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重要文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体会*

2016-03-19 06:22辛向阳
关键词:规律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辛向阳

(中国社学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重要文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体会*

辛向阳

(中国社学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1]8习近平总书记的整篇讲话透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充满着思想的魅力,是一篇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一、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占据着显著的地位,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1]8的确如此。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实现人民解放为根本立场,始终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憧憬。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400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处于阶级之间相互对抗的状态,自由民与奴隶、贵族与平民、领主与农奴、行会师傅与帮工,在不间断地、时而隐蔽时而公开地进行着斗争。这些对立阶级之间的每一次斗争的结局,要么是整个社会被彻底地改造,要么是斗争的各阶级双方同归于尽。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虽然已经从灭亡的封建社会的母体生长出来,但它并没有消灭阶级之间的对抗和矛盾。资产阶级社会只不过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取代了旧的阶级、旧的压迫条件和旧的斗争形式而已[2]401。进入21世纪后,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尽管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很多新形式使资本主义变得似乎不大像100年前的资本主义,然而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其自身固有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治理体系崩溃、身份认同焦虑、社会矛盾加深,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城市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大卫·哈维2014年出版了《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内部伴随资本流动而存在的矛盾,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蕴含着系统风险的因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度发展必然导致人类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能够为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雄厚物质条件的社会。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断言,在未来新社会里,生产力将获得迅速发展。社会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并保证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1919年6月28日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列宁讲:“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1]9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性和品格。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而且更主要的是“改造世界”、“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了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认识的本质,并揭示了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这些深刻认识和普遍规律为我们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1。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才能在纷纭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中正确认识世界、科学把握世界。当今世界,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我们要想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有的旧思潮穿上新“马甲”招摇过市,有些新思潮名词概念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要想不被这些思潮所困扰,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地、具体地、历史地对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准确把握、科学认识并积极运用规律,不断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5]。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认识和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殊规律,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和把握中国可持续发展背后的自然规律、科学发展背后的经济规律、包容性发展背后的社会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经久不衰的思想伟力和真理性

实践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1]10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的名字印刻在西方思想家排行榜的首位,被一致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经济思想史学家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变革的一大力量,具有穿越世纪的永恒魅力,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及之后的时代,世界发生改变,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的启发和引导,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了解马克思主义[6],如今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前景,就必须向马克思求教,因为人类社会至今仍然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发展规律,并生活在这些规律之中[1]10。海尔布隆纳的观点被很多西方学者所赞同。解构主义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曾指出,一个没有马克思的幽灵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对于某一个马克思的天才般的思想、至少是对于他的许多精神中的一个的记忆和继承,那么就不可能有未来[7]。被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称为“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的英国著名学者霍布斯鲍姆在1987年出版的《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一书中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论述:“这个时代唯一提出了阐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的综合理论思想家,就是主张社会革命的马克思,他受到了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尊敬和赞誉,至今仍为人所敬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马克思的同时代人,不是已被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忘得一干二净,就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已经憔悴不堪。”[8]为什么其他的人都已经憔悴不堪而马克思主义依然生机勃勃?因为其他的理论无法解释正在发生的变化。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9]邓小平的这个论断是1992年作出的,24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今天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们越来越多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1]10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从真理的制高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没有阶级私利的科学理论,是勇于突破各种局限性的思想,所以,能够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世界怎样风云变幻,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发展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与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闻名于世的《经济学》(2016年出版的第19版)中坦言:“19世纪的思想家,没有一个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直接、深思熟虑和巨大的影响。”在经过对早期理论的考察后,他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多数早期的理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上,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5。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里欧·帕里奇教授于2009年5月6日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题为《完全摩登马克思》的文章。帕里奇教授在文中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之所以近来在全球热销,是因为在2008年这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许多资本主义迷信者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困惑和动摇,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资本论》来进行拯救。帕里奇还指出,为什么如今人们要为马克思招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准确预测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以及全球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即2008年金融海啸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还提供了解救的“药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作为参考[10]6-7。从道德制高点来看,马克思主义提出的集体主义思想、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人要脱离动物界的思想都是人类道德思想的制高点。而且,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关注人类发展、关注世界和谐发展的理论,每当人类遇到大的困惑的问题、遇到极其巨大危机的时候,都要回到马克思。为什么?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站到了人类道德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能够从道德制高点上回答人类的困惑问题。大卫·哈维2016年6月7日在南京大学作了题为“价值实现危机与日常生活政治学”的主题演讲。在哈维看来,坐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到来,这是经济决定论,也是对马克思的误读。“很多人没有仔细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就人云亦云,这不是一个学者和理论家该有的态度。”他认为“想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和提高工资的斗争的精彩的分析,这是走向自由的第一步。但是进步吧,就是一点点累积的,很小的要求可能会引发极大的革命成果”[11]。

三、马克思主义绽放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永恒魅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1]14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看待中国发展,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要看其发展趋势,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提出的观点、阐明的理论、提炼的结论都要客观准确,都要经得起检验。只有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大趋势[1]14。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来解答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方向性和趋势性,使全面深化改革能够顺利推进;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思维的方法来分析改革举措的整体性、关联性、系统性,改革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单打独斗。要坚决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研判形势和推进工作时一定要避免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防止思想上和工作上的片面化。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继续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上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我们还要处理好党的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防止利益集团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1]4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马克思主义吸收了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精华,批判地继承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1]4。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可以说,没有20世纪、21世纪最近10多年的世界各个领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发展。首先,我们要借鉴西方学者在文本研究上的一些做法,在文本研究上下足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西方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但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考据上,作了大量的值得肯定的研究工作。与之相比,我们一些研究者在这方面做的功课和努力还远远不够[1]15。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番话很值得我们反思。基础研究、文本研究是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深厚,才能进行科学创新。某种意义上,越基础的,越前沿。其次,我们还要借鉴西方学者在现实问题研究上的一些好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他指出了这本著作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的原因。这本书的作者皮凯蒂利用20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收集的最新数据,尝试梳理出一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12],并通过对翔实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相当严重,事实上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资本主义不加制约,就会大大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而且这种现象会持续恶化下去。然而,皮凯蒂的分析和论证主要集中在分配领域,且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是作者使用广泛的历史资料和对比数据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1]15。在西方有一批这样的经济学家,例如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在2013年出版过一本名叫《逃离不平等》的著作。该书从健康和财富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人类几百年的发展,他得出的基本结论之一就是:与300年前相比,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不平等了。事实上也是如此[13]。我们要善于扬弃这些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加丰富的养分。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4]列宁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R/OL]. (2013-12-04)[2016-08-08]. 央视网.http://news.cntv.cn/2013/12/04/VIDE1386155767060339.shtml.

[6]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M].北京:人民东方出版社,2016:128.

[7]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8]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M].张晓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07.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10]侯惠勤,辛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J].红旗文稿,2010(12):5.

[11]大卫·哈维南大开讲:很多人没仔细读马克思著作,就人云亦云[R/OL].(2016-06-08)[2016-08-10]. 南开大学新闻网.http://news.nju.edu.cn/show_article_2_42472.

[12]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V-VI.

[13]诺奖得主迪顿:逃离不平等[R/OL]. (2015-01-13)[2016-08-31]. 财新网.http://opinion.caixin.com/2015-10-13/100862400.html.

2016-08-20

辛向阳(1965-)男,山东安丘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规律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