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期待环节的创设。
一、精心导入,激发初读期待
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取向入手去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导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巧用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教学从题目开始,常常能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由表及里,读懂文章内容,读透文章中心。教学时可通过对课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个别致的课题,初识课题,学生可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2.创设情境。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增强阅读期待。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一个村庄的故事》时,就先出示了许多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村庄的美丽,正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愉悦中时,突然画面中出现了村庄被毁的景象,学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画面震惊了。
3.融入生活。教学富于童真童趣的课文时,可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描写动物的课文《山雀》《蜗牛》等,因为涉及的小动物全是学生的兴趣热点,他们一定会津津乐道于自己养小动物的经验,这时自然进入新课,每个学生都会兴味盎然。
4.课前铺垫。对于一些距离学生经历较远的课文,搜集资料、了解背景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教学《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山》等课文,通过查阅背景资料,既可以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也为上课突破难点铺设了通道。
二、质疑问难,引发深层期待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方能促思”,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级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精心设问,预留空间。如,《珍珠鸟》是一篇散文,课文写得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在教学中,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出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善待异声,尊重发现。例如,一位教师上《五彩池》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道:“五彩池中能游泳吗?”这样的问题只有学生才会想到,教师备课时一般不会预设这样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少,但这也恰恰反映出他们独特的阅读期待。此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的这种阅读期待发挥好作用。
三、适时拓展,延伸课外期待
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不应仅仅锁定于课堂和教材,而应该拓宽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在大语文环境下寻找拓展点,逐步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广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例如,教完《白公鹅》一文后,可以借机推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面就进一步被拓宽了。
让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教学中熠熠生辉,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质,在课堂上不断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阅读效率,由此使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