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使命和自信力

2016-03-19 05:25张利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01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张利(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01)



浅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使命和自信力

张利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0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有知识的传授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双重身份。目前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信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垂训,不辱自己特殊的政治使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使命;自信力

一、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身份和政治使命

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点和优势之一,便是在各级各类大学中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固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既融汇着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而言具有专业知识传授的意义;但作为面对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普遍开课的思政课教师,在职业定位上又不同从事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法学专业课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身份,便是负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使命和政治责任。专业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身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教育目标上,是要通过国史国情的讲述,帮助学生认知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相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世观。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样的定位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身份首先应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党的方针和国家政策的传播者;其次才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者,这正是思政课教师区别于一般专业教师的独特性及其崇高政治使命。

二、思政课教师需要提高自信力

总体上看,高校党政领导对思政课教学教育以及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一线教师是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高校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带着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持自信乐观的态度,他们相信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和决策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是始终的,认为自己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从事的教学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事业。他们看重自己的工作,具有坚定地职业自信。但必须承认,相当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相对较青的思政课教师,却常常存在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信心不足的心态。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苦于自己职业获得的社会评价和校内评价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青年学生思想的多样化,社会上和高校中确实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倾向,甚至对思政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比如认为思政课是“官方声音的传声筒”、是“讲大道理的说教”等等。即便是校内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同行,也时常有人揶揄思政课不是专业、难称学问。有些思政课教师对外(包括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术活动中)甚至不愿公开亮明自己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身份。这些大环境对思政课教师的从业心态无疑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是消极被动地等靠上级领导的政策倾斜与保护。如前所述,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是高度重视的。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主管部门(如宣传、教育部门)的确在政策上给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以倾斜和保护。比如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权威教材的编写、具体规定教务部门必须保证思政课课时量、单独投入经费支持思政课教师参与更多的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的地方甚至对思政课教师给予专门的经济津贴(如北京)。这些政策和措施,无疑使思政课教师获得了温暖感,但也必须承认,相当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反而把自己视作高校教师中的弱者和被保护者,产生了消极被动等待保护和扶植的心理。

三是高校目前职称评定评核标准的设定不利于思政课教师。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学者,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特色和职业特点呈现明显的公共性、普化性、通俗性。他们不同于有开设专业课程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在专化和研究深度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思政课教师在发表论文和专著角度,总是比不过相邻或相关领域里的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学等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无论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申报专项课题项目方面,往往因为研究和著述不如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厚而处于劣势低位。事实上,在各高校的重论文、重专著、重项目而轻课堂、轻教学的职称评核体系和指标下,思政课教师的确成了“弱者”。高校里思政课教师课时量大,常年辛苦投身在课堂和学生之中(尽管许多教师的课颇受学生欢迎和喜爱),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普遍低于专业课教师。尽管近几年,国家也考虑到这类具体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独立出来,但思政课教师因长期的从事普化、公共性教学活动中而形成的思维习惯依然使得他们不具有所谓科研的优势。

总而言之,囿于各种因素,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生态并不十分理想,其职业信心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思政课教师的自我锤炼

既然思政课教师不同于普通专业课教师,既然思政课教师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课教师就应该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担当。眼前具体问题的困扰绝不能也不应阻挡住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政治使命的贯彻。思政课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自我锤炼,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胜任其崇高的职业。

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进步和富足,但人们思想信仰和政治观念也多样化,甚至出现多元化。作为在社会主义中国从事政治理论和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思政课教师绝不能在信仰上有丝毫的含糊和游移,必须“教马列、信马列”。尤其不能被错误的理论和政治观所俘虏、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理念。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政治素质的底限要求,对于青年教师,这个要求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其次,思政课教师必须厚实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体系,精密而庞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功底。指导学生回顾历史、认识现实、判断和把握未来,都应该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理论体系说服学生,真正做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的理论观点释疑解难。特别是年轻的思政课教师,他们对马、列、毛等经典作家的原著的阅读普遍不如老一辈思政课教师,这方面尤待加强。

再次,以积极的态度观察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和指导现实实践和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现象,迫切需要思政课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思政课教师切忌将自己封闭在书斋里,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并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利用暑期和参加会议的机会,深入社会各个角落,接触了解各种各样的人,以便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思考,在课堂上作为案例和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撑材料。惟有这样,思政课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才能证明理论的力量,才能真正无愧于思政课的政治责任。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政治使命感,这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以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同时,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自信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应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齐霜.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强化使命意识[J].学理论,2016 (02):186-187+194.

[2]李虹.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塑造——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16-20.

[3]陈媛.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4):53-57.

[4]丁国浩.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02):27-31.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position to carr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for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ve the double identity being imparters of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Some bad factors of social environment at presenthave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on theteachers' career confidence.The teachers must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self training,and don't insult their special political mission.

Keyword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olitical mission;selp confidence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214-02

作者简介:张利(1958-),男,汉族,籍贯:河北,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