搞好党员教育有利于使广大党员补好精神之钙、提高政治素养,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投身到当前“四个全面”的宏观战略布局中。党员教育信息化顺应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搭建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适应了“互联网+”的新趋势。党员教育信息化使学习方式从单一面向转向互动交流,只有在交互平台搭建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学以致用,使党员教育不断创新资源整合路径,不断提高互动教育的学习成效,不断提升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上海在党建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坚持开放性,党员教育不闭门造车,搞开放式教育,创新各类信息化教育平台。上海基层党建网已经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它不仅连接了各个区县党建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连接了党员教育与城市发展、社区建设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更是成为党员教育和学习的重要载体。其次,坚持针对性,党员教育不流于形式,搞创新式教育,搭建适合广大党员的互动式教育平台。针对“两新”组织快速发展,“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存在一些“真空”“盲点”问题,“两新”组织党员存在年轻化、高学历化、流动性强的特点,依托上海“两新”互动网开展党员教育和学习,已经培育了526家五好党组织,壮大了3345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 ,发展了联合党支部 1199家、 462家楼宇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两新”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发挥了党员在上海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上海“两新”互动网移动客户端也正式上线,为上海“两新”组织的党员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党员教育增强党员的先进性的旨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最后,坚持有效性,党员教育不满足现状,搞适应性教育,调整党员教育的工作思路,开展贴近时代特征和党员群众生活的互动式教育。上海宣传系统基层党建网着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发挥基层党建对宣传工作的引领性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在舆论宣传、思想宣传、文化宣传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提高党员教育的实际成效。
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是基层党建的着力点,“互联网+党建”依托大数据平台和云服务终端,将互联网终端植入到党建服务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创新为民服务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党员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党建信息化致力于创新服务,创新多元服务的网络沟通、学习和服务的载体,抢占网络舆论和思想引领的制高点,促进互联网与党建服务、互联网与社会治理、互联网与党建运行机制有效结合。
1.基层党建信息化与多元化服务创新社会治理
“互联网+”下基层党建将创新服务的视角不断延伸,在党建信息系统、组织系统、监督系统、服务系统与社会治理之间搭建数据平台,实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相结合。
上海在创新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进程中,充分发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功能的作用,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静态管理体制走向动态管理体制,从垂直化管理模式走向扁平化管理模式,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多元化服务。首先,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紧紧抓住网络党建这个抓手,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牢牢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阵地,发挥互联网服务基层党建的作用。其次,坚持理念创新,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在城市社区的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引导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各种力量加强社会协同,引导居民在社区建设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发挥互联网服务社区的作用。最后,坚持创新服务,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渠道。网格化管理重在明晰权责,激发社会要素和社会活力,将各种创新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落地深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及时加以修正,编织起一张联通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大网”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单位,其“4+1”工作法深得人心,组团式服务成效显著。近年来,五里桥街道创新工作方式和理念,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坚持以服务凝聚群众为核心,以构建区域化党建为支撑,以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创建了公益平台“公益宝”,建立起线下整合机制和线上平台发布,积极培育社区公益组织,为群众提供多元的爱心服务。
2.基层党建信息化与多元化服务创新运行机制
党建信息化以思想建设为根基,以统筹管理为方式,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服务型党组织提供高效服务平台,增强党员参与的意识,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互联网+党建”虽然是个新生的事物,但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注重加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保障制度建设的成效和机制运行的规范。当前,在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注入了“互联网+”新元素,将“服务型”的内涵不断充实,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将保障实践成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
上海基层党建在创新机制运行中,理顺街道和社区的权责关系,明晰街道党委的统领性作用,强化社区党建的引领性作用,发挥多元主体在居民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中的合力作用。一方面,“互联网+”下服务型党组织提供多元服务,主要是利用网络改变党组织服务社会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创新运行机制,重点是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此外还包括党组织的工作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等,进一步理顺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委的关系,使信息化与服务型党组织实现高度融合。金山区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和丰富性特征,着力推进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定期会商机制、日常联系机制、项目化推进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基层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做精党员教育平台、做活手机微信平台、做实党建网站平台,依靠党建共建和信息共享为党员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和内含丰富的多元服务,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