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华诗集《冬天里的光》专评徘徊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诗意建构

2016-03-18 21:00卢有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亲情诗人

卢有泉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钟世华诗集《冬天里的光》专评徘徊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诗意建构

卢有泉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钟世华的诗集《冬天里的光》摆脱了同代人情绪化写作的弊病。首先,他在对乡民、乡情、乡俗的书写以及乡村一草一木的展示中,映现出了一个久居城市的人对他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现状的审美观照与情感体悟。其次,他对乡村的观照是多层面的,对父母亲情的书写是他理想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爱情的书写则饱含了抒情特质。最后,他的一些小诗饱含了清新明丽、内涵理趣的特色,读之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这可以说是他近年诗歌体式和诗风探索的收获。

乡村;城市;诗意建构;钟世华;冬天里的光

钟世华是位颇有成就的80后诗人,近读他的诗集《冬天里的光》(漓江出版社出版2016年6月版),明显感觉他已摆脱了同代人情绪化写作的弊病。该诗集或写乡村、或写亲情、或写爱情……视角独特、情真意切,绝无浮光掠影或无病呻吟之嫌,读之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城里人”的“乡村”认知

《冬天里的光》是世华近年诗歌创作的一部结集,从所收诗歌题材类型看,其抒写乡土的诗歌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还专门辟有“乡村记事”一节。所以,有人说他“一直坚持写乡村,写乡俗亲情,写农村底层的世俗琐碎,其诗歌多以‘家乡’、‘乡村’、‘海’为视角来切入……”[1]8对于此部分诗作,评论者多有不同的解读,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对乡民、乡情、乡俗的书写,抑或是对乡村一草一木的展示,无不映现出一个久居城市的人,对他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现状的审美观照与情感体悟。

毫无疑义,世华也是地道的农家子弟,但他自青年时代就离家外出求学,大学毕业后又一直在城市工作。虽然他一直怀恋乡居生活,梦想“我的房子周围是一览无边的原野”,也曾于故乡老宅旁筑起一处院落,希图在假日过过乡居生活,像陶靖节那样远离尘俗,读书、劳作,悠然而自得。但事实上,这仅仅作为他人生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正如有评论者所说,这是内隐于他心中的“乌托邦”式的存在。况且,“乡隐”从来就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心结。思慕归隐家园,与乡人共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话桑麻,大都存于念想或言说,真正付诸实施者少之又少。缘于此,充溢于中国文人胸中的乡关之思绵绵不绝,他们留下了许多书写“乡愁”的诗。也正因为乡村始终是一处存在于心中、日思暮想的理想之所——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可望不可即——距离便产生了种种特殊的美感,或喜或悲,或忧或伤……因生存现状或人生经验之不同,诗人在诗意地建构自己心中那处“乡村”时,也同样附着了自己特有的感情色彩,这就是一样的乡村,别样的乡愁了。

那么,对世华这个久处城里的诗人来说,他又是如何建构他那特有的诗意“乡村”的呢?翻读他的那些抒写乡村的诗作,发现其个性特点是非常突出的。首先,经过他的城市视角的过滤和解构,其笔下的乡村业已成了一种审美意义层面的“变型”——一方面,他苦恋的理想中的乡村是一曲山明水秀的田野牧歌;另一方面,他笔下的乡村现状是病态的、苦涩的、灰暗的。如《乡村记事》一诗的描述:“泥土。树叶。童年的村庄/是一桌新鲜的早晨/谁的一个低语,熬熟梦中的稻香?/田地很小。像一只折叠的纸元宝/装不下情人的微笑,装不下丰收的粮仓……村口新修的一条致富路,通往悬崖/下面是三根竹子架起的木桥/很多人冒险走过去。春耕的日子/田野却一片荒芜。田头蹲着的村民/在讨论今晚六合彩的走势……”诗的前半部分是对“童年的村庄”的回味和赞美,这里有芳香的“泥土”、“梦中的稻香”、“情人的微笑”,是一处宁静安逸的世外桃花源;诗的后面几句则是眼前被经济大潮冲刷下的病态乡村。新修的“致富路”将封闭、原生态的乡村与现代信息社会贯通,在给乡民走出故土、步入城市发家致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的荒芜和破败,甚而受到“马报”、“六合彩”之类的城市毒瘤的影响,那个田野牧歌式的自足自在的乡村世界一改往日的安宁,充满了喧哗、战争和死亡。据资料介绍,“六合彩”属非法的地下赌博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由香港传入内地以来,长期流行与两广民间,贻害不浅。事实上,像“六合彩”之类的赌博在中国广大农村古已有之——俗称“钱戏”——主要在冬日农闲时节以游戏取乐为目的,在一般乡民眼里仅为博得一乐,并非发家致富之手段。而这样的游戏为什么成了当今农村的一大“问题”?这正是诗人长期立足于城市这一得风气之先的文明制高点,审视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发出的深层拷问。

本来,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延续了几千年,积淀厚重,结构稳定,其基点正在广大的农村。而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原本靠勤劳致富、善良守信的村民也变得愈加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传统的文明在逐渐瓦解,这正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的人性危机、道德危机和文明危机。基于这样的忧患,诗人在《乡村记事》的最后一节的警示:“二狗他妈服毒自杀的那晚/二狗把一块生铁/挂在庙堂门口的老椰树下/深夜。闭上眼。我总感觉那是一口警钟。”社会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建设。现代社会的发展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财富丰阜,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电信诈骗、用有毒食品荼毒同胞等等,整个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性危机由此爆发。为避免如此后果的泛滥,诗人在此借乡村的“警钟”以警醒世人,颇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之意趣。

本源上说,乡村和乡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既是受益者,某种程度上又是“牺牲品”,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危机。作为“城里人”的世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艺术层面的观照。在他的不少抒写乡村的诗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乡村的贫瘠、没落与窒息,它在走向消亡——“煤油灯下,父亲的脖子/压成山梁;麻雀饿死在茅屋;/鱼在温饱线上挣扎”(《我看不到人民币的影子》);“入夜,村民抱着村口那一小片池塘做梦,在我很浅/很浅的诗行里,流着他们的眼泪”(《我的诗歌流着村民的眼泪》);“几户人家抱着落叶,在/风中飘”(《乡村之夜》);“乡村突然年迈/迷途的羔羊苍凉无边/早熟的稻谷泪痕悠悠”(《开往春天的地铁》)……尤其在纸醉金迷的“城市”诱惑面前,乡村的结构体系加速瓦解,乡民的“本色”也在日渐消失,他们仿佛迷途的羔羊,无所归依,正如《风走过城市背后的村庄》一诗所描述的:“赤脚走过城市,十二生肖,露出金色,女人胴体般。/背后的乡村如醉如痴。某种心态,攀援成一种欲望。/上帝不合逻辑地活着,乡村吹黑补了又补的月亮/祈祷躲在失眠者的长夜,那块最肥的肉跪在彩票上/数字,符号被思维追杀,远了,又近了……/死亡的幽灵游荡,昨夜和今朝的界线/无处生根//人和兽集体自杀/土地的一生/被迫/怀孕”。城市对乡村的吞噬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当乡民们赤脚步入“女人胴体般”的城市,就仿佛掉入了“欲望”的陷阱而无法自拔,他们“不合逻辑地活着”,身心游离于祖辈栖居的故土。因此,当我们步入乡村,目之所及,是闲置的房舍、空荡的街区和步履蹒跚的老人,而年轻一代则迷失于城市的怀抱,如醉如痴——“彩票”、“中奖号”、“数字”成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真成了“无根”的一代,而乡村也正在城市的时空逼仄中逐步走向死亡。

二、别样的亲情、爱情抒写

世华对乡村的观照是多层面的,对父母亲情的书写作为他理想的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充满了个人的情感体悟。因此,这部分诗作成为了其突破80后诗人情绪化抒情模式的代表,诗作感情真挚、淳朴,富有感人至深之魅力。

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天底下最纯真、直白的父爱——“透过那被浓雾遮掩的爱/我寻觅到/一根遗忘在冬天的肋骨//无须翻越阳光/书的扉页/你便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渡口”(《父爱是一本摊开的书》)。此处,父爱如“一本摊开的书”,一览无余,甚至仅从“书的扉页”就能体认到春天般暖意融融的父爱。尤其在诗人离乡远行的每一次别离时,那种深深的父爱更加刻骨铭心——“站台边,芭蕉哭泣/梦与梦的缝隙/是父亲那一声/长长的哽咽/一根白发藏着/一段情//穿过秋季瘦长的风/父亲阔大的手/手帕一样地在风中摇曳/父亲说/远方,永远是你的一次旅行”(《车站》)。读这首诗,我们仿佛感到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出现在眼前。在站台与父亲告别的那一刻,父子相对无言,唯有泪下千行,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不独芭蕉在哭泣,周边的一切仿佛都饱含了别离的深情。[2]10此时,父亲一声长长的哽咽打破了彼此怀揣的梦想,而其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暗含着一段父子之情和人生的曲折历程。“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得不离别家园,与父亲道别。在故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在秋季刚劲的寒风中,父亲那只“阔大的手”使劲地摇曳着,这既是告别,也是在召唤自己——远方仅是你人生的一次短暂的旅行,故乡才是你永远的栖所和归宿。这一“临别赠言”既寄托了父亲对孩子的善良愿望,也体现了一个劳动者的家园情怀和朴实的人生梦想。短诗《车站》虽然写亲情,但字里行间浸透的是诗人对乡村的特殊情怀和愿望,诗中对亲情与乡情的书写融为一体,结成一首绵绵不绝的游子思乡曲。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抒写母子亲情的诗——《母亲的点滴》:“爬过九座山/拐过十八个弯//母亲去年纳的鞋底/好沉好沉……风凄凄/笛悠悠/为了一首歌/我聆听/村口母亲支起的柴垛//一听/便是数年”。该诗通过回味与母亲相关的几件生活往事,既赞美了伟大的母爱,又充满了对乡村故土的深情追恋。“我”的人生旅程始终踩着母亲一针一线纳制的鞋底,踏实又沉重,因为其中蕴含着深深的母爱;还有那故乡的百合、明月、山歌、袅袅炊烟……不论相隔千山万水,始终牵挂于心中,无法释然。这些追忆与回味虽有时难免带着几多苦涩,但纯真的亲情、朴实的乡情永远不会褪色,因为对游子来说,故乡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永远是心中最美丽的存在。

在世华的《冬天里的光》中,最具抒情特质的表达包含在他对爱情的书写中,这同时成为了80后诗人的写作专长。与书写亲情的诗作相比,这些诗虽都带有“苦涩”的味道,但色调、程度完全不同,正如有的论者所说,他的爱情诗是融进、甚至饱含了“泪水”的。[3]6如《秋天的爱情》一诗:“刚在一张叶子上/罗列许多爱你的理由/秋天就到了//许多话语便/凉了”。爱情才刚刚开始,还未来得及升温,便迅速冷却,戛然而止。这也许和他的人生经验有关,在世华的笔下,爱情似乎从来就没有赞歌,也不是一壶温馨的美酒,而是伴随着一路磕绊,其中流溢出满满的苦涩和哀叹——“冰封的瓶子里,女孩/流着眼泪。泪水像一场纷纷扬扬的雨/掠过我藏在兜里的/四根手指……在上帝的眼里,是不是/还伏着一粒/致命的沙子”(《冰封的瓶子》);“找一个角落安放受伤的心/距离很近的地方/却困着另一个人/站在熟悉的蓝野/很远的地方,有瓦有窗/有你,有云飘过”(《我在远处找不到渔火》);“城市按住心跳,鱼群游出海面/天空突然变矮,鸟儿脱下袜子/泪水沿血路回家/情人的蜜语是一场革命/浪子在爱的遗址上发动/另一场逃亡/远处有铁轨和枕木”(《情人》)。这些诗句缀满了“眼泪”、“泪水”、“雨”、“沙子”、“云”、“血路”、“遗址”等意象,如果将这些意象与前后的修饰语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他在寻觅爱情时,始终处在一种沉重、痛苦的心路历程中。

对于人人讴歌和赞美的爱情,在他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苦涩、悲催呢?这除了与他的情感经历有关外,更多地体现了一个青年诗人观照世道人情的独特心性。但凡一个成功的诗人,往往褒有一颗超凡的童心,以此观物,便有了苛求干净、纯粹的一面。个体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而在一个充满童心的诗人看来,它更容不得一点渣滓与俗世的成份。如果一旦发现其中掺杂了与他童心建构的爱情境况不相符的东西,他便会忧伤,便会放射出阵阵苦涩的滋味。联系到诗人对乡村、对亲情的抒写,我们发现了他内心深处早已设定的一种近乎完美的“存在”——本色的乡村、纯净的爱情、朴实的亲情,因此,写乡村总会彰显其中的灰色;写爱情总是充满痛苦的声音;写亲情也因不能孝亲而满含了离愁别绪的苦闷。这些也正体现了世华诗歌的抒情质地和别样的艺术魅力。

三、情与景相谐的小诗魅力

在《冬天里的光》中,《小巷深处》、《一片云》、《童年》等几首小诗虽未脱去世华一贯的抒情格调,但其中饱含了清新明丽、内涵理趣的特色,读之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这可以说是他近年诗歌体式和诗风探索的收获。这些诗有情、有景、有理,三者相谐成趣,关系处理也非常恰当。刘勰曾云:“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4]5世华的这几首诗也属“为情造文”之作,他目览的一景一物往往能转化为内心的情感,情之所动,发言为诗,故而达成了“要约而写真”的艺术境界。比如在《小巷深处》中,他面对铺满石子的小巷写到:“小巷深处,谁敲打着石子的心事?/木屐声声。风漫过。/青石板上,很多痕迹,衔在梦里/一些碎片把日子切开//小巷深处,谁和着石子的心事?/那树,那人,那狗。”诗人由面前曲曲幽深的小巷、小巷中的青石小路想到曾经与之关联人和物,以及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大大小小的往事。而诗人对“小巷”这一具象内涵的深层挖掘,无疑贮满了深情,情动于中,思发于象外,方使言尽而旨远。因此,在观景览物的过程中,抒情主体真实性情的投入最为关键,就景写景,虚摹风物,终难打动读者,也是写景抒情小诗之大忌。作为驰骋诗坛十余年的青年诗人,世华深知这一诗家之忌。所以,他此类的诗作并非满足于眼前物象的单纯描绘,而是立象以造境,“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透过一个个具象表达着诗人的情思和臆想,其境界高妙、奇特,往往如一幅品味不尽的写意画卷,随欣赏者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命意,诗的张力也由此而得以实现。再以《一片云》为例:“风呀,不要压着她的脊梁/她是脆弱的//雪连续下了三天/我低下的头,难道还不够你/舞一次吗?”这首诗对“云”的描述很微观,也很拟人化通过“云”与“风”、“雪”意象的对比,把“云”置于无边的罡风和茫茫雪原中,在视线的拓展中营构出了一幅立体的、颇耐参透的写意画。抒情主体的所有情思以及观云的独特感受也已融入画中,由此达到了物我同一、情景相融的艺术至境。尤其诗中极具人化的,贮满诗人情感色彩的诗语,结成了一条贯穿全诗的语链,使整首诗虽两次换景,但意脉贯通,一气呵成。且以景带情,每一景语亦即情语,景与情和谐统一,凸显了诗人对弱小的“云”的同情和被压迫、被摧残的无奈足以勾起读者的遐思。

从艺术上考量,这些自由短诗小巧玲珑,言短而旨远,别有一种理趣。如《童年》:“流浪夜空的萤火/点亮/孩子眼睛里的欲望/童年是一条奔腾的河流/人在江心打捞自己的影子。”如果说世华诗歌一贯的诗风是意脉明晰、抒情特质较为显性的话,那么,这首短诗看似明白晓畅,但实际上尾句特意求“隐”。即全诗诗语简洁、干练,意脉故意留下一点“飞白”,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从而使诗的“文外之旨”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创新本是诗的生命所在,一个优秀的诗人从不愿陶醉于既有的成就。他永葆青春的诗心,永远行进在探索的诗路上,求新求变,将诗的永恒价值作为自己文学人生之职志,执著追求,永不懈怠。而世华正是这样一位诗人,我们热切地期待他在这条创新的诗路上不断进步。

[1]覃涓铌.广西北部湾“凹地”诗人群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国维.人间词话[N].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张凯成.冬天里的光附录·自我生存经验的疼痛书写[N].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4]刘勰.文心雕龙·情采[N].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罗瑞宁

Poetic Construction between Country and City

LU You-qua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Nanning,530001)

Zhong Shihua's poetry anthology Light in Winter gets rid of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emotional writing of the same generation.First of all,in his writings on the villagers,nostalgia,rural customs and the display of grass and trees in the countryside, he reflects the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emotional realization of the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villages in the city.Secondly,his view of the countryside is multi-level.The writing of his par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ideal rural life,and the writing of love is full of lyrical characteristics.Finally,some of his poems are full of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fresh,being brigh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est,giving people a new artistic enjoyment.It can be said that this is the harvest of his exploration of poetry style in recent years.

country,city,poetic construction,Zhong Shihua,Light in Winter

I207

A

1674-8891(2016)05-0106-03

2016-08-10

卢有泉(1963-),男,山西左云人,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新闻学。

猜你喜欢
亲情诗人
最帅的诗人
亲情密码
“诗人”老爸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最是亲情“回娘家”
诗人与花
超出血缘亲情的大爱