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幸福学解读

2016-03-19 10:17毕昌萍谭劲松
邓小平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

毕昌萍 谭劲松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国梦的幸福学解读

毕昌萍谭劲松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中国梦;幸福学;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

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词汇,中国梦早在1987年的话剧《中国梦》演出之后已有人使用。而作为政治意义上的概念,由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2005年首次提出,并于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得到重申。2012年党的十八大结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正式提出“中国梦”,学界掀起中国梦的研究热潮。目前学界主要在两个层面探讨中国梦:其一,从总体上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重大意义作了阐释。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研究;〔1-7〕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梦的重大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世界和人类文明的贡献等方面。〔8-10〕其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史等视角,在学科层面对中国梦作了初步拓展,并取得一些理论成果。我们认为,中国梦的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宽。从幸福学的角度解读,中国梦就是幸福梦,即追求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国民的梦想。它体现了四个统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的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与幸福人民的统一。中国梦的实现,要以“幸福社会主义”〔11〕为指导,以幸福中国为目标,以幸福人民为目的,通过引导全体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实现中国梦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12〕幸福并不仅是单个人的追求,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体性。真正的幸福应该体现出和谐与共享,最大限度地使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国梦究其实质追求的是幸福社会主义,为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14〕,是以民众幸福最大化为诉求的社会主义,它的本质与目标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努力实现、增进和保障人民的普遍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追求人民普遍幸福的社会主义。

中国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所要实现的中国梦不同于把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梦,更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独自享有的幸福,而是为了这个国家全体百姓的幸福”〔15〕。幸福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使全体人民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普遍共享幸福生活。这种幸福是人人共享的幸福,共同富裕的幸福,和谐和睦的幸福,互助互利的幸福,不断进取的幸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6〕。这三个“共同享有”深刻阐明了中国梦的价值诉求:一方面,道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以及对祖国美好明天、个人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坚定信念;另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的价值诉求,将国家、集体、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幸福或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也是幸福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7〕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个人以整体的生活为乐事,整体则以个人的信念为乐事”〔18〕。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时也指出:“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9〕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享成果、共同富裕,整个社会发展是为了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他们所描绘的幸福社会主义,是尽可能实现资源有限条件下享有幸福的主体普遍化、最大化,追求以普遍幸福为宗旨的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和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幸福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然状态或应有特征。“所谓社会主义,实际就是人们追求普遍幸福的主张、思想和实践,就是能够实现普遍幸福的各种制度安排,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幸福的新生活,因而也就是人类的理想境界之所在”。“追求普遍幸福、实现普遍幸福、享受普遍幸福,这就是整个社会主义的灵魂之所在,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精神’之所在,因而也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所在。”〔20〕所谓普遍幸福,即是实现享有幸福的对象普遍化、最大化,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以享受到幸福。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追求幸福的普遍化、最大化和可持续性。对此,邓小平早就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21〕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幸福社会主义的指导。习近平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2〕实现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

二、实现中国梦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

2011年“两会”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幸福中国的号召,由此“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幸福中国”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中国,不仅需要国家富强、民族繁荣,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幸福。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让“幸福中国”的主人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国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个人的幸福。因此,建设幸福中国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3〕。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中国梦要始终坚持以建设幸福中国为目标,在建设幸福中国的目标指引下追梦、圆梦。建设幸福中国这一目标,时间上具有继起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

首先,从时间上说,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的统一,具有继起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绘制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诠释了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和时间表,体现了我们党追求和实现中国梦、建设幸福中国阶段性目标与总目标的统一性、一致性和承前启后性。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每一个目标都是中国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性目标,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也意味着中华民族日渐走向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其次,从空间上说,建设幸福中国是全方位的,既指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也表明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一方面,幸福中国体现为享有幸福的人口的全面性和普遍性。中国梦所要建设的幸福中国,不是某些人、某个阶层、某些地区独享幸福,而是全体人民普遍享有幸福。以建设幸福中国为目标,当前和今后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等收入差距,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4〕他尤其重视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强调:“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5〕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6〕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享幸福,是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幸福中国所指的内容是全面的。从幸福学角度说,幸福中国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幸福作为一种心灵体验或感受,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它不是由单一的要素组成,既包括物质生活层面,也包括精神生活层面。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低与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要素密切相关,衡量标准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勾勒出人民向往幸福的全面轮廓,这就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7〕。如何实现人民的期盼,建设幸福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28〕。“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29〕物质匮乏不能称之为幸福中国,精神空虚也不能称之为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建设幸福中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30〕。“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1〕只有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才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幸福中国。中国梦要建设的幸福中国,同时也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民生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三、实现中国梦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

早在2006年,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就曾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32〕。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的共识和施政导向,也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就决定了中国梦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3〕这表明,人民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中国梦的最大和最终受益者。中国梦为了人民、惠及人民,更要依靠人民。为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自党建立九十多年来,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始终都在为谋求人民幸福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都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4〕作为党的最高价值追求。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梦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为人民谋福祉的发展历程,就是逐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过程。今天,中国梦的实现要始终坚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不断惠民、富民、福民。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上,而且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上。中国梦以人民幸福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满足全体人民与日俱增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满足人民与时俱进的幸福生活的要求。党的十八大遵循幸福人民的目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这不仅是我们党为实现21世纪头20年“小康梦”的综合目标规划,更是党和政府对持续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郑重承诺。这一目标勾画出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图景,意味着在未来通向中国梦的新阶段上,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有量的提升,更有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人民幸福靠人民。“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35〕,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36〕。从历史的向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奋斗与拼搏精神的接力与传递,更是人民幸福的延续。为此,实现中国梦所追求的人民幸福,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必须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高度集中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7〕,“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38〕。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中国梦人人有责、个个有份,只有每一个成员都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中国梦的实现增砖添瓦,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39〕,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人民就一定能幸福。尤其是当代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在实现中国梦中处于承前启后的特殊位置,不仅要享受实现中国梦带来的幸福生活,更要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幸福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寄望:“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0〕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41〕青年梦与国家梦同心同向,青年一代有理想、敢拼搏、勇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人民就会幸福。广大青年要像青年马克思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42〕

参考文献:

〔1〕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前进论坛,2013,(8):26-27.

〔2〕胡鞍钢.世纪“中国梦”,伟大“三部曲”[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12-01.

〔3〕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N].北京日报,2013-05-20.

〔4〕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N].光明日报,2013-02-04.

〔5〕蒋熙辉.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N].光明日报,2013-05-13.

〔6〕康来云.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河南日报,2012-12-19.

〔7〕蒋斌,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13-03-29.

〔8〕吴旭.西方眼中的“中国梦”[J].社会观察,2013,(5):10-13.

〔9〕[美]艾伦.中国梦——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及其影响[M].孙雪,李敏,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

〔10〕〔27〕海外专家畅谈“中国梦”(3):实现“中国梦”对美国也有好处[N].参考消息,2013-11-08.

〔11〕徐景安.幸福社会主义论:解读中国梦[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831.html.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4.

〔13〕〔40〕〔4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N].人民日报,2012-11-15.

〔14〕〔31〕〔36〕〔3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15〕[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0-361.

〔16〕〔22〕〔28〕〔33〕〔37〕〔39〕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17〕〔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243.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

〔20〕王占阳.马克思恩格斯论普遍幸福[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5822825.html.

〔2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23〕〔34〕〔3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2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

〔25〕〔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1,189.

〔29〕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28.

〔30〕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29.

〔42〕[俄]苏联教育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49.

(责任编辑肖雪莲胡学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6)02-0082-07

〔作者简介〕毕昌萍(1973),女,安徽寿县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幸福学研究;谭劲松(1951),男,湖南益阳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0

猜你喜欢
中国梦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家政女王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梦”无意挑战美国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梦”
英国公司发布“中国梦”调查报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