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生监督实践探索

2016-03-18 23:16周钥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监察贵州省民生

周钥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党建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



贵州省民生监督实践探索

周钥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党建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

通过对贵州省各市州民生监督工作的调查研究,对贵州省民生监督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民生监督工作开展以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监督模式、监管手段、宣传载体,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实践做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生监督;实践经验;显著成效

一、民生监督产生背景

1.民生监督是破解基层纪检体制改革之困的重要抓手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纪检体制改革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中央关于纪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纪检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改革步伐持续加快、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逐渐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惩治腐败到制度建设转化。但是,与中央、省级层面的改革有序推进相对照的是基层(特别是县乡一级)的纪检体制改革缺乏抓手,民生项目腐败问题多发频发。双重领导体制下基层纪委力量薄弱,“同体监管太软”与“上级监督太远”相互交织;民生资金领域案件的高发;乡镇基层站所负责人、村支书、村主任肆意乱用权力;基层干部贪腐“窝案”等频频发生。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十分突出,现行的监督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必须从民生领域入手,重构基层纪检体制的功能与结构,发挥基层纪检体制在从严治党方面的重要作用。

2.民生监督是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地。2015年,按照新标准,贵州贫困人口600多万人,位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8个百分点;全省85.3%的面积、91.2%的贫困人口、90.6%的贫困乡镇、91.2%的贫困村、82.5%的民族乡镇都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开发列为重大战略行动和第一民生工程。中央和省加大了对农村资金、项目的扶持力度,转移支付涉及农村惠民政策的资金量逐年增加。如何确保惠民政策资金的管理使用安全规范,保障民生项目的规范高效实施,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同步小康、后发赶超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贵州4000万老百姓福祉的头等大事。然而,与此相对的是,一些基层干部利用基层监管的无力、缺失,以权谋私,截留、挪用、挤占、套取民生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基层“苍蝇”严重影响民生政策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迫切需要围绕民生领域特别是扶贫资金开展监督,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3.民生监督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

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基层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基层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障碍,更为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基础。民生监督把监察的注意力转向基层,看牢管好民生项目资金,发挥好基层纪检监察功能和作用,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好群众利益,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民生监督经过毕节试点取得成功后应势而生。

二、贵州省民生监督实践经验

贵州省民生监督自2013年在毕节开展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试点,在总结民生监督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开。贵州省民生监督工作开展以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监督模式、监管手段、宣传载体,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实践做法。

1.推进基层纪检体制机制改革,立体构建民生监督体系

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反腐要求,贵州省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反腐建设最后一公里。首先是改革组织体系。省纪委监察厅高度重视民生项目工作,为此建立了由省纪委书记为领导小组组长的民生监督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在省监察厅,负责特派组设立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在市州一级组建领导小组,由各市州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州长为组长,市州纪委书记、副市州长、市州委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纪委、组织、人事、编制、监察、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领导人为成员的民生监督领导小组。按照“以市统领、区县管理,乡镇设置”的原则,以乡镇为单元设置民生监督组,民生监督组为正科级常设机构,负责民生项目监督工作。民生监督组下设若干个以村为单位的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1个民生监督员,形成“县纪委(监察局)——县纪工委、监察分局(民生监督组组长)——乡镇纪委(民生监督组副组长)——村级民生监督员四级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式监督网络体系”。按照中央“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贵州省对纪检机构工作机制进行改革,本着“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原则,建立了科学研判机制、问题线索管理机制、交叉监督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集中公示机制、问题倒逼和责任追究机制等。通过改革基层纪检体制机制,将民生监督触角延伸到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监督体系。

2.围绕民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定位民生监督项目

为了加强对民生项目的监督,贵州省围绕民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民生项目监督进行了精准定位。贵州省坚持以重点目标为切入点,将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腐败易发多发的节点、整体工作应把握的着力点,作为专项监察的目标。将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民生项目资金以及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国家公职人员,作为专项监察的对象,并坚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将专项监察的重心下移,采取系统性监察与点穴式监察相结合、接受举报与现场核实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上下联动统一查、专业部门参与查、民生监督组交叉查的方式,使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通过延伸监督触角,发现假借手中权力贪污受贿违规套取、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国家民生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作为专项监察的重点。通过专项监察,对潜伏在民生领域的腐败案件进行了大排查大起底,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挽救了一批党员干部,推动了整治铸廉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3.强化大数据互联网嵌入,提升民生监督科学化水平

民生监督组着力运用科技手段,探索“数据化监控”,打造了公开查询系统、远端监管系统、手机终端系统,公开民生资金运行、项目实施过程,实现民生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为了加强民生资金的监管,方便群众查询、核对自己享受的民生资金,各市州建成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硬件设备为媒介,集民生资金查询、民生政策查询、民生项目公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民生监督触摸查询平台。群众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对自己享受的低保、良种补贴、危房改造、微企贷款补贴等资金补助进行查询、核对,还可以了解农村合医、低保、微企扶持、教育补助等民生政策,对民生项目相关事宜进行在线咨询,也可以对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进行投诉举报。另外,各市州创新“互联网+制度”,形成民生项目远端监管系统。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将民生资金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情况进行文本和影像记录,再通过在线输送给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通过远端监管对民生资金进行审查备案,实施监管。各市州还打造“移动政务中心”,即利用手机,开发出集民生政策、办事流程、民生资金发放于一体的手机客户端,人民群众只要用微信扫描各部门的微信公共平台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就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一些基本的民生事项。手机客户端功能与民生监督查询系统相似,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民生政策、查询民生资金、办理民生事宜,使民生监督方便快捷。

4.增强惠民政策宣传力度,激发民生监督动力活力

依靠群众力量,让基层群众成为监督的主体,是民生监督的主要途径。为扩大民生监督工作影响力,积极发动群众监督,激发民生监督动力活力,贵州省通过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平面宣传与实物宣传相结合、集中宣传和走访宣传相结合、对外宣传和现场接访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利用多种载体宣传惠民政策和民生监督工作。比如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和漫画,开展民生项目宣传活动,在乡镇、社区公示栏和LED展览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惠民政策宣传。或者利用乡镇赶集、外出务工群众集中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进行现场宣传,通过车辆巡回播放民生政策,让老百姓了解各种惠农政策和补助资金,保障群众知情权。工作人员还利用农闲、傍晚时间进村组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和民生监督工作,面对面促膝相谈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民生监督工作。

5.提升群众获得感普惠性,展现民生监督价值目标

民生监督工作是纪检机构强化监督职能,推动作风持续好转、有效解决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职责需要。现阶段贫困落后仍然是贵州的主要矛盾,民生项目资金对于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贵州省民生监督工作始终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中心任务,加大对民生项目的跟踪和检查,加强对民生资金的监督,使民生政策深入人心,民生项目落到实处,民生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民生监督组坚持有诉必应、有案必查、快查快结,针对民生项目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私分滥发、贪污侵占等现象,通过开展民生监督,着重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的突出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人员的查办力度,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民生监督组还开展专项监察,将立案查处收缴后的资金以现场返还的形式发给群众,确保民生项目、民生资金不折不扣得到落实,真正惠及群众,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民生监督的显著成效

民生监督工作在民生项目资金落实、群众满意度提高、纪检机关执纪能力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扎实推进民生资金落实

民生监督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民生资金的精准落实。贵州根据对监察目标、对象、问题的精准定位,因时因地,分季节、按阶段对民生项目进行专项监察。各市州以专项监察为民生监督工作的有效抓手,对农村危房改造、征地拆迁、家电下乡补贴、畜牧业补贴、学生资助金、集体“三资”、微企补助等民生项目进行全覆盖专项监察。2015年以来,各市州在省纪委“2+X”的模式基础上,在保证每一季度在省级层面统一开展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金、扶持微企补助金两个专项监察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个以上民生项目进行专项监察。通过专项监察,对潜伏在民生领域的腐败案件进行了大排查、大起底。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省各民生监督组共立案查处民生领域案件8381件,党纪政纪处分6658人,移送司法机关904人,涉案金额10.3亿元。

2.大幅提升群众满意程度

民生监督工作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贵州省通过构建民生监督网络化管理机制,将专项监察监督触角延伸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彻底消除了监督盲区,实现民生监督全覆盖,破解了基层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和干部身上的腐败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做到了“民生资金使用到位,民生任务执行到位,民生诉求落实到位”。根据省统计局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77.44%的受访者对反腐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与上年相比提高了26.17个百分点。

3.有效提高执纪监督能力

民生监督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具体体现。贵州通过组建民生监督组,破解了乡镇纪委“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困局,解决了乡镇纪委在反腐纪检监察过程中的乏力、缺失、错位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三转”,促使基层纪检机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通过专项监察这个抓手,将散落在各级各部门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聚拢,回归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主责。通过定期调度、挂牌督办、考核通报等措施,督促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特别是民生监督组主动作为,有效破解了多年来乡镇纪委不办案或办案少、不敢办案、不愿办案的问题,彻底扭转了“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基层反腐态势,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各市州在开展专项监察中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进一步聚焦主业主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践中受到锻炼,监督执纪问责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4.明显改善基层政治生态

基层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的具体执行者,直接面对一线群众。基层党员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形象的认识和判断,群众往往是通过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来衡量和评判我们党。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会直接阻滞党的惠民政策,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使得基层政治生态恶劣蜕化。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空前扩大,随着反腐斗争向基层延伸,反腐斗争实现均衡发展,群众收获了反腐斗争的红利。2015年民生监督立案查处案件占纪委案件总数的80%,而在民生资金贪污腐败案件中,乡科级干部920人、农村党员干部1558人,两者占全省处分总人数的61.9%。这些案件大多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涉及的干部多是乡科级及以下干部;这些干部看似级别不高、权力不大,但他们处于最基层,与群众接触最频繁,直接损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民生监督通过全面发力、层层落实,加大对违纪违法人员的查办力度,堵塞民生项目资金分配使用的制度漏洞,不仅有力震慑了腐败行为,而且回应了群众殷切期盼,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匡正了社会风气,改善了基层政治生态。

5.加快推动制度建设进程

反腐败斗争,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民生监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启动了责任倒查和责任追溯程序,在责任链条上实行“一案三查”,既处理直接当事人,倒逼所在单位落实“两个责任”,又强化制度整改,推动问责所在单位建立完善制度,扎牢制度铁笼,让打破“笼子”的人补“笼子”,发挥了专项民生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从治标到治本转变过程中的治本功能。六盘水市及时组织办案人员、涉案部门领导和有关违纪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查找案发根源,督促责任主体建立完善《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的规定》《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暂行办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16项。据统计,全省通过民生监督工作,推动各单位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建设400余项,发挥了民生监督的治本功能。

责任编辑 何志玉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Guizhou

ZHOU Yue-ming

(Institute of Party Construction,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Guizhou, 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each city and prefecture in Guizhou, the paper makes a summary about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he supervision work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Sinc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ere implemented, the government continuously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model and measure, propaganda carrier; therefore, a serie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 with strong feasibility and pertinence have been formed and obvious effects have been obtained.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actical experience; obvious effects

2016-04-11

周钥明(1989-),女,贵州桐梓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D691.49

A

1673-6133(2016)04-0046-04

猜你喜欢
监察贵州省民生
贵州省种公牛站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水政监察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