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以镇江市新区为例

2016-03-18 21:41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镇江市新区耕地

乔 帅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以镇江市新区为例

乔 帅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运用因素法计算出耕地质量等别,利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耕地自然、经济属性和耕地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掌握耕地质量与数量现状及变化状况,找出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因子,发现耕地质量与耕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地形地貌决定耕地自然质量的高低;作物种植结构的科学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耕地利用质量;耕地区位决定耕地经济质量。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因素法;对比分析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基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我国人口与土地、粮食之间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1]。经济建设发展难免要占用耕地,为此国家于1997年提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旨在平衡耕地的数量[2]。而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优质耕地多分布在中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又是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地区,补充的多为质量相对较差的耕地,尽管在数量上保证耕地不减少,但是耕地质量却在降低。耕地保护不仅要体现在量上,还要体现在质上[3]。为了掌握全面的耕地数量、质量资料,国家于21世纪初颁布《农用地分等规程》,并在全国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工作[4],又相继开展耕地质量补充完善工作。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上一轮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成果已难以满足目前需要,故而江苏省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在2013年完成的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基础上,开展年度耕地质量更新评价工作。笔者以镇江市新区为例,采用因素法[5],对耕地质量、数量状况进行年度更新评价研究,探讨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规律。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镇江市新区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区内以丘陵和圩区两种地貌为主,并以捆山河为界,东部主要为平原圩区,西部主要为丘陵地区。全区土壤类型分为黄棕壤、石灰岩土和水稻土3大类,具体细分为7个亚类、7个土属、14个土种[6]。

1.2数据来源该研究数据来源于镇江市新区耕地调查成果。

1.3研究方法此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采用因素法进行,即在确定所要评价的耕地所在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后,将其划分为若干评价单元,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因素以及各因素的权重,计算每一个评价单元的自然质量分,之后再根据各参数计算出耕地自然、利用和经济指数,根据所得指数,进行等别的划分,最终得出评价区域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等别。

1.3.1确定分等指标区。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镇江市新区所属一级指标区为长江中下游区,二级指标区为沿江平原区。江苏省根据本省农用地利用特点,结合江苏省农业有关区划资料,在全国农业耕作制度和划分的二级指标区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细分,划分出三级指标区,即分等因素指标区,确定镇江市新区三级分等指标区为宁镇扬丘陵区。

1.3.2评价单元提取。镇江市新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内容为2013年12月31这一时点下镇江市新区全区内的耕地,以及2011~2013年发生的新增、减少耕地以及质量建设耕地。

1.3.3确定分等参数体系。

(1)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确定。规程中定义的标准耕作制度,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且不造成生态破坏、不影响未来发展,并为当地普遍接受的农作方式[7]。根据该规程,结合镇江市新区丘陵圩区地貌和当地耕作习惯,确定镇江市新区标准耕作制度为:复种类型为一年两熟,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小麦、水稻。

(2)光温生成潜力及产量比系数确定。参照规程,确定镇江市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1 020,一季稻光温生产潜力为2 000。根据上一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完善工作,确定镇江市新区水稻、小麦产量比系数,水稻为1.0,小麦为1.3。

(3)指标因素及权重确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结合规程,根据江苏省实际,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确定了该省耕地分等指标因素及其权重。

(4)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根据规程中确定的加权平均法计算方法和收集整理好的耕地数据库,利用ArcGIS计算出每一分等单元耕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为:

CLij=(∑Wk·fijk)/100

(1)

式中,CLij表示耕地自然质量分;i表示分等单元编号;j表示指定作物编号;k表示分等因素编号;m表示分等因素的数目;fijk表示第i个分等单元里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值,其范围为(0~100];Wk表示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根据得到的耕地自然质量分,以及确定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计算出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公式为:

Rij=αtj·CLij·βj

(2)

式中,Ri表示第i个分等单元的耕地自然等指数;αtj表示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CLij为第i个分等单元下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β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5)利用、经济等指数计算。根据规程,耕地利用、经济等指数采用分指定作物方法计算。利用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Yj=Rj·Klj

(3)

式中,Yj表示第i个分等单元耕地利用等指数;Rij表示第i个分等单元下第j种指定作物自然质量等指数;Klj表示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下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经济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Gi=∑Yij·Kcj

(4)

式中,Gi表示第i个分等单元耕地经济指数;Yij表示第i个分等单元下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利用等指数;Kcj表示分等单元所在的等值区下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6)等别划分与国家等转换。《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中规定了江苏省耕地省级等别和国家等别之间的转换规则,具体为:

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0.774 4+ 1 600.4

国家利用质量等指数=省级利用质量等指数×0.409 8+ 903.86

国家经济质量等指数=省级经济质量等指数 ×0.384 8+ 797.36

按照此转换规则,将镇江市新区耕地自然、利用、经济质量等别指数转换为国家统一的等别指数,并获得镇江市新区耕地国家等。

2 结果与分析

2.1分等评价结果最终计算得出镇江市新区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为2 546~3 168,对应的省等为五等~二等;利用质量等指数为2 058~2 793,对应的省等为六等~三等;经济质量等指数为1 586~2 197,对应的省等为八等~五等。

2.1.1自然质量等。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主要由土壤pH、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障碍层距地表深度、灌溉保证率等耕地自然条件所决定。镇江市新区国家自然等指数为3 572~4 054,对应的国家等为五等~七等。其中五等耕地面积为3 228.63 hm2,比例为36.62%,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圩区,即捆山河以东地区,姚桥镇东部至长江边以及大路镇南部地区;六等耕地面积为5 513.85 hm2,比例为62.5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地区,即捆山河以东地区;七等耕地面积为75.08 hm2,比例为0.85%,全部分布在大港街道韩桥村,该地区为圌山、五峰山所在地区,为低山地貌地区。

2.1.2利用质量等。耕地的利用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单产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单产密切相关。镇江市新区国家自然等指数为1 747~2 048,对应的国家等为五等~七等。其中五等耕地面积为1 724.17 hm2,比例为19.55%,主要分布东部平原圩区,主要集中于姚桥镇中部红光、石桥、仲宝、茂华等村和大路镇的宗张和东岳村;六等耕地面积为6 992.96 hm2,比例为79.31%,分散于镇江市新区各地,其中东部沿江地区分布较多;七等耕地面积为100.43 hm2,比例为1.14%,主要分布在大港镇韩桥村,即圌山、五峰山地区。

2.1.3经济质量等。耕地的经济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产量-成本”指数密切相关。镇江市新区国家自然等指数为1 408~1 643,对应的国家等为七等和八等 。其中七等耕地面积为2 168.84 hm2,比例为24.60%,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圩区,集中于姚桥中部以及大路镇中南部地区;八等耕地面积为66 48.71 hm2,比例为75.40%,分散在全区各处。

2.1.4损益分析。镇江市新区减少耕地总面积为311.21 hm2,从减少耕地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大路镇、大港镇、丁岗镇、丁卯街道办事处等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上述地区多位于城区,建设较快,因而占用较多耕地。镇江市新区新增耕地总面积为544.13 hm2,主要集中于大路镇、姚桥镇地区。最终得出2013年度镇江市新区耕地总面积为8 817.56 hm2。与2011年(8 584.64 hm2)相比,增加了232.92 hm2。

(1)自然等。镇江市新区耕地国家自然质量等分为五、六、七3等,以六等为主,从减少耕地、新增耕地对比分析来看,耕地整体质量总体略有上升,五等耕地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减少耕地中五等耕地只占9%,而新增耕地中五等耕地所占比例为37%。

(2)利用等。从利用质量等变化情况来看,镇江市新区整体质量有微幅上升,五等地所占比例由原来的14.71%升至19.55%,这主要是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善部分耕地灌排条件以及科学合理确定农作物种植方式,耕地质量得到提升。

(3)经济等。镇江市新区经济质量分为七等和八等,2013年度耕地质量与2011年度相比整体略有提升,但整体平稳。

2.2质量等别分布影响因素分析耕地质量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密切相关,两者的好坏,决定耕地质量的高低[8]。耕地质量的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土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耕地质量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包括区位、农业设施、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

2.2.1地形地貌对耕地质量等别分布有决定性影响。镇江市新区处于宁镇扬丘陵区,全区地貌类型以捆山河为界,以东为平原圩区,以西为丘陵地区,零星分布着低山地貌。由于地形、地貌的不同,全区耕地地貌大致分为剥蚀低山、剥蚀残丘、丘间谷地、冲积平原4种类型。剥蚀低山、剥蚀残丘地貌主要集中于大港街道东北部、大港镇北山村地区,该区内有圌山、五峰山等低山丘陵,成土母质为岩层,土层较浅,大多为重壤,厚度约为18cm,低于区内其他地区,有机质含量也是最低,且表层土壤有轻度侵蚀,致使该部分地区耕地质量相比其他地区较差,自然质量等别最低。丘间谷地主要指捆山河以西的丘陵区,表层土以中壤为主,耕地自然质量相比也较好。冲积平原地貌区主要指大路镇和姚桥镇东部的沿江地区,该地区为长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一方面土壤质地好、土层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另一方面灌排水条件也较为优越,因而耕地质量较其他地区高。

2.2.2农业种植结构是影响耕地质量重要因素。镇江市新区地貌为特征以丘陵和平原圩区为主,丘陵地貌不利于水分的保持,因而不适宜水稻的种植,但是比较适宜玉米等旱粮的生长,因而对于灌排水条件不足且难以改善的部分丘陵地区,当地逐步由种植水稻改为种植玉米,在旱涝保收的平原圩区种植水稻,逐步形成了平原圩区冲积田种植水稻、沿江旱地种植玉米和小麦的特色作物布局[9],再加上秸秆还田措施,使得耕地绿肥增多,地力增强,耕地质量逐步提高。

2.2.3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对耕地质量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镇江市新区不断改善农业种植条件,尤其是灌溉、排水设施,完成对捆山河、团结河等重要河流整治工作,“万顷良田”建设一期工程逐步开展,沟渠、泵站、堤坝建设全面发挥出农田水利效益,切实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难题。

2.2.4区位因素与耕地质量存在重要关系。镇江市新区自然、利用、经济质量等别高的耕地主要集中于大路镇中部和姚桥镇中部地区,该地区位于东部沿江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灌排条件优越,一方面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耕地自然、利用质量等别高,另一方面平原地区交通、灌溉条件比丘陵地区好,相应的农业生产成本低,故而经济质量等别也相应较高。

[1]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J].地理研究, 2014, 33(8):1395-1405.

[2] 孙蕊, 孙萍, 吴金希,等.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成效与局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3):41-46.

[3] 徐彬彬, 李德成.保护耕地必须既重数量又重质量[J].土壤, 1999, 31(1):8-12.

[4] 程锋, 王洪波, 郧文聚.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J].中国土地科学, 2014(2):75-82.

[5] 马仁会, 李小波, 李强,等.农用地定级因素法与修正法比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6):277-281.

[6] 许忙耕.镇江市土地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7] 胡存智,勋文聚,吴海洋,等.农用地分等规程:GB/T28407—2012[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8] 刘瑞平, 王洪波, 全芳悦.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贡献率研究[J].土壤通报, 2005, 36(3):289-294.

[9] 卢晓扣, 吴正洪, 孙纪生.关于进一步优化镇江市种植业结构的认识[J].江苏农机与农艺, 1998(2):7-8.

Study on the Updat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Jiang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the New District in Zhenjiang City

QIAO Shua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The research methods that us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factor method, to figure out the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On the basis of this result, to know the status and change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obtained.It was summarized that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ha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 of cultivated land themselves: the natural quality depends on the landform of cultivated land, the utilizationality 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ity of plantation structure and the perfection level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the economic quality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Update evaluation; Factor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乔帅(1990- ),男,江苏东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房地产评估。

2016-06-27

F 301.2

A

0517-6611(2016)23-176-02

猜你喜欢
镇江市新区耕地
镇江市“双管齐下” 全力保障重大事故隐患“回头看”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镇江市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