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19 05:39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互联网+时代

丁 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丁 露

[作者: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关,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抢占“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确立理想教育新理念,强化教育工作者服务新职能,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互联网+”;大学生;理想信念;对策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认识并且利用互联网来开展有效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其中,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的占比达24.6%;而在学历结构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高达20.6%,并且就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而言,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7.1% ,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其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而在校大学生更是成为主力军。[1]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互联网+”的新常态,“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到来了。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遇加强拓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同时必须认清挑战。

(一)“互联网+”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丰富资源

“互联网+”时代所搭建的平台是宽广的,成为了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让互联网与更多的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相当于打破传统行业的地域性、特定性与时空性,实现及时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互联网+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便捷大规模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传授。而且在互联网环境里,每个人都是公平平等的接受信息,没有现实中由于某些原因的不平等,可以自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我们可以更真切的观察到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以便及时的采取某些措施进行引导或鼓励,使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育平台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在“互联网+”的平台下,其教育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为学生们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堂上进行,还要充分利用好课后的培育作用,而互联网正好提供这种资源。校园新媒体的发展,比如易班、校园公众号等可以发布与报道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吸引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互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引导和规范思想道德行为,实现舆论控制环境的最终效果,真正的稳定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明确信念。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特别是一些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以及社交平台等的信息是大学生接触最多也是他们较为积极参与,善于讨论并发表见解。而其中肯定包含有关于理想信念相关的新闻与话题,他们的关注与讨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他们自身的思考,纠正某些错误偏差,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互联网+”时代提高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模式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主, 辅助以谈话、讨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这种传统的方式起到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它的模式效应在不断的降低,因为教学课程的讲授知识学生的接受性在下降,并且课堂与课后的连接性有所断层,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这种断裂性。互联网灵活而快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语言、文字、图片或者互动交流,更为灵活和快捷地发布个性化的信息,把教育内容快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互联网就可以打破必须在特定时间和场所进行教育的传统方式,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育方式,将要传达与教育的内容实现课堂延续性的互动;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的快捷性,针对新出现的事件与热点,需要我们的教育者首先出现进行相关的解答与辨别是非,不能让一些负面信息在学生中流传太久,必须首当其冲的向同学们讲解,避免事态的夸大化,及时掌握动态,可以减少在实践去摸索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互联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使得腐朽思想更易入侵

“互联网+”时代不仅只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互联网+”的是各类传统行业,意味着一切事物将在互联网络中实现。网络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这么一个开放的、海量化的空间,会使得“搜索一代”的大学生在面对如此海量信息时,由于无法辨别信息的精准性,甚至面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浑然不知,最终导致价值观的歪曲,而形成西方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奢靡观念的腐朽价值思想。特别是在政治制度、民主观念、普世价值等方面带有强烈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是目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到动摇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本就是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确立的关键时期,其主流价值观念还不成熟,但他们非常乐求新鲜事物,思想灵活多变,求知欲旺盛,不良思想非常容易侵蚀他们。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蔚然成风,追名逐利、唯利是图,攀比现象更是严重,就比如智能手机的使用,“苹果风”盛行,有些同学没有经济能力购买也要通过分期还贷的方式或者做出其他让人不可理解的“卖肾”行为等来达到购买的目的。错误的消费观念,错误的价值判断方式都源自网络开放性所带来的腐朽观念思想的影响,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削弱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四)互联网的互动性与虚拟性扩大了大学生的浮躁情绪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虽然现在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但是面对即将这个时代的到来,我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担忧性。目前论坛、微博、微信等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互动性与虚拟性,加上智能手机、Wifi、4G网络等全覆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已经可以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路上甚至吃饭时间,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快速接收与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这种无时无刻的信息接收与传播使得大学生所面对的信息量也再不断膨胀上升,不懂“搜一下”“度娘一下”越来越多。但是正是这样就会出现在求知路上大学生平时越来越少阅读,越来越少专研,见识很广,了解的很多,但就是掌握学到的少,每次不懂就搜索但从不认真钻研其正确性,没有了大学生应有的踏实钻研精神,浮躁情绪日益严重。习惯性的简单获取使大学生逐渐形成不劳或少劳而获的心理,而这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意识的培养造成严重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上网下载、抄袭论文和考试使用手机等高智能电子产品的作弊现象呈上升趋势。互联网为大学生塑造的虚拟世界可以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欲望,甚至部分大学生逐渐开始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当回归现实,他们会因为现实的不适应,现实的不美好而变得浮躁、没耐心、不踏实、不现实,选择逃避,出现“互联网的活跃小将,现实的哑巴二郎”的现象,更谈不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同时有其消极的一面。“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3]当下互联网环境下,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高等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个人理想与政治信仰意识淡薄

当前互联网络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更深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考方式、心理状态、价值取舍等方面,“互联网+”时代关于个人理想信念教育在各方面趋于多元化,学校课堂教育不过成为了多元之一,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让人堪忧。个人的政治信仰,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及客观方面的影响,掺杂着不少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与生活方式,对于处于萌芽阶段的大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不仅会使大学生对于我国国情和民族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让大学生在利益驱使下出现本位主义的错误倾向,甚至对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淡薄从而导致对国家认同感的削弱,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会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动摇,甚至盲目的崇拜西方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冷漠与不关心。“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例如国外著名高校开放的网络公开课,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共享到最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但是其潜在的会对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形成冲击甚至对我们倡导的价值理念形成怀疑,这无疑削弱着其理想信念的确定与发展,更有可能过度的信息化会使他们被信息异化为工具,成为信息的附庸,成为了信息网络的奴隶,个人理想与人生的价值目标丧失和错位。

(二)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

互联网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群体,在某些程度上也导致少部分教育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教育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淡化。而这些消极思想或者倾向可能会在课堂中影响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加丧失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心,理想信念混乱不坚定。“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者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辨别性与见解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搜索、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对教师的教授方法产生抵触心理以及对所教授的知识产生质疑,进而影响理想信念教育者的主导地位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4];另外还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媒体素养的同时也要学会把“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探索教育新途径,实现网络与现实课堂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三)大学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有待更新

“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了一个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平台,极大拓宽了高等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覆盖面。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为部分学生过分倚重网络中的信息,过分依赖网络,甚至将网络视作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思维的发展;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在虚拟环境中大学生可能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对于不良信息的过度沉迷,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甚至还存在有些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远离了学校、学习、老师、同学,长期下去,造成了人格障碍,更别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模式有待更新,不仅需要我们每个理想信念教育者对他们加以科学合理的指导,让学生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创新教育方式。不断探索“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思路,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做好高等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三、“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一)抢占“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

首先协调组织互联网络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建立领导队伍更需要建立网络教育队伍。领导队伍包括以党委领导班子为首的,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主要领导负责人员,需要围绕以“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进行相关部署,包括网站建设、网络规章制度、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等;目前我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负责,网络教育队伍人员应以其为主,重点培训一批不仅政治立场坚定、素质优良,而且业务过硬、网络技术较高的教师负责理想信念教育网站建设、网络舆情监管引导、网上信息发布、网站更新维护等。其次丰富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共享、传播及时的个性化时代,优质的课程资源总是受人青睐并且影响较大。一堂精彩而有质量的课程会受到同学们的追捧,通过互联网的分享传播而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最后充分应用校园网站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现在高校正在进行的“易班”建设。易班是一个不仅提供党建教育、线上教学、更是学生班级管理、素质拓展、校园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多功能互动社区。在这个全校性学生平台,可以实时发布正能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组建活动来带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互动,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动态,保证大学生在出现思想困惑时,能够及时的给予专业的、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强化个人理想与政治意识。

(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确立教育新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互联网+”时代下依然要坚持这一主渠道,但是根据社会转型现实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深化课堂建设也必须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5]以前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设计理念是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强调单向灌输;互联网的设计理念则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交流,自主学习,强调双向互动。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更多的是强调个性化、人性化与自由化的选择,学生在面对繁多的信息时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圈,而互联网信息的繁杂无章势必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也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明确个体价值导向,同时强化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互联网+”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迫切要求。

(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服务新职能

理想信念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是引导者,起着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过硬的理论素养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保障,而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素养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首先作为主导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政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快捷而传播迅速,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适时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把握受教育者的实时知识状态,从而能够提前准备材料与系统知识,为受教育者提供正确而具有辨别性的知识,及时阻止伪知识与错误信息的传播。其次主导者还需要加强媒体素养,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两面性,主动去了解、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实现“互联网+理想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建立专家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需要建立职业化的辅导员政工队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线力量和主力军,辅导员角色是最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严格把控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与互联网素养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能有既熟悉互联网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职业化辅导员,凭借他们树立敏锐的信息意识、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熟悉流行的互联网语言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更好地启迪他们的思想,激起他们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

[2]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2).

[4]张艳娟,张森利.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4(6):105.

[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组织人事学研究,2013(3).

[6]郑敏.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赵永兵)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互联网+时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