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策略研究

2016-03-19 05:39翁李焱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智库哲学

赵 鹏 翁李焱



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策略研究

赵 鹏 翁李焱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肩负着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和繁荣的新的历史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有诸多急需攻关研究的重点热点,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正确认识肩负的三个主要职责,采取有效策略,扎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时代特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策略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力量,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一定要导向正确,主旋律鲜明有力,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一、新形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服务高校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有效整合高校社科研究的力量,服务高校改革发展,以满足教育学研究的需要,满足育人的需要,满足咨政的需要,同时满足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对于解放思想,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 展规律,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全国人民的人文素养、理性思维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实现建立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肩负着促进学科发展和繁荣的新的历史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迫切需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阐述;坚持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民族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提高高校师生的综合素质,迫切需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二、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急需攻关的重点热点

(一)十八大后社会思潮新动向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后,大学校园中,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各类社会思潮暗流涌动、激烈交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较大冲击。对目前高校中各类社会思潮进行研究整理,分析其诉求、特点和变化特征,掌握其新动向,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助于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问题。面对多样社会思潮的冲击,为了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十八大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呈现高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因此,只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才能取得“根本成就”。

(三)“中国梦”激励中国青年一代问题。中国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需要中国年青一代的奋斗和努力。中国的青年一代,无论是自身的条件,还是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已经和过去的几代人大不相同,他们的社会心态产生了巨大变化,拼搏精神在减弱,责任感在淡薄。但社会的发展仍然需要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奋斗精神,需要“中国梦”去激励青年一代,让他们更多地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发展的眼光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作用、科学内涵等的认识,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当前社会存在的价值共识和主要分歧,明确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精心组织,加以推进。

(五)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宣言,宣示了党和国家锐意改革,科学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有了决心和信心,就要研究实现目标的路径,通过整体的规划引导,推动社会绿色投资、绿色创新,促进生态资本的增加,积累绿色财富,使中国经济发展走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三、构建具有时代特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肩负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调查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要联合高校社科力量,突出调查研究重点:一是要紧紧围绕为社会服务开展调查研究,发挥高校社会学的研究特长,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要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求经济建设规律,为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为政府决策服务;三是要紧紧围绕为服务民生开展调查研究,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特色,努力为解决民生问题出谋划策,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四是要紧紧围绕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为高校的改革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加强理论研究,大力推动理论创新。理论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理论研究与创新中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理论研究的全过程,贯穿于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的始终。二是要坚持理论研究联系中国实际。对在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以认真研究,做出科学的回答。三是要坚持突出今天正在做的事。通过研究探索高校的教育改革之路,以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学校新的发展。四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和“两为”、“双百”方针,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学术探讨,在尊重学术研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同时,认真做好理论研究过程的争鸣与宣传教育的区别。五是要坚持鼓励重大课题、重大问题的联合研究,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性的可行意见,努力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争取在理论的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三)强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学习,包括自学和互学。在学习中通过消化、融合和创新前人的研究成果,学习现时代同行的优秀研究成果,才能使研究达到新的境界。二是要加强合作与协作,通过合作与协作,突破传统学科界限,争取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整体优化效益,产生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强交流,要积极建立科研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进行校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不断浓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交流氛围。

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五个发展策略

(一)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

1.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做到“读懂马克思主义”——“走进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2.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和理论体系。要结合当前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深入阐述,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推动理论创新。

3.始终坚持正确导向。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结合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队伍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的培养。应进一步整合力量,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有计划、分批次、呈梯队地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敢于创新,具有广泛影响的人才队伍。同时,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加强培训,创新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认真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培训工作。要组织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等举办的社科骨干培训班,设置考察和社会实践环节,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水平。

3.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

(三)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服务与管理水平

1.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拓展社科项目源。要组织实施社科科研扶持基金项目、学术出版基金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等申报立项工作;设置后期研究经费,用于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扶持基金项目获资助者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性;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其所主持的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扶持基金项目自动结项,并根据获批项目经费给予相应的后期研究经费。

2.抓好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和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确保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加强对科研项目审计,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形成整改情况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3.强化过程服务,严格执行项目全程管理。严格按照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各批次项目的过程管理,及时跟踪项目研究进展情况,提升项目完成质量;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工作;及时清理逾期未结项目。

(四)发挥思想智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梳理智库建设现状,营造智库建设氛围。全面掌握高校资政成果,在高校内外媒体开设智库建设专版,展示高校智库建设优秀成果,约请专家畅谈智库建设思路,解读智库建设方案,在大学校园里普及智库建设理念,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

2.举办智库建设论坛,推动高校智库建设。举办智库建设高峰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开设高校智库网站,建设高校智库专家库;主动沟通协调,就高校智库建设方案、如何服务政府决策咨询、如何建立高校与政府部门联动机制、搭建对接平台解决实际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五)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

1.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针对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手段、方法陈旧的问题和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投身教学改革,比如,创造性的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课程“问题式-专题化”和“情景剧”教学改革,改变传统“你讲我听”教学模式,寻找适合现在90后、00后年轻人的教学办法,研究学生喜爱的语言,新颖活泼方式及生动鲜活事例,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

2.强化课程的导向性。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的转化,突出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所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焦点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等开展研究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方法、内容、手段和考试考核办法。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实习、学术研讨等活动结合起来,第一课堂突出对教学方式等的探索,第二课堂突出对社会实践、情景剧、舞台剧等实效性教学形式的改革;重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肯尼斯·普鲁伊待,罗凤礼. 社会科学与第三世界:美国的局限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01).

[2]张振助.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谭春辉.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4]肖秋惠,邱均平. 人文社会科学的合理性及其评价原则[J].图书情报知识,2004(03).

(责任编辑:赵永兵)

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年度项目(FJ2015B048);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146);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S151435)。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智库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