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以人为本”的基层公安文化建设意义探究
——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公安局为例
郭志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以人为本”的公安文化建设是汇聚警力、凝聚警心的重要依托。公安物质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广大公安民警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训练环境,从而有利于增强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安精神文化建设,可以缓解民警的工作压力,陶冶情操,提升其文化修养,激发集体荣誉感。只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公安物质文化和公安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安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人为本;公安文化;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明,人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在西方,“人本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派别,“人性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建立的基础。”[1]虽然“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但是,从二者的共性上来讲,它们都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比拟的。”[2]公安文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然而,就公安文化建设的落脚点而言,各地公安机关却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为全体公安民警服务。这种从人民警察的现实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以人民警察为中心的公安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公安文化。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以人为本”的公安文化对于增强民警的职业归属感、提升民警的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公安工作是一项责任重、风险大、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对抗性工作。尤其是处于基层公安一线的人民警察,经常为了案件到各地调查、走访,长期远离家庭和单位。这种个体的孤立势必会造成民警身体的疲累和心理的压抑,导致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公安工作。因此,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应该敏锐地捕捉这一实际情况,以基层公安实践为导向,以基层公安民警的个体情况为中心,及时了解民警的心理动态,帮助其摆脱束缚,重新树立职业自信,找回其行将模糊的归属感。而归属感的重新找回,首先要建立真正为民警服务的民警之家,使其体会到家和集体的关怀和温暖。这其中,以民警需要为中心的物质关怀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其它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毛泽东也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中提到,“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3]“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4]由此可见,物质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十分重要,对于长期坚守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前沿的人民警察而言,健康、丰裕的物质生活将为其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这一方面,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公安局“以人为本”的警察之家建设的做法有值得借鉴和推广之处。
右玉县公安局十分重视民警的物质生活,结合当地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足、温差大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了公安局自给自足的蔬菜大棚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了民警“自己劳作、自己丰收”的警察之家。县局领导通过走访民警和民警家属了解到,公安民警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仍然是家人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为其全力投入工作提供保障,右玉县公安局创新工作思维,将纯绿色的蔬菜大棚基地建设纳入到了公安文化的硬件建设之中。
从蔬菜大棚的运作模式来看,县公安局负责联系场地,出资购买农具和种子。之后,从播种、插秧,到浇水、施肥,再到日常维护直至最后丰收,基本上都是该局民警亲自为之。考虑到公安民警业务工作的繁重,县公安局派遣专人负责蔬菜基地的日常维护工作。该局民警在闲暇之余,可以带领家属到蔬菜大棚劳作和采摘,在感受田园乐趣的同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蔬菜大棚的种植品种来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绿色蔬菜,诸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白菜等。从蔬菜大棚的实际作用来看,既保证了民警同家人的相处时间,又消除了民警关于蔬菜食品安全的顾虑,同时也降低了民警的生活支出,基本上实现了该局民警自己劳动、自己收获、愉悦心情、享受生活的初衷。
实战训练基地建设是提升公安民警技战术能力和防御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公安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基层公安实战的严峻性和危险性,对民警的实战训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在这一方面,丰富的史料典籍可以为人民警察的实战训练的必要性提供佐证。《周礼·大司马》记载,大司马的职责之一便是负责民众的实战训练。“中春,教振游,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中冬,教大阅。前期,群吏戒众庶,修战法。”[5]可见,在周时代,实战训练已经有专门的官职来承担,突出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仪礼》中记载的乡射礼和大射礼,虽然只是作为一种教化风俗的礼节,但表明了先秦时代古人已对实战技能加以重视。《墨子》中记载的“备城门”、“备高临”、“备梯”等作战方法,也表明古人在防御制敌过程中重视战术素养的训练。
公安工作经常面对凶狠、残暴的违法犯罪分子。这部分犯罪分子在同警察周旋的时候,往往会有“背水一战”和“放手一搏”的想法。此外,就人民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的身份对比来看,警察代表正义,其行为必须合理合法,这就无形中对人民警察提出了要求,形成了限制;而犯罪分子代表邪恶,其行为不受限制,可以任意为之。从二者的力量对比上看,民警处于被动的防守地位。因此,经常会出现民警在抓捕罪犯的过程中遭遇反抗而牺牲。为了减少警察流血牺牲的案例继续发生,就必须从警察自身实战能力的提升入手。对于警察自身而言,提升实战能力不仅是保护自身的利器,更是保证社会秩序、维护人民安全的责任和使命。制敌本领越强的人民警察,往往坚守岗位、履行使命、承担责任的意愿也就越强。
右玉县公安局为了提升民警的实战能力,在公安文化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视公安物质文化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右玉县公安局以民警的实际需求为指针,坚持室内和室外结合的原则,修建了室内健身房和室外的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室内的健身房用于民警放松锻炼,开展兴趣小组,进行身体素质的提升训练。在健身房的布置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公安文化建设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右玉县公安局为了对民警进行鼓励,激发民警的主人翁意识,将民警自己的励志话语制作成标语进行展览,使民警在身体锻炼的同时,体会到来自组织的关怀和重视。室外的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则是右玉县公安局提升民警实战能力的重要依托。从基地的组成来看,射击靶场、驾驶训练基地、战术演练区域、警犬训练基地等专业的设施为民警的高效率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通过系统的实战训练,该局民警的实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通过实战训练,越发的感受到其所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公安工作。
文学艺术历来都是提升人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最佳途径,它既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也被赋予时代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以礼乐的形式存在,也在渗透着“以人为本”的含义。礼乐制度与人的心性紧密关联,古人通过礼乐调节心情,抒发感情,提升文艺修养。《中庸·乐记篇》记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6]又言“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7]可见,礼乐对人的修养提升的促进作用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在社会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性达成一致后,文艺工作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便成了讨论的中心话题。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8]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9]由此可见,文艺工作历来就是以人为本的艺术活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右玉县公安局在公安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把握这一原则,突出民警的主体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右玉县公安局为了提升该局民警的文化修养,缓解繁重的公安工作带来的身心负担,建设了文艺性和人文性浓厚的警营文苑,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警察文化节。具体来看,警营文苑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民警风采、多彩生活和民警手工艺作品展示。
一是民警风采主要通过照片记录民警工作和生活的精彩时刻,为民警的生活留下印记。这部分展示既包括民警在工作中干练、勇猛、正义的工作状态,也包括民警参加集体活动时的欢愉神态,还包括民警与家人和谐相处时的幸福瞬间。
二是多彩生活板块陈列了民警日常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同字体的软、硬笔书法作品、优秀诗歌作品、国画作品和摄影作品是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民警进行文艺创作的最真实写照。民警在业务工作闲暇之余,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感悟,为公安工作建言献策;用画笔描绘和平安宁的社会治安秩序;用相机记录自然的美轮美奂。
三是民警手工艺作品展示陈列了右玉县民警亲手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供全县民警观摩学习。从手工艺品的材料来看,基本上都是常见的报纸、秸秆等生活用品;从手工艺品的成果来看,用贝壳拼成的动物惟妙惟肖,用秸秆编成的轮船宏伟气魄。民警在制作、参与文艺创作的同时,接收到了艺术的熏陶,在陶冶身心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主体的创造性,获得了成就感。
此外,右玉县公安局每年定期举办警营文化节,进行歌咏比赛和体育竞赛。不论民警处于何种状态,都能通过各种文艺方式将民警主体性的发挥反映出来,极大地提升了民警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丰富了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推进了公安精神文化建设。
警营文化展览馆,是右玉县公安局陈列该局珍贵的文献资料、再现右玉公安历史沿革的基地,也是用来供本局民警参观和对外交流观摩学习的公安精神文化场所。它是右玉公安成就的缩影,也是激发该局民警集体荣誉感、展示该局优秀的公安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更是激励该局民警努力工作的基石。从手写的邪教分子名单到手写的消费资料支出记录,再现了右玉公安“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透过警营文化展览馆所陈列的史料,民警可以切身体会到当地公安工作的源远流长,感知公安战线上几代前辈们开创的公安工作新局面的来之不易。因此,警营文化展览馆极易对民警产生启发,并为其树立榜样和标杆,从而促使其感受到人民警察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从内容上看,右玉县公安局的经营文化展览馆按照时间顺序对所收藏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排列,并将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是忆峥嵘岁月:以照片的方式记录历代右玉公安队伍建设情况。通过这个部分的展示,民警可以直观地了解右玉县公安局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从寥寥数人的小集体变成一支数量庞大的公安队伍,从装备简陋的非正规队伍发展成一支作风优良、装备现代、战斗力极强的正规队伍。民警既可以感受到当前有序的公安工作的来之不易,也可以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
二是解放前公安工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解放前为右玉公安工作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这其中,很多优秀的前辈为了公安工作而牺牲。民警会因此受到前辈和先进的鼓舞,集体荣誉感会更加强烈。
三是解放后公安工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解放后右玉县公安局在镇压反革命、打击 “会道门”、肃毒扫毒、治爆维稳、打拐等斗争中取得的成果;同时,将右玉县公安局多年来取得的荣誉奖牌、证书陈列展览。这是该局民警队伍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荣誉簿,也是民警集体荣誉的真实见证,可以最直接的给予民警以正能量。更为重要的是,民警可以从过去珍贵资料中汲取反邪教和维稳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的反邪教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工作中。周密的调查部署记录、翔实的审讯记录、完备的结案记录等都为现今的社会治安工作以及侦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四是珍贵文献资料展览:这部分收藏了右玉县公安局自成立以来珍贵的文书资料和多年来发展变迁的警用装备、用具,主要包括:1950年公安部发出的《城市治安条例》(草案)、1952年公安部关于妇女有权使用本人名字的通报、1953年右玉县公安局管制反革命分子通知书、1954年右玉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撤销管制通知书存根、1955年拘留证存根等文本和不同时期的警服、各类不同时期的公章、警用器械等警用物品。珍贵的警察文本资料和实物真实地再现了右玉县公安局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公安工作状态。缜密的工作程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一览无余。该县公安局以展览的形式将这些文本资料展示出来,既是对过去公安工作的记录,也是对公安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历代警官们的集中表彰,还是凝聚警察队伍、增强集体荣誉感、弘扬优良传统的源泉。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些曾经的公安工作记录的启示价值远远超过了其实际价值。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始终遵守严格的程序,始终保持敬业奉献的精神,对于右玉公安乃至整个公安队伍都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从功能上看,虽然该展览馆不对社会开放,但是却具有博物馆的性质。“博物馆是昨天的脚印,今天的镜子,明天的根基。”[10]对于右玉县公安局而言,“昨天”是历代右玉公安人在工作中做出的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今天”是右玉公安人努力建设的“平安右玉”有序的社会治安秩序;“明天”是右玉人梦想开创的和谐稳定的公安工作新局面。右玉县公安局之所以建立警营文化展览馆,也正是想要最大限度利用过去的成绩对现在公安工作的正面的促进作用,保持民警对于警察职业的热爱和忠诚,增强民警对于本职工作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以期更加专注、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基层公安工作当中。
右玉县公安局“以人为本”的公安文化建设,是以警为本、为警服务的,是真正站在人民警察的角度上进行的文化建设。历史溯源和当今实践双重证明,这种公安文化建设的方式,是充分体现和保障人权的,其有利于公安民警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为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公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也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提供了范本和经验。
[1]杨韶刚.人性的彰显:人本主义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42.
[2]史少博.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异同[J].理论学刊,2006(1):67-70.
[3][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138.
[5]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大司马[M].北京:中华书局,2014:614-619.
[6][7]王文锦译注.中庸·乐记 [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13,143.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0.
[9]本报记者.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01).
[10]宋胜键.浅析博物馆的公众服务[J].赤子(上中旬),2015(19):253-254.
The Significance of"People Oriented"Public Secu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Youyu Coun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Shuozhou County,Shanxi Province
Guo Zhijian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
The construction of"people-oriented"public secur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gathering of police force and the cohesion of the police.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can provide an excellent condition for the work,life and training of the police and enhance their senses of belonging,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the spiritu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can relieve pressure,edify sentiment,improve the accomplishment and stimulate the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With the"people-oriented"philosophy guiding throughout both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on,we can maximally mobilize the police'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people oriented;public security culture;significance
D631.19
A
1671-5101(2016)02-0114-04
(责任编辑:王泓)
2015-11-10
郭志坚(1990-),男,山西朔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4级公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